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意外重逢 (第2/2页)
丹丹已经十岁多,历经多年的求医问药,花费无数钱财,我们两口子最终确信,她的病情已经定性,康复的幻想,随之慢慢破灭,只能把她养着,我曾经开玩笑对刘玉芳说:“虽然丹丹不能为家里做任何事情,就把她当一个可爱的宠物来养吧。”刘玉芳随即骂道:“拿她和宠物相比,龟儿子也叫人吗?怎么说也是我们亲生的孩子啊。” 总之十年之后,每日照料丹丹的饮食起居,早已程序化了,而阳阳呢,既要关心学习成绩,又得养成女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既劳心又费力的,付出的精力,自然多得多。 岳母则不同了,右脚不能动弹,上下五楼,非得要人搀扶,一步步的移动,挽住她的手,感觉身子极其僵硬,每夜都得小便,却不敢独自上卫生间,只能在床下放一只尿壶,第二天一早,由我或刘玉芳端去倒掉。 另外,老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只吃清淡的食物,为此,做菜时,不得不经常单独为她做一份。 每次吃饭,我们首先把一碗饭亲自放在岳母面前,递给她一只勺子,需要吃什么菜,还得不停的给她夹,而我没多少耐心,于是刘玉芳每天吃饭,伺候了老妈,自己匆匆吃完,然后喂食丹丹,至于饭后,洗碗收拾锅灶等厨房里的活儿,我历来是清理不干净的,必须由刘玉芳亲自动手。 于是这段日子,家里有了两个残疾人,一家子原本忙碌,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连打小麻将的时间也没了。 再说所在的安置小区,当然没物管,不设大门,更没保安,完全敞开的,于是附近的毛贼时时来光顾,甚至深夜屋子里有人,也胆敢撬门入室,趁一家子熟睡,取走钱财,闹得鸡犬不宁的,我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假如哪一天回家晚了,比如去外地打业余比赛,比如有人邀约去凑一桌酒局,必然会挨一顿臭骂,用刘玉芳的话说:“家里连狗也是母的,若是夜里闯入一个贼,你一个大男人不在家,我们母女三加上老娘如何应付?”
这时古镇卫生院尚未搬迁,间隔一天,就把岳母送乡卫生院去,当时卫生院新设了个康复科什么的,并不专业,创收而已,而对于脑梗患者来说,除了每天吃两种抗血栓药物,别的治疗,就不太必要了,而对于我们来说,就像过去对待丹丹一样,哪怕有一线康复的希望,也不愿放弃,于是不惜大把花钱,让岳母在康复科里做艾火熏蒸以及肢体功能复苏两种理疗。 岳母偏瘫,当然不能坐摩托车,去卫生院不得不租一辆车,而她严重晕车,还得租用空间稍大的私家车,从新市场外出发,绕道几公里山路,来回一趟,极其麻烦。 康复科设在卫生院三楼,二楼则是住院部,而驾校里的师妹曹娟,则在住院部里上班,干了几年,据说此时混了个值班医师什么的,全权负责一个工作日的事务。 第一次去康复科,我和刘玉芳一人搀扶着岳母的一只手,艰难的在楼梯上移动着。 “林老师,你们······” 正低头看着岳母移动脚步,突然楼梯口响起了柔美的女中音,一抬头,一袭洁白的身影,亭亭玉立,站在楼梯口上,正是多日来没一起练车的曹娟。 “唉,岳母脑梗,去康复科试试。” 一股熟悉的暗香,少女的纯天然芬芳之气,飘然袭来,气味的记忆随之复苏,不由得鼻孔耸动,整个人随之晕乎乎的。 “还能走路,老人家病情不严重嘛,适合康复理疗的,” 高跟鞋嗒嗒嗒响,曹娟踏着碎碎的步子,来到岳母面前,关切的问这问那,“走,我带你们上去。” “不用了,你去忙吧。” 作为本地人,刘玉芳也认识曹娟,知道她在住院部上班,怎么说呢,因为自家男人的关系,一个美女主动帮忙,心里如何也不痛快的,巴不得她早点离开! “没事。” 曹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领着我们上三楼,见了主治医生,一起分析病情,随便聊了几句,暗示需要特别关照,安排妥当,才下到二楼。 总之再次见面,我和曹娟四目相对,从她的眼里,我隐约见到一种渴望,原本有心动过速的隐患,刹那间,心脏仿佛咯噔的,快要脱落一般,不禁暗暗一惊,深吸一口气憋住,压迫胸腔,总是平复了心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