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逻辑:智人开始进化_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留问题的逻辑必然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留问题的逻辑必然性 (第2/3页)

:“好啦!你们就是不想回答我的问题,就是想名正言顺地歧视我的问题。我知道这是合乎逻辑的歧视,也会努力摆脱歧视,只不过,提高能力、改善方法这个过程实在太过漫长。”

    阿梦塞给他一个苹果,没有理睬他的可怜相,“现在的论文审核将满足各种要求、消除评审者的疑问作为审核重点,这肯定是邪恶的。当然,最大的邪恶不在这里,而在于他们从未以价值为标准审核、提问,提出的要求不是为了提高价值更不要说最好地提高价值,反而经常要求合乎经验、传统理论、传统规则。只要格式、文字不合乎规则,那些助理编辑基本上是根本不听任何合乎逻辑的解释,这和只要长官下令杀人就肆无忌惮地杀人是一个性质,而且,这种无形杀人的受害者人数也远远多于那些有形的屠杀。”

    老爷子说:“是否以价值为审核标准差异巨大,因为价值可以存在无数倍的差异,又有谁能给一篇论文找出无数个缺点?什么时候能写出无数篇论文?”

    我说:“也不是什么人都应该有研究的自由。让纯逻辑主义的作者按照自己的标准追求最大价值是合乎逻辑的,从结果看统计而言很可能也是最好的。让经验主义等邪恶信念的研究人员按照自己的标准追求所谓科学理论则是无法合乎逻辑的,因为研究的动机、方法都无法合乎逻辑。但是,现实是邪恶当道,信仰、方法、推理过程都错误的论文满天飞,正确的信仰、方法、推理反而无路可走。”

    阿梦说:“自由研究剩下的问题完全可以留给其他作者,甚至,作者过一段时间兜兜转转回到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同样存在,这和被迫解决这个问题完全不同。强迫一个纯逻辑主义者立即着手解决他不愿解决的问题,一定会减少预期价值;纯逻辑主义者主动解决一个问题,至少是预期价值最大的选择之一;而寄希望于预期经常错误是缺乏逻辑性的,尤其是,凭什么认为评审者的预期更正确?”

    我说:“只要思维方法正确,问题总会越来越少,不对!是总会不断解决问题。应该以价值为唯一标准平等对待所有可能的思维方向,不能片面强调和当前课题、推理有关的思维方向。这并不是说一段思考中不会有重点,就像我们的讨论几乎总会出现重点一样。但是,那些重点是事后发现的,不是预先计划好的。我的经验主义很确定,预先决定思考某个课题绝对不会取得像我们这样的进展速度。”

    老爷子说:“听起来,智人和学术有关的标准似乎很复杂,我都几乎数不过来了,其中不乏相互矛盾之处,而且,几乎没人去努力减少矛盾。所以,满足一些审稿者、期刊的论文可能无法满足另一些审稿者、期刊,智人似乎也不觉得这不正常。可能是因为我孤陋寡闻,反正我没听说过能包含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学术标准的典籍。由于法律不仅是有条文的还尽量减少矛盾,所以,遵守一切现有的学术规范可能比遵守法律更难,评判者有极大的自由裁决权。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关系、沟通在智人的学术社会一定很重要。”

    我说:“虽然简单就是真理不是真理,因为存在简单的邪恶。但是真理是简单的是真理,真理是简单的是真理也是真理。关键在于,价值最大和/或自由最大这两个原则就足以解决一切原则问题。智人的学术标准、论文标准没有哪个必然合乎逻辑,却似乎要和法律、贸易规则竞争,看谁创造的邪恶制度更多。如此看来,智人在这些领域似乎是在竞争哪里更邪恶,而不是哪里更正义。”

    阿正说:“这么看来,享乐主义的吃喝玩乐算不上最邪恶。虽然也杀人无数,但是,享乐主义只是为了现象而对真理不管不顾,杀的人未必比经验主义的科学家、法官更多,后者往往是为了邪恶而阻止、打击、消灭真理。”

    我说:“吃喝玩乐取决于灵魂和身体之间斗智斗勇的结果,可能和平、协商,也可能要殊死一搏。最终目标不是要消灭吃喝玩乐,而是追求不追求吃喝玩乐。但是,在关系到善恶之争的领域,在应该追求正义必胜、真理必胜的领域,智人却为了邪恶牺牲真理。明明应该追求消灭邪恶,实则接近于消灭正义。”

    阿梦说:“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评审的意见是这像是一部大纲。我承认但是我不明白,是不是大纲和价值、能否发表有什么直接关系?一部大纲已有万字,即使是这本书也没有将大纲的观点完全展开,那么,按照论文的字数标准,他们的意思是纯逻辑信仰根本不可能写成论文发表?如果没有问题是学术发表的标准,那就更离谱了,估计我们写到一千万字也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根本不看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未来可能解决什么问题,只关注他们认为是问题的问题。”

    我说:“评审-发表制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有问题可以问,拒绝是什么意思?如果怕交流浪费编辑的时间,谁说编辑的时间比作者的时间宝贵?如果编辑们没有机会发现真理,我也确实从未听说过哪个编辑发现了真理,作者却是有机会的,那么,统计来看,作者的时间价值就比评审者高无数倍。可是,所有期刊都在格式、语言等问题上浪费作者的时间、精力,却不肯浪费编辑们的时间。其中的道理和严格的管理、文字审核的弊病是一致的,关键都在无限大价值的存在。一名编辑,能发现真理就去发现真理,不能发现真理就努力正确判断真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对作者颐指气使危害无穷,装什么大头蒜?”

    阿梦说:“甚至,如果评审者自己没发现过任何真理,凭什么认为自己能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