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君 (第2/2页)
爱神,亦即春神。春风时至,草木皆苏,春神有促进生殖的能力,也就被大众重视为生殖大神了。简狄神格,颇似埃及古代的埃西。” 《楚辞》中的东君,也被认为是楚国的春神。宋代词人李邴《汉宫春》:“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也 我国自古就有春神崇拜的观念,也沿袭许多迎春、祭春的习俗,但有关春神的神话传说却众说纷纭。或说春神为青帝,或说春神为句芒,或说二者合而为一。也许原始崇拜与宗教混合,衍化出春神的种种称谓。 春神为青帝说,缘起极其复杂。其原型为传说中“三皇”之首的伏羲,又称为太昊伏羲。相传,他出生于渭水流域的成纪,听八方的风音,制作了琴瑟,画出了“八卦”,又模仿蜘蛛,制作了捕鱼的网,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或许伏羲因其功勋而名声显赫,或许因其名声显赫而被人们神话为主管东方的天帝。阴阳五行学说流行后,又因东方主青色,行春令,东方天帝又称为青帝,而青帝又被称为主管春天的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帝的说法又有了演化,战国成书的《周礼天官大宰》记有“祀五帝”的说法。两汉纬书《河图》记载:“东方青帝灵威仰,木帝也;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中央黄帝含枢纽,土帝也;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帝也;北方黑帝叶光纪,水帝也”。此时,青帝的名称叫“灵威仰”,或许是一种称号。而道教出现后,对纬书之五帝略加修饰而成五方五老。南北朝时流行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说:“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这时,青帝不仅有姓,有名,而“灵威仰”又成为他的“字”。 相传,句芒又称勾芒、木正、木帝,是管理农事之神。对句芒神的祭祀,远在周朝时就有,那时设有东堂,年年举行迎春仪式,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此外,也有春神为伏羲、句芒合二而一说。汉族民间流传,伏羲做了东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属神。他们两人共同管理着东方青土树木的原野一万二千里,共同为春天的神明。此种说法,与上述《尚书洪范》记载的,“帝太皞神句芒司之”也许并不矛盾。古代文献无标点,或许可断句为“帝太皞、神句芒司之”。如此,理解为帝太皞即伏羲与神句芒共同司春,也未尝不可。伏羲或为主神,句芒或为其下属之神。这也与传说中伏羲主管东方,句芒为草木神、生命神的说法相吻合。 梧桐祖殿 梧桐祖殿中,供奉的是中周的木神(春神)句(读gōu)芒。句芒原是天帝少昊的儿子伏羲的属神。他,人脸、鸟身、穿白衣、驾两条飞龙,手里拿着一个圆规,管理春天万物的生长。春秋时,秦穆公有德行,天帝句芒给他添了十九年的寿命。 梧桐祖殿作为供奉木神(春神)的专门寺庙,在浙西及至全国仍属罕见。衢州汉族民间将祭祀木神(春神)的场所和仪式,以天文节气为计时方法保存下来,这是衢州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立春为梧桐祖殿祀春神句芒的庙会。迎春庙会举行得极为隆重,敲锣打鼓,热闹寻常。 立春为梧桐祖殿祭春神句芒的庙会,汉族民间俗称“年大不如春大”,所以迎春庙会举行的极为隆重,迎春庙会习俗有迎春、探春、插春、迎春牛等。 迎春仪式:在交春时刻前,主殿开门迎春,殿前置桌,桌披写有“迎春接福”字样的红纸(锦),桌子中间放一饭甑,盛得尖满,甑后置一杯清茶,左右放置香炉,烛台,青菜,梅花,松柏,竹枝,象征洁净、长青和富足。交春时刻,鸣放鞭炮(三眼统)梵香行祭礼迎春。 旧时衢州有立春踏春之习俗,市民赶到庙源梧桐祖殿,祭拜春神,感受春光,谓之“探春”。采集冬青树枝、松柏及野菜,谓之“采春”。将采集的松枝、翠竹、各种树枝插在门上,谓之“插春”。早餐和午餐必须吃青菜,谓之“尝青”。将柳枝、竹枝编成环状带在小孩头上,以为能保四季清健,谓之“带春”。 庙会仪式中还有迎春牛之俗。取竹篾扎成牛形,糊以彩纸,脚下装小轮,谓之“春牛”,人们给春牛披红挂绿,一乞丐扮成牧牛太岁,迎春祭毕,牵着牛游行。执旗者敲锣打鼓,热闹寻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