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_第五十四章法家~商君商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法家~商君商鞅 (第2/4页)

历史标杆,后世人臣没人能与之匹敌了。

    在新法推行的第一年,为了立威,商鞅组织了一场大的集中行刑的场面,在渭水河畔一起杀了七百多人,而这些人大部分所犯下的罪行就是私斗。

    毫无疑问,这一场集中杀人,只为立威:为新法立威,同时也为自己左庶长的职位立威。

    仅这样还不够,秦孝公所立的太子也在这个时候犯法了。

    太子在旧势力的影响或唆使之下,而杀了一个押运纳贡的农民。

    面对太子犯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执法了,将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掉鼻子,一个脸上刺字,以代太子受刑。而太子本人则被秦孝公给流放至民间。

    秦孝公之所以要将太子流放至民间,一方面是让其避开商鞅锋利的刀剑;另一方面则是去民间实地了解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法。

    秦孝公看起来是支持了商鞅,实则是保护了太子,同时也保护了秦律。

    当被流放的太子亲眼目睹秦国巨大的变化之后,将他待他执掌秦国时,无论他对商鞅有多么怨恨,都不会废弃秦律,但是却因为老师受刑,自己被流放而愈发仇恨商鞅。

    在商鞅的变法之下,秦国果然日益走向强大,商鞅也因为变法之功而晋升为大良造,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积攒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商鞅决定按下战争的引擎,开始武力扩张。

    商鞅将对外第一战的对象锁定为魏国。商鞅之所以将诸侯魏国确定为第一个目标,是有逻辑的:

    第一、秦孝公非常钦佩先祖秦穆公,而秦穆公时代,黄河边上的河西之地曾经是秦的领地,而现在在魏国手里,商鞅试图用武力替秦孝公实现收复河西之地的梦想。

    第二、商鞅曾经在魏国作为公叔座的幕僚工作过多年,对魏国非常熟悉,打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还利于有针对性地玩几把阴招。

    第三、吃柿子捡软的捏,此时的魏国刚刚在马陵之战中败给了齐国,不仅太子俘,而且连统帅庞涓也被同门师兄弟孙膑所射杀。

    秦孝公任命商鞅为统帅,于公元前342年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也没有畏缩,而是派公子卬领兵迎击。

    公子卬,是魏惠王的弟弟,同时还是公叔座的学生,而当初商鞅是公叔座的秘书,所以公子卬和商鞅曾经是很要好的朋友。

    如今,这对友人将在战场上对阵。

    就在秦魏两军对峙准备大战之际,商鞅却突然放慢了节奏,命人给好友公子卬送去了一封信。

    商鞅在信中写道:想当年,我商鞅与公子相处还是非常愉悦的,但如今咱俩却成了敌人,两军对垒准备战斗,我实在不忍心看见这种局面,如果公子你愿意,那么我们可以订下盟约,放下兵器,端起酒杯,签个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之后各自撤并回去交差。

    过于年轻的公子卬竟然相信了商鞅,勒马放下了兵器,参加了会盟,端起了酒杯准备跟故人好好喝一杯叙叙旧。

    但是,当魏公子端起酒杯那一刻,商鞅却突然翻脸,魏公子就这样成了俘虏,魏军也遭到了突然袭击。

    魏军大败,公子卬也算是送了友人商鞅一份厚礼,他成为了商鞅的战利品被押解至秦国,成为了秦国的阶下囚。

    再一次战败的魏惠王终于害怕了,于是派使者向秦国求和,并主动提出割让河西地给秦国,换回了人质公子卬。

    想必此时此刻,魏惠王一定是肠子都悔青了,后悔当年没有采纳公叔座的建言杀了商鞅,否则哪有今天的屈辱。

    胜利者商鞅再一次受到了秦孝公的嘉奖,秦孝公将商地的十五座城邑封给商鞅,同时封商鞅为商君。

    商鞅在秦国的仕途走到了顶点,对于他而言,没有平路可走,剩下的道路如果不是继续向上,就会是跌入万丈深渊。

    对于任何人来说,最大的悲剧不在于即将发生的悲剧,而在于就在悲剧发生的前夕,当事人还自我感觉非常好。

    非常聪明的商鞅在面对自己的命运时,竟然一点也不聪明,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上了万劫不复的一条死路。

    就在商鞅处于巅峰状态之际,商鞅的心腹幕僚孟兰皋或许是意识到了一些危险,于是给商鞅介绍了一位友人:赵良。

    商鞅见到赵良的时候,还在自我陶醉,将自己与秦穆公时期的著名谋臣百里奚作比较。

    赵良原本就是前来规劝商鞅隐退的,既然商鞅提到了百里奚,那么赵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百里奚出任秦相六七年,在武功方面讨伐过郑国,还出兵救过楚国,在诸侯外交方面三次协助秦穆公拥立晋国的国君,为秦国赢得良好的信誉以及来自晋国的帮扶。

    此外,百里奚在秦国推行的是德化,而非残暴严酷的秦律。

    最后,你应该注意到,百里奚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秦国,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大队的侍卫。

    所以,当百里奚去世的时候,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小孩子连儿歌或童谣也不唱了。

    但是,你看看你,来到秦国的时候是靠秦孝公所宠信的太监所介绍的,如今发达了,出门后边跟着数十辆豪华大马车,全副武装的侍卫都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赵良最后劝说商鞅,将秦孝公所封给他的十五座城邑交还秦国,劝说秦王改变目前这种读书人普遍归隐的现状,然后自己藏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以求自保。

    但是商鞅没有采纳赵良的建议,他甚至从不曾考虑过这些。

    公元前338年,商鞅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这一年他所仰仗的秦孝公崩,曾经被流放至乡下的太子即位了,这便是秦惠文王。

    惠文王即位之后,商鞅势必没有活路,这倒不是商鞅曾经得罪过太子,而是太子想要站稳脚跟,继续要借用商鞅的项上人头。

    首先,商鞅曾经得罪了秦国王室中除了秦孝公之外的所有人,而这些人都希望弄死商鞅。惠文王想要坐稳秦王之位,首选需要拉拢的就是王室势力,所以他需要杀了商鞅,用商鞅的人头来拉拢王室。

    其次,商鞅一支独大,而且已经在咸阳宫中大了十多年了,如今势力过于庞大,而且还居功至伟,所以他必须去死,惠文王需要用他的人头来强化自己的形象。

    再次,秦国子民也喜欢这个人,残酷的秦律只是让秦人臣服了,而非心悦诚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