儒剑仙_第七十六章:掌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掌教 (第4/6页)

r>    宋知书出言,双眼直视慕长歌,没有丝毫退缩:“宗门改制后,本为严格约束弟子,可白秋玉不过外门弟子,但却能够cao控门规,让执法堂动用私刑,人人而畏惧之,难道就凭他一人能够做成?此事孰是孰非,每个人心中都自有论证,我斩他,斩的是宗门之恶。”

    “大师兄进行宗门改制,我如今无法说出是对是错,但以我所见,改制之后,下方弟子死斗成风,为了一些资源而大打出手,更有甚者直接划定巡山区域,不得外人进入,如果这就是大师兄的宗门改制,恕师弟并不认同。”

    说出这些后,宋知书稍作沉默,然后转过身,一步步向前走去。

    “宋知书要做什么?”

    “他...好像是走向了鸣冤鼓,难道还击鼓?”

    “到鸣冤鼓做什么,白秋玉已死,宋知书还有何冤屈要申吗?”

    众弟子看着宋知书走去的方向,一个个都愣住了,一开始众人认为他因为白秋玉之事要击鼓,但最后对方却直接出手。

    现在白秋玉已经死了,先不言对错,可按理说恩怨已经两清才对啊。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也都看向了宋知书。

    白秋玉略带疑惑。

    绿儿姑娘也疑惑。

    但只有古云大儒想到了什么,没有开口。

    “我为何击鼓?”

    宋知书走到了鸣冤鼓下,思绪已经去往了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

    是城内百姓因为改制而被迫离开,颠沛流离,是底层弟子因实力不济,最后毫无收获,是李刀等人只因为一点小错,却被无限冠以大罪,处以重刑。

    一个个画面出现在宋知书的脑海中,声音也缓缓落在所有人耳中。

    “我击鼓,不是为白秋玉,为的也不是我自己。”

    “我击鼓,为的是为的是剑宗九城的万千百姓!”

    “我击鼓,为的是那所有遭受不公的底层弟子!”

    “我击鼓是为改制后,宗门乱法,上位者坐视不理,尸位素餐,九城百姓处于水火,底层弟子毫无公义可言,敢怒不敢言,黑暗,黑暗啊,看不到一点希望,莪为剑宗弟子,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发一点热便是一点热,若此后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宋知书眼神平静地看着面前的鸣冤鼓,声音平淡,一字一顿。

    然后拿起鼓锤,双手紧握,朝着那鸣冤鼓,直接敲下!

    咚!咚!咚!

    鸣冤鼓被敲响,整座执法堂都随之动荡。

    这是宗门先贤设立的,一道敲响,便会传遍整个宗门,所有人都会听到。

    所以鸣冤鼓设立的初衷,不仅是让弟子伸冤,让上层注意,更为重要的是,就是让整个宗门的人都作为见证,力求公平公正。

    所以随着鸣冤鼓的敲响,内峰、外峰、红尘峰,所有人都听到了。

    而宋知书的话,也落在了太昊剑宗每个弟子的耳中。

    他要为剑宗九城的万千百姓击鼓。

    他要为遭受不公的底层弟子击鼓。

    他要怒斥宗门改制之后所有发生的不公而击鼓。

    每个人都抬起头,脸上全都露出震惊之色,因为击鼓之人针对的不是任何一个人,而是改制,而改制,乃是大师兄所提出来的。

    所以换句话来说,宋知书针对的是大师兄。

    尤其在执法堂上,那些个知晓前前后后的弟子们,都不由望向站在虚空上的大师兄,面色苍白,即便他们也知道,宋知书说的那些完全没错。

    可关键是,他这一举动,会完全惹怒大师兄啊。

    本来大师兄就已经决定要宋知书伏法。

    连大周圣上和大周文宫的面子都不给,对方已经到了生死的边缘。

    可宋知书居然还嫌不够,直接敲响鸣冤鼓,直指改制。

    一时间。

    白昊辰沉默了。

    所有弟子也沉默了。

    执法堂广场再一次陷入寂静当中。

    只有绿儿姑娘,双眼浮现出怒意,但并未开口,因为公子在此。

    慕长歌呢,也皱了皱眉头,敲响鸣冤鼓没什么,但他确实没有想到,宋知书居然会在这种关键时候,直至自己所推行的宗门改制。

    宗门改制,是他所提起并且一手掌控的,是重中之重,也就是为何非要将白秋玉的事情拿出来说,让对方伏法。

    所以在这一刻,慕长歌眼神开始变化,不再平静,而是冷淡。

    执法堂上,所有人都屏住胡呼吸。

    他们也知道,改制乃是大师兄最为重视的,这无疑会彻底惹怒大师兄。

    如果说,之前有古云先生和儒家表态,还有一点点缓解的余地,可现在没了,宋知书会死,因为不管是为了改制,还是为了大师兄的威严,宋知书都必须要死。

    若对提出改制的人也选择放过,那日后即便能推行下去,也多多少少会受到阻力。

    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执法堂上必须要再流血了。

    事情已经走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

    古云大儒出头没用。

    大周文宫出头也没用。

    呼呼呼~

    不过就在所有人沉默,屏住呼吸,觉得宋知书必死的时候。

    执法堂上,一阵灵气风暴涌现出来,虚空上更是出现一道道霞光,每个人都感觉自身紧张的心绪被抚平,变得平静无比。

    而与此同时,那一道道霞光之中,缓缓走出了一尊人影,人影身躯高大,顶天立地,站在那里,犹如擎天柱石一般,仿佛什么都无法摧毁。

    在哪里,是一名身着一袭淡金色镶边法袍的老者,眼中尽是沧桑,仿佛拥有无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