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趣事_第三十九章 谁能带我回故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谁能带我回故乡 (第2/3页)

眼,我便上前和他说话。

    他在邮局还没有退休,申请养病到这,每月1300元工资。自称邮政大仙,研习易经。说易经学会曾经给他打过电话,要起用他。又说:他晚年专攻堪舆学,赚钱。我与他相处几日后,在傍晚,便约他在山坡上散步。

    我:堪舆学理论,现存问题有三:杂、奥、老。枝节庞杂,交叉盘结,门派各立。在理论揭示中,又常见深奥莫测,神秘虚玄,很多人望而生畏,如坠五里烟云。它在历史长河中,起伏迭宕,一波三折,始终没有建立起权威性规范、法式、则例。没有像建筑学理论规范那样完整、统一的《周礼考工》、《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也没有造园学的权威范本《园冶》等。既使有一点例如清代《四库全书》收录的风水各说,也只是一部分篇章,更况还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不同门派的理论,因此,不能说是完整的,权威性的。

    邮政大仙: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堪舆学的实质,就是风水学,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他见我认真的听,接着说:汉武帝时,堪舆家是方术的一支流派,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咨询,一度受到国家政权的重视。到明朝时,大军事家,也是堪舆名家,《郁离子》的作者刘基,在一次南游中行至大屿山一带,曾发感言:“奇哉大屿山,日后定可富甲天下!(大屿山,即香港第二大岛。)”而今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在我们对他精湛的堪舆造诣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堪舆这门学术的神妙!现在多用于民居。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

    我:《水龙经》有论述:“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

    他:《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当今风水门派不过八宅、玄空、杨公风水和过路阴阳四大派系。

    玄空派是当今风水界的一大门派,以“沈氏玄空学”为最,属理气派,其内以洛书九星(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绿木星、五黄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为根本,外取自然环境的山水实物为依据,结合三元运气学说,通过排龙立xue、飞星布盘和收山出煞等独特的术数运算,往往应事如神,让人叹为观止。其理论精髓深刻地反应了天道运行,地势相应的自然法则。

    天色已晚,我们各回屋里休息。

    另一日:在龙须处的一处单间,住着到原水文站站长,八十多岁。他在养老院被称作四两白酒老人。每天要喝四两。我进屋拜访,俩人边看着窗外星空。边火炕上坐谈

    我问:现代社会,人到老了,在哪里终老好呢?

    他说:在老年公寓式的养老院。有人做饭,照顾。这就是最大的优点。再者老人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养,有吃有住,什么也不想,费用还低,退休金都花不了,多好。

    我说:看来我在这体验十天,找到了一种归宿。当初你建水文站,为什么这样建呢?

    他说:当初建设这些房屋,我根据“堪舆设计学”?运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和堪舆学说进行创意思维。在平面和立体设计中,运用阴阳哲理,有对空间的设计和选择,对时间的设计和选择,还有对物质的设计和选择。

    我:华尔街日报曾发出公正的评论说,“风水学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建立在道家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是一种结合了地理、建筑和伦理等多方面学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风水的原则多年来被应用于家庭住房的建造和布局以及房间、门窗的朝向及物品摆设的位置安排,以便更好地保存对人有益的能量”。

    他说:你要是开设易经风水学讲座。每逢周末,人们听通「风水」课,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我这套堪舆图送给你作讲座题材。

    他接着说:《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

    我: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