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_第五十四章法家~商君商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法家~商君商鞅 (第3/4页)

,所以杀商鞅也符合民望。

    最后,杀商鞅是秦王对王室,对贵族,对秦国子民的一种妥协,杀了这个对秦国有恩之人,只是为了给大家出一口恶气;但是,杀了他之后,你们也必须妥协,必须继续支持无执行商鞅的那一套新法,否则我就不客气了。

    于是商鞅就扣上了“造反”的帽子,被执行了车裂大刑,同时举家被杀。

    关于商鞅被车裂一事,司马迁给了四个非常精准的字“秦人不怜”【对于商鞅之死,秦人没有怜悯之情】。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变法成功,那是因为秦孝公时代在变法之前,秦国依然非常薄弱,然后他恰逢秦孝公这么一位奋发图强的国君,于是商鞅变法具备了根基。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跟秦国尚未完全被中原文化所渗透也不无关系,那时候的秦依然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儒家在秦国的根基很浅。

    商鞅变法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商鞅有着超强的执行力,佛挡杀佛神挡杀神,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

    商鞅之所以悲剧,这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当我们放低视角,用人品和行事方式来解读商鞅时,我们也能发现他必死无疑,因为满天下处于秦孝公之外,其他人几乎都被他得罪了。

    秦国能借助商鞅变法崛起的核心要因在于,自秦孝公之后的历代君王都没有废黜商鞅所制定的秦律,所以诸侯秦在“历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当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大秦帝国之所以会迅速灭亡,那是因为商鞅变法所造就的社会文化难以出现忠贞不渝的大才。而没有大才,只有注重短期利益的秦国官僚体系虽然可以吞下六国,但是却消化不了六国,于是在商鞅所主导的那一套之下,一切都会灰飞烟灭。秦国依然非常薄弱,然后他恰逢秦孝公这么一位奋发图强的国君,于是商鞅变法具备了根基。

    商鞅的驭民五术

    愚民:统一思想,控制意识形态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务在弱民

    疲民:疲于奔命,民无顾他事

    辱民:相互揭发,活于恐惧氛围

    贫民:人穷志短,剥夺余银余财

    五者若不能见效,杀之。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yin则弱”“遗贤去知(智),治之数也”

    商鞅认为,人民没有智慧,也不掌握知识,保持淳朴才能强大而利于统治。商鞅这种将“愚民”和“强国”相关联起来的思想,贯彻在了他的变法之中。

    在商鞅的规划下,整个秦国变成了一架巨大的机器,社会上只剩下了三种人,一是服从命令的“顺民”,二是执行法令的官吏,三是高高在上的国君。

    重农抑商的变法措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被之后历代的统治者所承袭下来,由此形成了数千年来以农为本,以工商为贱业的传统观念,也就如此窒息了民主意识发展的土壤。商品经济是旁门左道和奇技yin巧,而人民则在之后的发展中变成了逆来顺受的顺民,渐渐变成了鲁迅笔下的“麻木而愚昧的看客”。

    一一未定君

    商鞅:让秦国强大,自己却惨死

    商鞅变法怎么进行?首先,商鞅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就是连坐制。(见附录)以十户人家为一个单位,如果一家犯了错误,另外九家有举报的责任,如果不举报,就要和犯错的人一起受罚。这样可以让所有人动起来,将罪犯一网打尽。但是政策有了,要如何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呢?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认识到这个规定是认真的,必须重视起来,而不是闹着玩的呢?

    商鞅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约三米长的木头,发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金。大家觉得不可能给这么多钱,都不相信。过了一会儿,商鞅下令将赏金变为五十金。大家又开始惊叫:“这么多,肯定是假的。”五十金相当于当时老百姓一辈子的收入了。这时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结果商鞅真赏了他五十金。这个典故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立木为信”,也引申出一个成语“立木南门”,告诉我们做事要讲诚信、说一不二。

    大家一看商鞅真是说到做到,他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信,纷纷支持变法。当然对于商鞅来说,改革就意味着勇敢,因为肯定会得罪很多人。很多贵族是既得利益者,你要拿走他们的既得利益,这太难了。而商鞅碰到的其中一块硬骨头,就是当朝太子,也就是未来秦国的国君——秦惠王。

    当时太子年龄很小,做了一些违反商鞅变法规定的事情,按理说应该受到惩罚,但是臣子可以处罚未来的国君吗?不能。商鞅说:“那就处罚太子的老师,因为老师没教明白,才有太子做错事的结果。”太子的老师被处刑,脑门儿上被人用墨水刺了字,一辈子都得留下烙(lào)印。大家吓坏了,没想到商鞅变法是动真格的,都谨慎遵守。所以新法推行得非常快,短短几年,秦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老百姓路不拾遗,山里也没有盗贼,为什么?因为盗贼都被人举报完了。

    商鞅变法(想富国强兵),秦国也在军事上强大了起来。秦国跟魏国、韩国打了很多次仗,都大获全胜。商鞅曾领兵攻打魏国,获胜后被封为列侯,号商君。除了上面讲的这些,商鞅还做了一些其他的改革,比如迁都咸阳、完善了行政规划、统一度量衡,等等。后来秦始皇的改革,就有很多借鉴了商鞅变法。

    但是人登到顶峰后就得小心,你爬得越高,可能会摔得越惨。商鞅就是如此,在他到达人生顶峰时,支持他变法的秦孝公去世了,商鞅的靠山倒了。商鞅觉得完了,因为他得罪过太子和很多权贵,他们一定会趁机报复,所以商鞅跑到了魏国。结果魏惠王一看,这商鞅是秦国的犯人,秦国太强大,魏国得罪不起,于是把商鞅逐出了魏国。

    商鞅无奈之下赶紧组织了一支军队,想跟秦国抗衡一下,不过这只是垂死挣扎。商鞅的这一行为被指控为谋反,他很快就被抓回了秦国,最后被判车裂之刑。车裂之刑是一种特别残忍的刑罚,一代改革家商鞅就这样死去了。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不管商鞅人品怎么样,至少他对秦国有很大贡献,他帮助秦国富国强兵,并且打开了秦国吞并天下诸侯的大门。

    如果评选对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人物,商鞅,一定会进前五名,甚至都有可能进入前三名。商鞅的法术,和孔子的仁说,一软一硬,一表一里,构成了中国统治术、帝王学的两翼。而商鞅的法术,才是其中实实在在的“硬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