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真正的木匠(三) (第4/5页)
作,数年后再去投师古建筑,几次投师,使他成了一方名匠,但青春逝去,最后学成时,早过而立之年,以后一直未娶,独身终老。“经师不到,学艺不高”,师承优秀,基础好,掌握的技艺知识更广泛,更全面。“名师出高徒”,后来他传带的徒弟也个个不俗。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拜了师,这只是跨进了行业门槛,至于能学到多少本领,全靠自己的用心和努力。木匠传艺,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际cao作演示和实物展示,并辅以口授。学艺者应能通过观察和实际cao作模仿,领悟到技艺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了做方凳,就应能试着做方桌,就应能做其他方形物件。学徒三年,不可能对各种木器活儿都有实践机会,关键在于要掌握技术cao作要领,善于使用结构原理,并广泛用于形不同但理同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中存在着太多的“同理可用”。 有些木活,师傅也没见过实样,仅凭着前辈师傅的讲述,继续讲给徒弟听。这就要求后辈匠人在口传的基础上,结合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开动脑筋,反复琢磨,做出听说过却不曾见过的东西。 干到老,学到老。“艺无止境”。即使一位手艺出众的老木匠,毕其一生所掌握的技艺,其实也是很不全面的,总有他接触不到的东西。 什么是手艺?手艺应是匠人智慧运用和工具使用的结合,并在某专业中实施时的作为。有些手艺只有在作为时才好传授。只凭口授和用手比划,或几道简单的画线、不可能全面的,清楚地显现技艺的真内容。而使用文字,则更难准确形象地描述手艺作为。 “糙”木架和家伙斗子 拜师后的第二天,徒弟就要随师傅上工干活了。过去,一般农家过了正月初五大多也开始了农事。木匠在春季里是很忙的,需要盖造新房或翻修旧房的人家,都打算在春季或至迟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工程的大部分。只要房子“口儿朝下”,心里就安定了,剩下的门窗装修活儿,往后推迟几个月也是可以的。房子有房顶才叫房。盖房子时,有了房基和四面墙壁,而没有房顶时,“口儿”是朝上的。 春季正是木匠忙于盖房做木架的时候,也是学徒生涯开始的好时机。大木作的木匠,对木架的外观标准,用一个“糙”字来形容---糙木架。意思是说木料的外表加工程度,总不似室内家具那样光洁平整。当然“外糙里(理)不糙”,规矩不能糙。学徒开始,首先要学习使用工具,“糙”木架为他提供了绝好的练习条件。带徒拜师的时间选在正月初,也是有其客观道理的。 上工第一天,徒弟对木匠行业几乎一切都是茫然不知的,甚至对某些工具叫什么名称也不知道。师傅首先教徒弟认识工具,学会查点工具。现在的木工,有了电动工具,锯、刨、钻、凿等多种功能都集中在一台机器上,把机器搬到工作场地,其他零星工具用一个帆布兜子提着就行了。以前的木匠作业都是手工cao作,干什么活用什么工具。去新雇主家,要根据所要做的活茬儿,查选相应的工具。小件工具全都装挂在一只木制的工具箱内。木匠们叫它“家伙斗子”。木匠管工具叫“家伙”,或叫“行李”。修整工具叫“拾掇行李”,收敛工具叫“归拢家伙”。家伙斗子,用木板钉制而成。(如图1) 两侧的高膀之间,用粗铁丝拴成一个提梁。可用手提着,也可用锛子把儿穿进提梁,扛挎在肩背上。斗子分为两层,上层盛放小件工具。后壁上固定着一根半悬的木条,宽约二寸,悬空部有大小不等七个孔,应着北(背)斗七星之数,插放凿子用的。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五种规格的凿子以及扁铲和斜刀子(斜凿)依次排插,选用时很方便,凿刃也不致与其他工具混放在一起,因互相碰撞而伤损。高膀上另钻有两个透孔,用铁丝或粗皮绳结成套子,插挂刨子用。每个套子可插挂两、三个刨子。斗子下层是个小抽屉,屉脸开在右侧高膀下部,可存放钢锉、玻璃刀之类,抽屉后侧帮钉有一条薄铁板,做成弹片,是个暗销儿。斗子后侧,正对弹片处钻有一孔,拉开抽屉时,用一枚大钉子,插进孔内,顶动弹片,才能打开抽屉。不知此机关的人,打不开抽屉,关闭抽屉后,弹片会自动封锁,可防止背挎斗子走动时,抽屉自行滑出掉落。 木匠的工具,除了凿子之外,主要的还有二十八种,应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数。如大锯应亢金龙,锛子应奎木狼,搂锯子应娄金狗,墨斗应昴日鸡,小刨子应房日兔等。辅助工具不在此列。 不常用的工具多是些专用工具,平时留在家里,用时才带上,用完后随时带回家。这样一只家伙斗子就能装带两个人的常用工具了。如果雇主家很远,需要住宿,那么,可能用到的工具也要尽量带上,结果把斗子装的满满的。 砍木架须用好几种锯。截木头用的截锯,挖“碗口”用的挖锯,小沙锯和筛锯是常用锯。筛锯一般不混用,师徒各用各的,每人一张。丈量木料要用“伍尺”,一根五尺长的方木尺,是做木架不可缺少的工具。木匠们都说伍尺和锛子能辟邪,所以走夜路时常随身携带。 查选完工具,师傅教徒弟用锛子大头挑起家伙斗子,挎在肩背上,另把几张锯穿挂在锛把儿上,用手把扶着,形成挑担样。自己也用锛子穿挑一、两张锯,扛在肩上,另一手提着伍尺就行了。师徒二人,一同朝雇主家走去,合情合理,和谐自然。 师傅认识的乡人很多,乡人也都认识木匠,至少是半熟脸,一路走着,不厌其烦地和来人打着招呼,寒暄而过。来人看见背挎着家伙斗子的学徒,知道是新收的徒弟,也都恭维几句。 木匠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虽然不是很高,但也没人看低。 锛子辟邪的故事 如果走的路远,师傅会边走边讲故事给徒弟听。 从前,有一个木匠给一家雇主做活儿,这家人平时只有婆媳二人在家。家里养了一只大黄狗。婆婆习惯把一些吃食放进一只篮子里,蹬着桌子把篮子吊挂在屋内房梁的铁钩上,为的是防老鼠偷吃。她常常发现篮内的东西少了,就怀疑是媳妇偷嘴吃。媳妇为这挨了不少骂,受了不少气。 有一天,在院子里干活儿的木匠,发现那只黄狗用嘴巴拱开门帘,进了屋子,就悄悄跟过去,透过窗纸破洞往屋里看。狗进屋后,跳到桌子上,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前爪把吊挂在房梁上的篮子举摘下来,偷吃里面的食物,吃后又把篮子举起挂回原处,然后溜出屋子,没事一样到院子里趴卧着。 婆婆发现篮子里的吃食少了,又要和媳妇吵闹,被木匠拦住,并指着那只黄狗讲了他刚才的发现。于是婆婆用棍子狠狠地把狗打了一顿。晚上收工后,木匠突然发现黄狗不见了,心里打了个激灵。他每天收工回家,要走很长一段山路,就多了个心眼,临走时把锛子扛上了。走到一荒僻处,发现那只黄狗在路上蹲着冲他狠声吠叫。他赶过去,狗就跑开,但马上又在前面拦着。几次驱赶,狗几次拦着。木匠发急,就追着狗一直打,且追且跑,渐渐地狗把木匠引到一处。暮色朦胧中,木匠睁大眼一看,前面荒草遮蔽下,有一深坑,是狗用爪子刚刚刨出来的,再向前一步就会跌进坑里。木匠心里明白,这是白天他向狗主人告了狗的状,狗挨了打,要报复他。他想,这样缠斗下去非常不利,如果往回跑,狗肯定会从背后扑上来,夜色不清,搞不好要吃亏。怎么办呢?他心生一计,于是他故意做出向前猛打的姿势,狗果然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