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_第六十一章墨家~墨家钜子孟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墨家~墨家钜子孟胜 (第2/2页)

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这样“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意思是天下思想首先集中于官吏,而官吏又上同于天子,这样才能做到“一人一义”,社会才能够安定。

    墨家的这种思想,表现在政治上,是推荐弟子出仕,通过弟子在各国为官,来推展墨家的学说。而这种思想表现在墨家集团内部,就是钜子的绝对领导权以及下级的绝对服从义务。

    可以说,墨子就是用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张来管理作为团体的墨家,在一定程度上说,墨家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的“国家”,除了没有土地之外,一切都按照墨子的政治统治主张来进行。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通过墨家这个团体,可以看到国家采取墨家主张施政之后的景象。

    墨家有严格的“家法”。墨子也是主张遵循“法”的,他在《法仪》中就阐述了自己的这种思想,在墨家内部,墨家纪律的严格性不但体现在法度的严格上,还体现在执行法度的公正上。

    墨家纪律严明,而且执法如山,不徇私情,即使钜子本人也不例外。

    就像墨家钜子腹朜杀了犯法的独子,后世的人对此都十分敬佩,认为墨家钜子在执行墨家法度上做到了大公无私。而墨子后世的传人也因此而恪守墨者之法,从而保证了墨家组织的严密性,使得墨家数百年而长盛不衰。

    墨家法度的严格还体现在组织的严密性上,墨家组织严密,《公输篇》记载的就墨子为了止楚攻宋,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人,按照墨子的守御部署,在宋城以待楚国的事情。

    试想,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在短时间内组织300个弟子参与守御的任务,不是能轻易做到的。正是墨家组织的严密性,才保证了行动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及时性。

    墨家的法度严格还体现在“行义”上,墨家以“兴天下之利”为己任,为此摩顶放踵、甚至牺牲性命也作所不惜。

    墨家钜子孟胜,受阳城君之托为他守城,然而阳城君参与了吴起的谋反活动,因此而获罪,封地要被收回。孟胜守国无望,就像以死报阳城君,虽然弟子徐弱劝谏他不需要这么做,但孟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死亡才是行墨家之义,于是把钜子之位派人传给宋国的田襄子。

    孟胜死去世之后,他的弟子80余人也不全部自杀。就连那两位受孟胜之托传位给田襄子的使者,返回之后也自杀身亡。孟胜在死之前,曾说自己必须选择死的原因:

    “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正是这种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墨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使墨家不断的发展壮大。

    墨家巨子孟胜带着门徒游说到楚国,与楚国阳城君建立了良好关系,阳城君叫墨家为其驻守封国,并掰开玉环为信物,与孟胜一人一半,说:“凭此信物,见物如见人。合符以后才能听从命令。”其时,正值楚国吴起变法,激起了楚国贵族的强烈反对,阳城君站在了贵族一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大臣们在悼王停丧的地方射杀了吴起,阳城君参与了这个事件。楚国肃王继位后,治罪这些大臣,阳城君逃走了,楚肃王收回阳城君的封地。

    此时,负责为阳城君守城的墨家弟子孟胜十分尴尬:守,无起兵的信符;走,对不起阳城君的信任,也不符合墨家义的行为理念。孟胜认真思考后,对弟子们说:“我答应为人家守城,现在没有见到符信,自己的力量又不能禁止楚国收回封地,不能为此而死,是不行的。”

    他的学生徐弱劝他说:“死了如果对阳城君有好处,是可以的,如果对阳城君没有好处,却使墨家断绝了,这不可以。”

    孟胜严肃地说:“不对。我对阳城君来说,不是老师就是朋友,不是朋友就是臣子,如果不为此而死,从今以后,谁还再寻求墨家人做老师,做朋友,做良臣呢?我死,正是为了实践墨家的道义并使墨家的事业继续下去啊!”许弱说:“照你这样说,请允许我先死以扫清道路。”说罢就转身自刎而死。孟胜又派两个弟子去宋国,把巨子的职位传给田襄子后,随即也自刎而死。同时,为孟胜殉死的弟孑一百八十人。那两个去宋国传信的弟子,不顾田襄子的劝阻,执意返回楚国阳城,为孟胜而殉死。此次殉城共计一百八十三人。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令人千载慕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