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_第一百零四章 惊了一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 惊了一场 (第1/3页)

    第105章惊了一场

    张鹤龄看着刘健,很有风范的认可点头。

    他也确实是认可,先不讨论这些大臣们的客观事和身外事。至少,张鹤龄毫不怀疑这些辅政大臣们的能力和阅历,而入朝几十年的堂堂首辅,更岂会有假。

    张鹤龄笑了笑,缓缓道:“现在是早朝,正好该在的大臣皆在,能的明白。首辅既言,这些规费本就有,也该收,且明晰其中的细节和道理,那便没问题了。

    且户部,掌下籍、税,库藏、财秣等诸事实在繁杂,顺府牧民一方也是事多且杂,往日在此规费的收取上,难免有了些疏忽。为了不耽误朝廷的事,本伯上任之后,思虑良久。管理银子养人养兵,幢收,朝廷的银子自也要收,那不如两事同办,也不至浪费朝廷人力。

    兵马司和锦衣卫处在民间,直面商户、百姓,也熟悉地界,正好可督办此事。先从东城一地开始,也当是为朝廷做个试点,且现在,效果尚可!”

    刘健哼了一声,道:“户部如何,顺府如何,何需你来置喙,即便要试点,哪有你自自话的?”

    张鹤龄奇道:“怎是自自话,本伯做事哪会如此粗劣?周尚书,张府尹,本伯的试点督办可对?”

    “寿宁伯所言极是,兵马司协助顺府之事,为实!”

    张鹤龄的问话刚落音,张申跟着便是附和,众臣暗自翻翻白眼,就知道你张申不会让张鹤龄的话掉地上。

    可你想要户部也同意,哪有那个好事,你张鹤龄脑子不清楚呢,众臣就待看张鹤龄笑话。

    “咳咳!”

    而没成想,在张申附和之后,突兀的一声轻咳,户部尚书周经走出了朝班:“陛下,各位同僚,寿宁伯督办此事,户部知道!”

    简单的知道二字出口,一语出,群臣惊!

    周经心里既苦也郁闷,他实在不想直白白的给张鹤龄的话帮衬,但那日谈好的事,是用公心话,还有方才张鹤龄上朝之时给他递的眼神,让他思虑不少。

    且刚刚张鹤龄有言,目前成效尚可,他动心了。

    他相信张鹤龄不会虚言,那必然是张鹤龄几日的闹腾有了效果,既如此,那之前谈过的事,他必须兑现。

    到底,张鹤龄出龋名声,他只需公正的句话而已。

    当然,他知道他给张鹤龄应承的这一句,必然会引起很多人不满,可他何曾这点担当也没有?

    确实很多人不满,不少朝臣便感觉,是不是一位堂堂的户部尚书,文官的巅峰人物,又要被张鹤龄腐蚀了?

    你堂堂户部尚书也要成谄媚之人,好吧,即便不是谄媚外戚,也是谄媚外戚背后的皇帝陛下,怎就没有风骨呢?

    刘健直勾勾的看着张申,他也不满,他甚至感觉先后被张申和周经连续打脸。

    他冷着脸,问周经道:“周尚书,老夫没听错,你的是知道督办之事?那你的意思是,你知道并默认同意?此事内阁和老夫怎全然不知?”

    “首辅,下官也是不知!”

    刘健的声音落下,刑部侍郎龚成也是不甘寂寞的咳了一声跟着附和,道:“下官忝为户部侍郎,也是不知此事。”

    周经表情淡淡,他根本就不看龚成,朝着刘健冷淡道:“本官身为户部尚书,试点督办些商户经营规费的事,默认也好,同意也罢,只属我户部部务之事,何需事事上报,时时上报?”

    刘健还是冷着脸,不过,他心里知道,他刚一时惊愕,有些错话了。

    如今的内阁,权柄确实极重,但到底,名义上还是辅助陛下理政的僚属机构,可不敢让六部尚书都要事事、时时向他汇报。

    他思忖间,缓声道:“周尚书,莫要意气之言,户部之事他人无权置喙,但总要上报陛下吧?再者,如龚侍郎所言,连他也不知,是不是有些不对?”

    龚成心中一动,快步出班走到御前,朝周经拱手道:“周部堂,恕下官无礼,下官想问问,何以你所言之事,我这个侍郎也是不知?”

    周经瞥了瞥龚成,对刘健,他尊重,因此,哪怕是不爽,他只是淡淡回话。

    可你只是我手下的右侍郎,何敢在陛下和百官面前质问上官?

    他没有给龚成好脸色,冷声道:“龚侍郎,本官上任之后,并未对左右侍郎负责领管的事务重做安排,难道是本官记错了,商事是你领管?”

    “呃~”

    龚成一愣,道:“下官绝非要僭越职权,但下官身为侍郎,如此大事,难道不该知?”

    “大事?”

    周经脸更冷了,哼了一声道:“京城几千家店铺、商户,东西二市,摊贩无数,每岁收来几万两银子的大事吗?”

    周经冷声问了一句话,不再看龚成,心里再给龚成记下一笔后,转身朝金台之上,恭声道:“启禀陛下,户部管理下财秣,然事务却多有不到之处,臣身为户部尚书,难辞其咎,臣请罪!”

    龚成被怼的不出话,周经再跟着请罪后,他心里更恼,但没办法,尚书都承认有不到之处,他还能装没有?

    若是他这会没有,陛下较真起来,让彻底查一查呢?即便陛下不查,若是尚书非要查呢?

    哪有事是经得起查的,他可不想因为一二言语,成了周经杀来儆鸡的猴。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