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坟_太子坟(一)秀才出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子坟(一)秀才出村 (第2/2页)

从小拼命读书,吃得苦还少么?读书为啥,不就是为这个吗?”见妇人不答话,里正又充满期待地说,“等他当了大官,我们便有救了。”

    听到里正的话,众人便来了兴致,围着老者问:“河真的能治好吗?”

    里正立刻回答:“能,一定能!”

    又有人问:“那万一治不好呢?”

    里正想了想,又说:“万一治不好,秀才也可以给我们重新安置个不缺水的地方呀。我们村不大人也不多,能选的地方多着哩。”说完,他又补充道,“当官的本事大着呢!”

    众人一听便兴奋起来,像是已经坐在水美草肥的田地里,比过年还要开心,甚至有人开始盘算这个冬天种下哪些水果蔬菜。有人欢快地喊:“太好了!”他的声音像一只关在林盘里的鸟,尽管左冲右突出不了牢笼,却将盘桓众人额头已久的愁云冲散,让大家满眼都是澄澈的天空,像刚被雨洗过一样。

    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女子走到老妇人身旁,轻搀她的胳膊,小声说:“婶,去坐一坐吧。秀才哥考完就回来了。”

    老妇人不舍地望了望远方,想一眼望尽千里路,以知道儿子此刻是否无恙。可她的视线很快被一排树挡住,只得略微失落地“哦”了声,转头对女子说:“二丫头,等他回来,你们便完婚吧。”

    二丫头一听,立刻埋下头,看着围在自己脚边打转的蚂蚁,像看到一群前来祈食的仆人。她的脸,已红得像昨日天边的晚霞。

    众人聊得正欢,不知谁低声问了句:“秀才真的能考中吗?”

    声音很低,像夏日黄昏突然飞到耳边的蚊虫,“嗡嗡”地打扰着大家的闲适。老妇人和二丫头突然停住脚步。众人整齐地屏住呼吸,艰难维护着空气脆弱的宁静。天空像压下了一片又一片黑云,突然将阳光挡住,每个人的额头都显得忧郁而昏暗。

    里正焦虑地望了望每个人,似对说话的人有些生气。他站起身,将双手抬高,又压下,强自镇定地说:“会的,会的。秀才是我们村最有才华的人。前些年考童生时,我亲耳听到县里的官爷夸奖秀才天资聪颖。你们说,他不中,谁中?”说完,他将视线扫过每一个人,像在等着他们肯定的答复。

    里正的话起到了效果,又或者是官爷的话在村里人听来是永远的正理。大家顿时放下心来,笑着对身边的人点头重复说:“是啊,是啊。他不中,谁中?”像是安慰自己,又像在寻求更多伙伴的认同,好似这样秀才便能真的高中一样。

    数里之外的徐秀才却知道自己考不中。他明白,只上过乡学的自己,跟着那位科场失意的老儒生,拼命读完了四书五经,可学得并不扎实。《论语》读了大半本,《孟子》缺了好几页,六经也只有《诗经》。对于书中圣人之言,老师大多也说不清楚。最重要的是,自己对四书文的运用始终不娴熟。比那些在儒学、社学、私馆里读书的人,自己无疑差了很多。考中举人,梦里他都不曾想过。

    徐秀才站起身,望了望远处的高山,一共十九座峰。最高那座被其余十八峰围于中间,就像群奴守卫着主人。据传宋朝时那里曾发现了富饶的银矿,朝廷派了一方大员负责开采。可皇帝疑心很重,又安排太子前往监工。就在太子到达不久,遇到银矿塌方。太子、大员和所有负责开采的官兵都消失了。时间久去,那座高峰便被称作太子坟。

    徐秀才背着行箧在岔路口只站了一会儿,便没有半点犹豫地迈入左边的路。他想:“当官是为了治河。如果可以直接治好河,是没必要当官的。”

    (未完待续……。该部分于2022年9月16日又作了精修,只为了让故事更好,其文学性也更强。希望大家多提建议意见,帮忙推荐收藏,我们一起努力推出一篇好文章。万分感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