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家子_第043章 收银台里的守望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3章 收银台里的守望者 (第1/2页)

    旺旺超市颜值太低,贴在墙上的四个塑料布大字已经开始脱落,我不得不去区镇找到一家装饰公司,花了五十元重新做四个字,拿回来重贴,而铺子里还是清水房墙面,刷了一层白灰而已,很难看,刘玉芳听说贴瓷砖要花一大笔钱,只好维持着老样子。

    什么样的铺子,什么样的店主,吸引什么样的买主,来旺旺超市购物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或不太讲究的乡民,当然,七十几平方的铺子,逢集营业额不过千的话,实在说不过去。

    当地单号逢集,此时一家子都住在古镇上,我既然在学校里断了升官发财之念,希望超市多赚一点钱,一有空就往镇上跑,逢集时好歹能帮上一点忙。

    开小超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没自动收款机,老板亲手收钱,员工原则上不摸钱,怕他们揩油,我们接手后,虽然陈秀嫂是邻居,两家人彼此很了解,也主动遵循原则,由刘玉芳收钱,买主多忙不过来,接到钱很快会递给刘玉芳,有我在铺子里,多了个收钱的人,更放心。

    乡民赶集来到早,逢集七点前必须开门,在门外摆放吸引买主的售卖之物,行人还稀稀拉拉的,刘玉芳就坐在收银台里等待。

    到七点过,前往农贸市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一个两个的背着背篼走进超市,刘玉芳立即站起来,问道:今天想买点什么?见买主迟疑着,又补充道:随便看看吧。乡下人就是这样,很照顾别人的面子,不进门则罢,一进门多少会买走一点东西,除非特定购买某个牌子,而旺旺超市里缺货才作罢。

    从八点半点到十点半这一时间段,属于逢集的生意高峰期,有时一进门就是十几个买主,连收钱也忙不过来,按当地的说法,叫做打涌堂,意思是拥挤得水泄不通,不过,我们的铺子打涌堂的场面比较少,更多时间顾客稀稀拉拉的,走一个,等半天才进来第二个。

    明明是高峰时间段,门外,往返农贸市场的人流如过江之鲫,超市里却经常没什么买主登门,刘玉芳坐在收银台里,望眼欲穿的注视着从门外经过的人流,一旦有谁朝铺子里望一眼,立马起身招呼道:想买点什么吗,进来随便看吧。当此人犹豫片刻最终背着背篼离去,她脸上总会流露出一点点失望之色。(鉴于这样的经验,多年后我们去县城了,购物时总喜欢选择那些不起眼的铺子,特意照顾下别人的生意,假如不买东西,绝不朝铺子里随便观望)

    到十一点半左右,散场了,门外变得冷冷清清,此时刘玉芳开始清理营业款,假如我在铺子里,她会说:把抽屉里的钱清理下,看今天卖了多少。

    我清理一下,报出的数额总是令人失望,生意好一点能过千,多数时间六七百,差一点仅有四五百,于是我们两口子都露出一副苦瓜脸,往往沉默好一阵不愿说话,随后刘玉芳又会说:没事,还有整整一下午呢。

    当然,逢集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只能钓到一些过路客或特意来购物的零散买主了。

    很多时候放学前我已经从石河村赶回,在简易厨房里做饭,刘玉芳继续坐在收银台里、或是直接站在门口守望,盼有人前来购物,哪怕是一元两元的小东西。

    中午,超市背后商品楼的居民会就近来买一点油盐酱醋、饮料啤酒之类,而盐巷子对面的国有石头房子的居民也会过来购买同样的东西,于是我们围着收银台一边吃饭一边做生意,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与左邻右舍熟悉起来。

    到下午街上的人越来越少,好在盐巷子虽然狭窄,却处于邻近县份与本县连接的交通要道上,过往的人会临时起意,路过门外突然想起买一点香烟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遇上走亲戚的,还有机会售出利润丰厚的包装白酒、礼品礼盒之类,往往钓了这样一个大买主,刘玉芳会眉开眼笑好一阵子。

    入夜,正街上的三家超市基本上在六七点钟就关门了,而旺旺超市却一直开着门亮着灯,等到十点过甚至十一点才关门。

    逢集的生意是大头,主要赚周边乡民口袋里的钱,到夜里,购物者多数是古镇上的居民。

    开张两三月后,古镇居民们逐渐知道,其它三家超市老板夜里关门休息,要么打牌要么回家看电视,唯有盐巷子的旺旺超市才持续营业到深夜,虽然盐巷子稍显偏僻,却不得不多走一段路来这里购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