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无题 (第1/2页)
“你爹给我送信做什么?” 白野拿着李光的书信有些发呆。 李光是参知政事,也就是赵鼎的副手,若是私事,直接给李孟博就好了,可若是公事,自家先生与自己又有什么不能说的? 李孟博也有些好奇,摸着下巴道,“难道是我爹想让你别管我太严?毕竟我李家人丁也不算太旺,我爹也已经指望不上了,两个弟弟又还年幼...” 白野满头黑线,这东西是什么浑话都敢说啊。 抱着疑惑打开信件,白野的面色渐渐阴沉下来。 江南东路的信州以及饶州两地民报,总计贪墨倒卖转运的粮食多达十数万石。 被徽州监察司主事吴师古察实,吴师古对于民报还是有所尊敬和敬佩的,因此并没有直接将此事上报,而是将此事告知了刚刚升任签枢密院事的好友,胡铨。 转运司归枢密院管倒是不错,但是涉及到如此巨大数额的贪墨,又涉及到风评极好的民报,他胡铨也没办法,便私下里将案件的卷宗交给了李光。 满朝皆知赵鼎和白野之间的关系,既是师徒,又是翁婿。 此事若是公事公办,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民报在百姓之中积攒的信誉将一落千丈,对于赵鼎也是不小的冲击。 此时又是即将开战的关键时刻,不能自乱阵脚。 可若是藏私,又有背自己的为官之道。 李光没有直接告诉赵鼎,民报既然是白野的产业,因此,他想先看看白野的态度。 或是说,看看白野会是什么反应。 信件中没有李光的处置意见,只是整个案件的事实陈述。 李孟博看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的白野,开口说道,“摊子大了,这种事也在所难免嘛,索性发现的早,还来得及补救。” 白野放下信件一言不发。 他自忖没有亏待过任何人,说句自得的话,所有醉贤楼的人,福利待遇都冠绝整个时代。 就说各地民报的掌柜,他们每个月的例钱比之原先正八品的周存还高。 如今还没什么个人所得税,吃喝用度又有报销,就这么缺钱? 贪婪是人的本性,这白野知道,因此,出现这种事情,白野并不算太意外。 可是,终究是有些让人失望的。 以诚待人,是希望人以诚待我。 如果连醉贤楼里的人都是这副德行,以后国家更强大,更富有,会是怎样可怕的光景。 一个个全是鲶鱼么? 要知道,白野对于民报寄予厚望,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监查天下的。 现在好了,廉政公署带头贪污,真是天大的笑话。 “大牛!”白野冲帐外喊道。 “东家?” “派人去让宁计过来一趟。” “喏!” 还未等大牛走出营帐,白野再次开口,“算了,我自己去吧,文约兄陪我走一趟。” “哎...”李孟博叹息一声。 二人骑马出了军营,速度倒是并不快。 李孟博见心事重重的白野,出声劝解道,“人无完人,说实在的,若是自家见了那么多钱粮,说不得也会心动的。” “你不会,哎呀,我想的不是这个。”白野心不在焉的回了一句。 人心不可控,那就找可控的。 事功学说只能说是执政理念,而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又或是...XX代表制? 其实最后总结也就只有两种,民主制,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 印度上下五千年一直实行的就是专制。 历史已经说明了这条路走不通。 那就借鉴另一条路,民主,也就是,三权分立。 专制的好处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除了这一点,对于百姓来说一无是处。 至于是不是百姓的大事,更是只能听天由命。 就说修路吧。 专制的情况下,朝廷想要修路,只要工部提交议案,政事堂审批,皇帝通过,就可以直接让户部拨款了。 从头到尾跟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 是不是真的便于百姓出行,还是只是地方官府的面子工程,又或是找个由头借机腐败? 在民主国家又会如何呢? 当地政府先公示修路预案,原因啊,效益啊之类的。 所有百姓都可以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路面宽度啊,线路方案啊。 民主虽然貌似低效,但是它会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并且为这个需求寻找支持与不支持之间的平衡点。 翻看历史,一个朝代的兴衰更迭,遇到英明神武的皇帝,国力蒸蒸日上,反之就... 但是,谁能保证每一任皇帝都英明神武,执政之人爱民如子? 甚至同一个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这种例子同样屡见不鲜。 权利只对权利的来源负责,如果权利的来源属于上级,那他唯一需要讨好负责的就只是他的上级。 若是权利的来源是民众... 这是孟德斯...孟子说的。 白野原本总是想着怎么去监查官员,却忘了,最好的监查便是百姓。 因为他们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亦或是受害者。 这片土地上的人似乎从一出生便知道需要缴税,至于缴纳的赋税用来做什么?不知道。 说的市侩浅俗一些,我花了钱,是希望自己能过的更好,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过的更好,所以我将这钱交给由各行精英组成的朝廷。 本质上还是一种商业行为,我拜托你想办法,自然不会让你白干活,所以你可以拿其中的一小部分作为报酬,可如果你全拿了,还觉得理所应当,这显然就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