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_第九百一十六章 巨人肩头(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六章 巨人肩头(上) (第1/3页)

    第916章巨人肩头

    “吕老,我的时间不多,只有一个礼拜。

    一些琐事,就不要说了……”

    吕老要说什么,李胜利也一样清楚。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中医真正好玩的就在补益之上。

    人参多吃一点就能流鼻血,狗rou吃了会浑身发热,多吃韭菜炒鸡蛋有益于家庭,拉肚子了,烧个蒜瓣就能救急。

    这些生活经验,都是几千年一点点积累下来的。

    一旦生活条件有所好转,中医调养的作用,就会逐渐成为显眼包。

    西医在这方面,能达到同类效果的不是没有,比如激素疗法。

    但那玩意儿对人体的伤害不小,跟中医比补益,谁来都是趴下的。

    中医的延寿、补益之法,也是李胜利让人在下面悄悄传扬的。

    兜里有了钱之后,除了吃点好的,最重要的也莫过延寿之法了。

    农村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如今也是显而易见的。

    之前的农村,六七十就算高寿了,如今的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也越来越多,这也是经得起调查的实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李胜利轻轻推动一下,中医的拥趸也是不计其数的。

    西医治病,还有一个槽点,无论是吃药还是手术,都有些拿人。

    小病上稍作对比,李胜利这轻轻一推,加上下边不断增长的医术,中医被普遍认可,也就是这一两年的功夫了。

    除此之外,邹锦在南边的医疗器械产业,很快也要成批的推出新产品了。

    因为资本丰厚的缘故,李胜利给邹锦那边的建议,主打的就是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

    一大批先进的医疗器械,成体系的流入国内、国际医疗市场。

    差不多先进一代的设备,不仅可以持续增加国际市场的萧瑟,也会凭着其先进,倒逼医院给出市场。

    后续,邹锦手里还有一代到两代的设备,兴许cao作得当。

    国内的医疗设备行业,会跟岛上的电子产业结合,成为垄断市场的所在。

    这也是站在巨人肩头的好处,造飞机的马老可能不清楚,在集成电路驯化领域,邹锦这边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虽说后续的芯片技术存在短板,但有了如今的基础,加上岛上源源不断地专利技术,赶超或是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因为邹锦在关口的产业,可不是电子厂那么简单,而是产学研一体,以教学为主的产业。

    李胜利的着眼点跟吕老完全不同,如今也不是中医主动退让的时候,而是真正打基础的时候,容不得半点退让。

    国内西医,不仅在医疗设备上跟国外有代差,技术领域也是一样,虽说偶有先进的技术,但只是一点,而不是大面上的技术接近。

    如今是西医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中医发展的黄金期。

    将中医跟西医手术结合,跟现代化医疗设备结合,才是吕老该关注的层面。

    错过这一关键期,中医院就要被西医院全面赶超了。

    这样的结果,还是源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的忍耐度也会越来越低。

    之前的医疗水平勉强够用,不是说西医院或是赤脚医生的本事有多大,而是人们对疾病的忍耐程度相对较高。

    小病被中医诊所跟中医院截胡,中病、大病,许多西医院的医疗技术不过关。

    就是吕老想要说的内容,无非中医院跟中医诊所的存在,极大的压缩了西医院在基础疾病上的获益。

    不是需要动手术的疾病,乡镇一线的病患,很少进西医院治病,就是如今多数地方的现状。

    乡下的病患被抢,城里的基础疾病也被抢,剩下的都是不好治的疾病。

    加上风停雨歇不久,西医院就被推向了市场,没了上级资金的扶持,西医院的现状,如今看来,确实有些岌岌可危。

    但李胜利知道,人家发展的黄金期马上就要来了。

    随着一批批医学生、医学研究生的投入,随着跟国际医疗市场的接轨。

    西医院,也会慢慢爬到巨人的肩上,高度上没了悬殊,西医在手术跟消炎灭菌上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规模超越中医,或是治疗基础疾病的能力超越中医,也就是眼巴前儿的事了。

    消炎药、止疼药,也是人家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