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的差异与21世纪的学习理念 (第1/2页)
容榕小语:这是一篇属于励志或者说鼓励人们终生都要学习的文章。在这个问题上,和孩子也有过交流,但没有专家说的到位和明了,对于文章中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且也是这样做的,同时也希望孩子在他人生的奋斗过程中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理念,所以,今天看到这篇就把它粘过来,留作以后与孩子共同学习。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们总认为,人与人不同,这里面有环境、有机缘、有能力、也有性格的差异。怎么在于“业余时间”呢?业余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休息和充电。 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10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1/3。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调查结果还显示,本科以上高学历者的终生工作时间是低学历者的4倍,收入是其7倍以上。学历越高,越重视终生学习,平均日学习时间为61分钟。 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有多少?业余时间如何用?这里大有讲究。当你业余时间比较多时,而且把如此多的业余时间用于打牌、跳舞、闲扯、看电视时,你的收入就像翘翘板,这一头就会低下去。反之收入就会高起来。收入是社会对你的报酬,也是一个人的价值物化形式。当你的收入渐渐趋于牛市或熊市时,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就趋于变化,你的理想和追求与人就大大不同了,这时你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出现了差异。“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也许是爱因斯坦关于人与时间的又一种表述方式,也是一种深刻的耐人寻味的表述方式。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现在该是赋予它时代的新义了。步入信息化社会,拥抱知识经济时代,也必然地要求我们压缩以至挤占业余时间。市场竞争无孔不入。在业余时间,我们都能嗅到一股知识和金钱的气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博士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思考)”。 据说,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这个制度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共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医学专家成了文学研究家。奥斯勒赋予业余时间以生命的神奇。 你要显示存在的价值吗?你要与人有所差异吗?那么,用好你的业余时间吧! 知识的更新速率实在是太快了,应付这种变化,我们需要学会学习。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3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简单扼要的"裂变效应"将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面对信息的裂变,现代人必须要找准生存和发展之路。 今天,所有的教育学家都同意,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代人除了不断学习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他法。"终生学习或教育"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一劳永逸成了我们追忆的精神标本,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的神话。对于生存和发展来说,我们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 今天谁是文盲以前,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现在的文盲是指不会主动探求新知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人。科技的发展以及所带来的文化、经济、教育、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导致许多功能性文盲。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会被称为文盲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危险可能就潜伏在你我的身边。假如有一天,你听不懂"搜索引擎",不知道"模糊控制"的含义;假如有一天,你面对陌生城市闪烁跳动的触摸式电子问路屏不知所措;对图书馆的计算机检索系统cao作脸茫然,也许,你就该警惕了:自己是不是正在滑向功能性文盲的行列。 功能性文盲大意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很难适应时代社会文化需求的人。功能性文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像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功能性文盲的比例仍然占人口比例的20%。而对于80年代才加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来说,这个挑战似乎更为严峻。 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文盲,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时时保持学习的习惯,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作终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未来要杜绝"功能性文盲",关键在于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新一代人身上培养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国外有教育学家将学历和专业技能称作是社会上谋生的第一、第二本护照,而这只证明了你有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一个人无尽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都是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三本护照"。 今天的学习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不能用以往的学习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习了,明智的态度就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革命。 时代的变化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惟有把握和投身于今天的学习革命,学习才能真正对我们有益。 ●学习方式的革命:今天,凡是媒体,特别是电子媒体都有可能是"老师"。学习材料更多的是文字、图像、声音几者相互结合的"超媒体"形式,使多种感觉通道参与学习。随着多媒体的高度发达,学习将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左右脑并用,特别重视开发右脑的学习潜能,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习时空的革命: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场所得到极大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界限日渐融合,整个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是学习机会。我们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 ●学习内容的革命:现在的学习不仅要学谋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创造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