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_第四十三章纵横家~应侯范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纵横家~应侯范雎 (第4/4页)

,使得秦昭襄王自立。

    然后会怎样?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二百六十九年),《资治通鉴》中所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胡伤在秦国向赵国阏和发动进攻,失败了。

    “中更”是秦国等级制度中的第十三个等级,胡伤就是秦国的客卿胡阳,他的“伤(伤)”与“阳(阳)”两个字发音相似,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错误。司马光一时大意,我们就叫他胡阳吧。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问题:

    范睢不是已经想好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了,为什么不和韩和魏开战,反而要和赵国开战?而且,这不是去年才爆发的么?更何况,《资治通鉴》中记载,胡阳对丰与的进攻,只得到了一个“不拔”的结局,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成功。秦军不是被赵奢打败了么?

    他的回答是,这场战争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他还没上台的时候。关于丰与之战的年代,各方都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去年,有人说今年有人说,但就算是今年,也应该是秦国军队的一部分,范睢根本无法阻止。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能取”,应该是《史记·秦本纪》中所说的。就是“不拔”。司马迁以秦国官方文献为基础,编写《秦本纪》。政府文件的常见毛病就是把出风头的事都说得头头是道,把丑陋的经验说得一文不值。《赵世家》中关于“大胜秦军阏与下”的描述,让人很是痛快,《秦本纪》中只有“不能取”四个字,给人一种秦军并没有占据上风的错觉。

    又一年,即周赧王四十七年(公元二百六十八年),《资治通鉴》中说,秦昭襄王按照范睢的计划,派遣五个公公去攻占魏,占领了怀。这五个夫君,谁也不知道,五大夫是秦国第九个封号,而“绾”,则是一个无名之辈。魏安厘王一定很郁闷,他认为自己和秦国没有任何瓜葛,要么被人揍,要么被人揍,没有人能解释。

    可是,诡异的一幕出现了。第二年,即周赧王48年(公元前267年),秦国的王子作为魏国的一员,在魏国去世。

    《资治通鉴》记载:“秦悼王世充于魏国,死于魏国。”这一段很有可能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今年秦国将储君作为要挟,后来秦太子就被杀了,根据《史记》中所说,他曾被贬为魏的时候,但具体发生了什么,却不得而知。

    秦国近年来对魏国占了极大的便宜,很难想象秦国会把皇储送入魏国做要挟,而范睢身为魏国之君,明知秦皇储身在魏,仍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亲之策,要从韩魏入手。就算他做错了什么,秦昭襄王总也不可能不在乎他的安全。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魏国另有要员在秦国作要挟;二是秦世子极不得宠,秦昭襄王巴不得将其打残,乃至处死。

    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范睢的崛起,很有可能是事实。

    在他去世后,他的封号是“悼”,“悼”是“悼念”,故名哀君。前面已经说了,“悼”这个称谓可不是什么好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有恣意妄为、无法无天之意,也有“夭折”之意。只是,哀皇子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死去的,是不是被魏人所杀,都是未知数。

    又是一年过去,秦国在周赧王四十九年(公元前二百六六年)对魏发动进攻,攻占了辛丘市。现在,这两处地点都位于河南省的焦作市,一个位于武陟县。

    一处是温县。此时,范睢与秦昭两位国王之间的关系,随着信任度的提升,权力也会逐渐增加,现在正是处理秦国内部最为隐秘的人员问题的时机。

    范睢趁机与秦昭襄王谈起了自己的事情,他再来秦的时候,只知道齐国有孟尝君,而不知道秦国有太后和穰侯,但没有秦王。范睢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有“四贵”,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即秦昭襄的两位叔父和两位兄长,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妄为,无视律令。

    特别是富侯韦冉,他派遣的使臣可以指挥诸侯,cao控战局,所有的好处都是属于他的私有领地,但这场战斗的代价,都要由各国来负担。在“四贵”的上面,是一位可以超越皇帝的太后。如果秦国继续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说到结果,范睢说得很有道理:“我听人说,树虽多,却不能长,穿它的树枝,会伤害它的心脏。危其国之首都,敬之则臣之。”也就是说,果子过多过沉重的果子,会把枝条折断,从而损伤树身;在一国,在首都之外的城市,如果过大的话,将会危及到帝国的安全,而官员们的身份过高,则会影响到皇帝的权力。

    第一,这句话十有八九是范睢自己编造出来的,但他说的是“臣又闻之”,意思是,这句俗话在民间很流行,而且,它的传播范围很广,自然有它的原因;二是由4个短语组成的排比句,而排比则是一种类似于韵律的形式,自然地增强了它的说服力。

    现在轮到辩论了:历史教训摆在面前,淖牙夺取齐人权力,却将齐滑王活活折磨致死;李兑夺取赵国政权后,将赵武灵王关入了夏邑殿,让他饿得半死不活。瞧瞧秦国的“四贵”,不就是淖齿、李兑么?

    淖齿、李兑,都是秦昭襄王的近现代历史。范睢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秦国所有的文武百官,包括秦王的随从,都是他的属下,他一个人站在朝堂之上,这让他有些担心。如果他死了,秦国就不是他的后人了。

    范睢说的都是真的,还是吓唬人的?又有几分真、几分假?秦昭与襄王的态度如何,“四贵”与宣太后的命运如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