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章法家~书法笔祖李斯 (第2/4页)
其中也包括李斯在内,好不容易才熬到今时今日地位的李斯,怎能甘心自己长期以来的谋划付诸东流,他铤而走险,冒死上书,给秦王写了一封《谏逐客书》。 这封信里指出了历史上客卿对成就很多国家作出的贡献,恳请秦王再三斟酌,不能一棒子打死,而错失了人才。李斯的一语中的让秦王改变了主意,他不但不用走,还甚至了。从此,李斯陪着秦王开启了一统大业的篇章。 上面说的《谏逐客书》,也是历史对秦国的贡献之一。李斯在书中列举了秦缪公、孝公和惠王等,为了网罗人才,四处访求,来使秦国走上强大之路。 李斯力挽狂澜的上书,分析前因后果,最终不仅成功让自己留下秦国为官,也让秦国没有流失其他的客卿,为秦国保留的人才。人才的集中,提高了秦国的竞争力,齐心协力辅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 李斯是和秦始皇一起打天下的人,灭六国,一统天下,废除原有的分封制,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最重要的是,这个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了两千年。 这是李斯对秦国政治统一的贡献,也是对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走向强大定下的基调,是其他任何成就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在经济结构上进行了统一,分别是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原本六国使用的流通货币各不相同,从贝壳到金属制品,有的还是使用布币交易,严重影响了经济的交易和发展。 在李斯的建议下,集中了货币的品种,并让货币的铸造权统一在了中央的手中,便于管理。 李斯还针对度量衡的标准,也进行了统一的定制,李斯把寸、尺、丈作为长度单位,合、升、斗、斛作为容量的单位,斤、两、石等作为重量单位,并用律法的形式再强化规范标准。 度量衡的改革不仅对当时的国家的治理有重要的作用,对当代的影响也能从度量单位的保留来见证。在文化与社会管理的层面,李斯建议秦始皇使用统一的文字,车轨间距的标准化。 秦始皇在文字上的举措,是采纳了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规定全国上下统一使用“小篆”,小篆也以秦朝官方字体的身份首先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小篆这个字体也是李斯在秦国原有字体的基础上进行改善而产生的。之后李斯又对字体进行结构的更新,产生了新的字体就是现在使用的隶书。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这全是李斯的功劳。 为了朝廷指令传达的畅通,物资交流的便利,李斯又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原来六国的车的类型五花八门,车轨之间的距离也是天差地别。 车轨之间间距的差异对当时的土路危害很大,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把咸阳中心与周边城市串联起来的“五尺道”、“新道”的修筑,都是李斯提出的,促经济、促文化,利发展。 秦始皇因为忌讳“死”,关于储位一直没有提上日程,直到东巡途中突发疾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写下遗诏传位给公子“扶苏”,交给赵高。 秦始皇驾崩以后,李斯害怕秦始皇的死会引发天下大乱,于是秘不发丧,这让赵高有了可乘之机。煽动胡亥一起假传遗诏,密谋杀公子扶苏,让胡亥上位。 可要办成这件事,必须要有一个人的支持,赵高就当了说客,鼓动李斯一起狼狈为jianian。赵高抓住了李斯的命脉,若扶苏即位,李斯这个位置也要“改朝换代”,由扶苏信任的蒙恬取而代之。 李斯在赵高蛊惑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逼死扶苏。扶苏的自杀让后人一直耿耿于怀,恨不得穿越到秦朝骂醒扶苏奋起反抗,如果扶苏即位,揭穿这“三人组”的阴谋。奈何,人生没有如果,历史不能改写。 胡亥登基后,顶端的权利让他迷失了自我,胡亥的兄弟姐妹一个接一个地成为牺牲品,举国上下都是恐怖的气息。胡亥的暴政给原本风雨飘摇的朝政补了一刀,咸阳城外反秦浪潮也此起彼伏,六国纷纷复辟。两年以后,秦朝亡。 李斯的师傅是荀况,也就是荀子。很小的时候,李斯就一直跟着荀子学习各种本事,尤其是‘帝王之术。 李斯可谓是个天才,悟性极高,师傅荀子教给他的东西那是一学就会。而且还会举一反三,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这也使得李斯在后来渐渐转向了法家,因为荀子属于儒家学派,虽然也兼修道、法、名、墨之学,但总得来说,荀子主要还是以儒家理念为本。 出师后,李斯也是空有热血却不得志。纵然满身才华,可要是遇不到伯乐得不到重用没有施展的平台,那一切都是白费。后来虽偶得机遇,来到秦国拜入了吕不韦门下,但也是得不到什么大重用。 李斯真正的人生转机,是在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嬴政头脑一热,要把六国客卿给驱逐出去。李斯觉得这不妥,就上书了一份名呼《谏逐客令》的奏折给秦始皇去看。 秦始皇看完之后,心说写得好啊,字字珠玑是有理有据,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其后认为李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给李斯升了官,当上了庭尉。从这以后,李斯的人生就跟开了挂似的,步步高升,像做了火箭一样停都停不下来。 当然了,李斯之所以升得那么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