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的大宋之旅_第一百五十九章 朝廷琐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朝廷琐事 (第2/2页)

确切的说,此人原本就被赵构所欣赏。

    最末尾的枢密院编修胡铨出列答道,“梓宫入境,当承之以椁,由礼部预制衮冕翚衣,纳入椁中,不改敛,用安陵故事也。”

    这就相当于是给这三口棺材上了一个拦精灵,不开棺,带套子...

    赵构闻言,将目光投向礼部尚书孙近以及掌管朝廷祭祀礼仪的太常寺卿。

    见他二人并不出声反对,当即便拍板下来。

    从宋廷接到梓宫,到梓宫入土,前后仅用了不到20天,足见工程的简单。

    历代的皇陵工程,经年累月是稀松平常之事。

    始皇帝的骊山陵修了三十七年,汉武帝的茂陵更是长达五十二年。

    就这点来说,宋朝这些皇帝别管是否昏庸废物,确实有够节俭,都这么富有了,既没有大修宫殿,也没有浩大的皇陵,“爱惜”民力。

    徽宗等人的陵墓更是可以用简朴来形容,从朝廷的花费便可见一斑。

    前后总计用钱三千六百余缗,还比不上张俊的两个没奈何。

    一个中等富豪的墓葬都不止这点花销。

    而恰恰就是这个有些大逆不道举措,令赵构在群臣以及百姓心中的地位再上一个台阶。

    胡铨也因此由枢密院编修直接完成N级连跳,升任签枢密院事,进入小阁。

    其实按他的官级品秩,勉强也是够的,只是这人傲骨天成,怼天怼地对空气,放到唐初,妥妥的魏征二号,这也导致他身上的差遣低的离谱。

    再加上前些年时局动荡,相位变更不断,没有他一展抱负的机会。

    建康的十月已经有了寒意,行府之中却还没有升起炭火。

    现在的赵构已经有些魔怔了,似乎真的将自己代入了勾践的角色。

    不过,至少目前来说,还算是一件好事,至于来日灭了大楚,能不能共富贵,那都是后话。

    御书房中,赵构单独召见胡铨面对,算是对“新员工”的...勉励?

    “朕现在还依稀记得胡卿当年的策论,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只是...哎...”

    胡铨自小潜心学问,强记博览,建炎二年的殿试策论,洋洋洒洒上万字,原本赵构是要将其列为一甲第一。

    只是因其性格耿直,言辞犀利,说现在的宰相不如过去的晏殊,范仲淹,因而惹得当时的宰相吕颐浩所不喜,移为二甲第五。

    胡铨坐着,上身笔挺,不卑不亢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臣不敢忘。”

    赵构点点头打趣道,“胡卿以为,如今的宰执可比从前?”

    胡铨难得的露出些许尴尬表情,当年殿试之时,他才26岁,意气风发,看事情难免偏激,扯了扯嘴角,“如今的赵相并不逊色于范文正公。”

    赵构有些意外,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到头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能让他服气之人,转而意有所指的问道,“那枢相呢?”

    听到这个问题,胡铨有些犹豫,因为现在的秦桧不知道那根弦搭错了,竟然主战,还颇为积极,着实看不懂。

    斟酌许久才缓缓开口,“再看。”

    别说是胡铨了,赵构其实也看不懂现在的秦桧。

    第一次拜相之时的那句,南自南,北自北,气的赵构差点没当场砍了他。

    后来蛰伏之后的溜须无所作为,再到现在的力主开战。

    处处都透着诡异。

    按照惯例,任何的有志之士,对于执政理念都有其脉络可循,并且大多从一而终。

    唯有这秦桧,反复无常,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赵构摇摇头,暂时不去想这些琐事,又勉励胡铨几句。

    现在摆在他面前最大的事便只有一件。

    那就是北伐,真正意义上的北伐。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