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传人在美国_真正的木匠(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真正的木匠(一) (第6/6页)

装成功,可知木匠的脑子里装着多少东西。

    到了画活的时候,师傅们往往互相推让,都说愿意干现成的活儿。推让中有谦逊的成分,也确实有八分的诚意。宁可多出力气,不愿干费心的事。一般情况下,谁应的活谁为主(雇主最先面请的木匠),为主的木匠具有领作的资格,尺寸和样式的决定应以他的意见为主。那么,掌尺画活也就非他莫属。这是多年沿袭下来的规矩,主要为了防止群龙无首,各行其是,但也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多数情况是大家商量着办,谁的意见好,就听谁的。除非有了分歧,还是以领作的意见为主。

    画活虽费脑力,应活的还要担当责任,但对于一个胸有成竹的师傅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

    木匠的应活功

    不会应活的木匠不是好木匠。应接雇主的活茬儿叫应活儿,就是答应去干活,并做出时间安排。商品没有市场,只能积压在库房里,木匠没有雇主,就没有地方出售手艺,但雇主多了,要把干活的先后次序安排好,防止跑活,也防止给自己造成麻烦。

    要根据季节,气候,活茬儿的大小,活茬的缓急,雇主的脾性,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完成工作的速度,以及其他许多情况,当时给雇主一个满意的答复,保住自己的业务不流失。前面说过,盖房子是农家的大事,是季节性较强的工程,就要优先其他零活,总不能大好春光先做零活,把木架活儿拖到雨季。再者,盖房子做木架本身就是大活儿,而且后边还跟续着门窗妆绣和可能的家具制做。一份这样的活要顶若干份零活,丢了很可惜的,总要优先安排。对娶媳妇添家具的,要根据结婚的日期,工作量的大小,完成的速度,油漆的干固时间等,做出安排。有时,男方按计划备齐了一切,女方突然提出要做一件什么器物,并以不结婚为要挟,男方只好照办。类似这样的活茬儿,必须先做,可象排队买东西“加塞儿”一样,加一份活,其他雇主一般都能理解,礼让,既理解加塞儿者的特殊情况,也理解木匠的苦衷。

    手艺好的木匠应接的雇主也多,干着张家的活儿,李家又来请,东村的活儿还应着,西村又来催。活总要一家一家的做,暂时去不了的,只能先应许着。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先应的先去,但又怕后来的雇主等不得而另请别人(俗称跑活儿)。可以有意地把后来者往前排,以安其心,但不能说的很死,要留有余地。解放前,有钱盖房子的人家很少,一个村子一年中有不了三家几户,零活也不是很多。那时木匠也少,周遭若干村落只有几个木匠,太多了社会供养不起,所以木匠的活动范围也大,有时要背挎着工具步行几十里去雇主家。不要怕辛苦,怕跑路,不要把一个村里的活都集中干完了再去另一个村子,总要留个尾巴等回来再收拾。不然离开的时间长了,人们会把你淡忘后,去找别的木匠。

    解放后,尤其到了七、八十年代,盖新房的相当多,零活也相应的增多。木匠的人数也逐渐多起来,几乎村村都有,有的村多达十几个。木匠的活动范围也小了许多,多在附近地区做。不会应活儿,不仅跑活儿,还可能伤雇主的面子,伤熟人的面子。

    有时应活儿也看雇主的脾气秉性。善者不争,好商量,只要理由合理,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会把先机善意的让给别人。木匠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公,实在是竞争机制使然。

    应活儿,必须考虑到自己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考虑到工作的难度和风险。难度大,会把工程半途搁浅,有损名声。风险大,弄不好会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但难度大风险大的活,干好了,可大大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从而增加业务量。

    险活儿---抽梁换柱

    “抽梁换柱”即是风险较大的活儿。换柱尚可,抽梁尤甚。房子整体都很好,偏偏一架明柁出了毛病,柁下支根柱子,即可解决问题,但室内将失去宽敞和美观,给生活带来不方便。雇主肯定不满意。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用拆去房顶,抽出旧柁,更换新柁。要逐根把二排房檩连同房顶一同顶起,使其刚好脱离与柁的接触,下面用木头临时支住,然后把柁拆散,最后把柁抽出,新柁先已备好,随时换上。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换沉重体大的柁梁,过程十分危险,弄不好房顶会塌下来,在屋里干活的人随时都处在危险之中。这样的活儿,雇主请谁去,也是论工日付工钱,并不因为危险大而多付钱。木匠也不会因风险大而多讨。为什么?没这个规矩。

    这种活儿,在一个木匠的活动范围内,多少个村庄,几十年时间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绝大多数的木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不要说干,就连听也听不完全。遇到了,最好不要退缩,退缩就失掉了唯一的一次实践机会。怎么干?全凭自己的知识技术积累,才智和胆量了。

    大凡木匠活儿,都有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施工程序,只要设计好cao作步骤,按部就班进行cao作,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是不成问题的。

    做活要灵活

    木匠吃的是百家饭,干的是百家活儿,什么样的雇主都有,什么样的活儿都能遇到。雇主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木匠提出某种技术要求,是正常合理的。在雇主眼里,凡是用木头做的活儿,木匠都应该会干。作为木匠,也应该认为,凡是用木头的活儿都应该能干,即使以前没干过,甚至没见过的生疏活儿,也绝不要轻易说出“没做过,不会做,做不了”,总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完成它,使雇主满意。以前的乡村盖房全是立字柁,木匠们熟之又熟。后来公家盖房要用人字柁,因为他的跨度大,室内空间大,更适合办公、开会或者做厂房。那时的乡村木匠,从没有做过这样的活儿,但经过细心琢磨,大胆实践,终于闯过了这一难关。当然,木匠特有的傲气,也同时得到了强化。

    “活----活”,师傅常常对徒弟说,头一个“活”,是活儿的意思,指的是眼下正干着的活儿或以后要干的活儿。第二个“活”,是灵活的活,只要不是特别特殊的技术活,都可试着干,关键是开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条道走不通,可再试别的办法,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旧活---就合”。在修缮旧房旧物时,不要死板地按旧有样式,绝对复原,灵活的变更,大概恢复原状就可以了。

    “一个木匠,半个先生”

    一个好木匠,不仅应当心灵手巧,又快又好地做出各种木活儿,还要留心与本业有关的当地习俗,知晓民间的传统做法和讲究,以便更好地为雇主服务。雇主自会报以感激之情。

    “一个木匠,半个先生”。木匠一生,参与修造建筑颇多,积累了很多经验。乡村人盖房子,大多要请风水先生看一看。在具体施工中,雇主对一些临时遇到的问题,还可能产生疑虑,木匠应按照当地的习惯和风俗,利用“先生的”知识道理,给以启示和解释,扫除雇主的疑虑,同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雇主参考。这就要求木匠具备一些“先生”的常识,适时而用。尤其在房柱高度,门口位置,后窗朝向等木匠直接施工的事情上,更要按规矩做。木匠与雇主之间,虽然有“拙匠人,巧主人”的处事关系,但也不要一味顺主,至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办法,尽可能地说服雇主,避免发生四邻纠纷。这是木匠应有的职业道德,对人对己都没有坏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