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阴阳家~谈天衍邹衍 (第3/4页)
唐时寺废犹存塔,燕地台荒剩有田。 堪笑无人论祀事,不知邹衍是先贤。 不言而喻,邹衍的思想学说在战国时期乃至后世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他的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中国和世界地理的知识和推测,他的思想学说可谓惊世骇俗,是邹氏家族名副其实的“大神”。 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列举了邹衍在四个国家的活动情况。 其一,“重于齐”,未说明具体时间。 其二,“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如此看来,邹衍似乎见过魏惠成王(前369年~前319年在位)。 其三,“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公孙龙似乎见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而在《平原君虞卿列传》,又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问题是在该传中,公元前257年邯郸之战后,平原君依然很信任公孙龙,则邹衍见平原君还在其后。自魏惠成王去世(前319年)至邯郸之战结束(前257年),相隔62年,是记载有误?还是邹衍十分长寿?《史记集解》引用刘向《别录》说“齐使邹衍过赵”,邹衍晚年或许在齐国。 其四,“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在《燕召公世家》也有提到,邹衍在燕昭襄王(前311年~前279年在位)时自齐国前往燕国工作。《后汉书·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的李贤(655年~684年)注文中引用《淮南子》说“邹衍事燕惠王尽忠”,说明燕惠王(前278年~前272年在位)即位时邹衍依然在燕国。 那么综合来看,邹衍的人生轨迹基本就是,早年在齐国(可能去过魏国),燕昭襄王时前往燕国,至燕惠王即位仍在燕国,晚年回到齐国。时代当在战国中后期。 对汉代影响极大的“五德终始说”,据《史记》所说,出自邹衍。然而我认为,“五德终始说”始兴于汉代,在秦之前,影响甚微,也未必是邹衍提出的。 根据《史记》,秦并六国以后,自以为得水德,于是崇尚黑色。可是《史记》又说刘邦入关中之前,秦国只有四帝祠,分别是白帝、青帝、黄帝、赤帝,刘邦来了以后才自称黑帝,立了黑帝祠。秦始皇这么喜欢祭祀的人,甚至连齐国的八神都要祭,既然认定自己是水德,为何始终不在秦国立一个黑帝祠?此其一也。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下有《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既然同为邹衍之说,《邹子终始》为何要脱离邹衍其他著作而单列出来?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中介绍阴阳家“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为何不提有五德、五行?此其二也。 在先秦文献中提及五德、五行之说的,一是《尚书》的《洪范》篇,该篇称“五行”而不称“五德”,无论是传世文献《荀子》还是郭店楚墓、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献,“五行”在西汉之前的儒家中都是指仁、义、礼、智、圣五种品行,据《荀子》说,“五行”乃是孔伋和孟轲“案往旧造说”的产物。如果当时已有《洪范》确定五行的具体内容,孔伋、孟轲又如何能凭空创造而取信于人呢?然后便是《吕氏春秋》,此书初版或许在秦并六国之前,但古书流传中,难免为后人篡改,先秦典籍而汉人一字不改的,几无可能。《吕氏春秋·应同》集中论述了五德终始说,它说黄帝时土气胜,禹时木气胜,汤时金气胜,文王时火气胜,于是:“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这句话本来没什么问题,可以理解为当时秦国官方还没有正式接受五德终始说,所以该篇只是建议的口吻,没有指名“代火者”就是秦。但是它接下来又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大触“水气”的霉头,似乎是在为土代水做准备,作者不要命了吗?且西汉在张苍之时还认为汉为水德,直到公孙臣上书才提出土德,《吕氏春秋》已经在谈论土代水,竟如此有先见之明?此其三也。 《史记》记载了秦国四帝祠的建成顺序,其中最早的就是白帝祠。公元前770年,秦国建了第一座白帝祠,公元前756年又建了第二座白帝祠,公元前672年才建了第一座青帝祠,此后,直到公元前422年才建了黄帝祠和炎帝祠(炎帝即赤帝)。如此看来,白帝很可能是秦国四帝中最重要的一位,列举时也排在白、青、黄、赤四帝之首。青、黄、赤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减法三原色——青、黄、品红。青色提取自蓝草,赤色提取自茜草,黄色提取自栀子,由这三种颜色的颜料可以生成多种其他颜色,古人因而以之为基本元素。而白色,一开始就是特殊的,无法由减法三原色的颜料调和,隐然凌驾于三色之上。刘邦起兵伊始,斩白蛇,自称赤帝子斩白帝子,以白喻秦也。如果秦国尚水德,则刘邦无所斩,反为秦所制。此其四也。
《史记》所记的齐国八神分别是: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有天地、阴阳、日月、四时,而没有五行,也没有秦人信奉的白、青、黄、赤四帝。即使东方确实存在黄帝传说,目前来看也只是作为一个古代帝王,而不是作为上帝。如果五德终始说出自邹衍,邹衍长期在齐国活动,难道齐人对五德的传统信仰尚不如秦吗?此其五也。 五德终始,最终是为了确立一个王朝的正当性,其上序夏、商、周三代,都是中原共主,而邹衍事齐王、燕王,齐国离中原共主距离尚远,燕国更不足道。齐湣王时受秦国邀请,两国一同称帝,结果齐国还是率先把帝号去掉了,盖其实力不足也。有人说邹衍是为了维护田氏取代吕氏作为齐国国君的正当性,如果是这样,他应该去考虑田氏齐国的初代国君田和继承了什么德、吕氏齐国的初代国君吕望继承了什么德、更之前的薄姑国又继承了什么德。除非齐国将要统帅六国,否则思考夏、商、周三代天运转移于其毫无益处。此其六也。 由以上疑点观之,则五德转移未必早于秦代,而《邹子终始》未必出自邹衍也。 《史记》说,邹衍将“儒者所谓中国”称为赤县神州,范围包括了传说中禹所划定的九州,而这赤县神州只是世界陆地面积的八十一分之一。具体来说,这个世界由大瀛海环绕,大瀛海之外是天地交接处,大瀛海之内有九片大陆,每片大陆又可分为九个区域,称为九州,赤县神州即其中一片大陆的九州之一。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传统的“中国”这一概念,东方已达大海。以齐国为例,齐国显然在禹之九州范围内,齐人称今渤海为北海,今黄海为东海。如果整个中国是邹衍的九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