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二章子多情怀念老父妻恋旧誓不改嫁 (第1/2页)
靳大爷死了,好的厚的工友给出主意,到工厂去领白赏钱(抚恤金),领这个钱的人应该是他的嫡男,当时哥哥和我还小,让jiejie装扮了成了个小子去了,jiejie刚刚八岁(虚岁)还没留长头发,戴上了白孝帽子,由五先生领着去了工厂。工厂的领导,摸着jiejie的头言道:“孩子太小了,如果再大两岁,到厂子来给扫扫地,提提水,挣两个钱,也能给家庭解决一些问题啊! 靳大爷死了,工厂又给靳大爷开了半个月工资,五先生领着戴着孝的jiejie去了木工房,向木工房的工友报告了他们的老领导死了,并介绍了靳大爷的家庭情况,工友们可怜靳大爷一家人,有的从兜里掏出个三头五毛,有的从兜里掏出个块儿八毛给了jiejie。 靳大爷死了,可他那个不懂事的二小子还在嚷嚷着要爸爸,这次爸爸是真真正正的看不见了,他已装在大棺材里了,mama反复的告诉他,爸爸装在大棺材里了,最后孩子无奈的接受了这个扭转不了的事实。谁要是再问他:“爸爸哪儿去了?”他会说:“爸爸装在大棺材里了。” 因为爸爸装在大棺材里他就看不见了,他伤心见不到他爸爸了,他流出了眼泪。 大家都在哭,孩子不知这是为什么,他的mama也在哭,为了使自己哭个痛,为了不吓着自己的孩子,三奶奶把孩子让别人抱着去了,孩子看不见mama了,哭着闹着找mama,哄孩子的人告诉他:“你听,mama在哭爸爸。”孩子听到了他妈和另两个mama的哭声,知道了mama为何不抱他,是因为哭爸爸去了。 后来大奶奶到街上去哭靳大爷,孩子趴到玻璃上听到了,他趴到他mama身边告诉他mama:“mama哭爸,mama哭爸。”在短时间内,孩子的记忆里是抹不掉爸爸这个慨念的。 他想起来还要找爸爸,mama一次又一次的告诉孩子,爸爸装在大红棺材里抬到“黄岗子”坟地去了,这一次次的告知,似乎慢慢在孩子的脑子里起了做用,谁要再问他:“你爸爸哪儿去了?”“他就会告诉人家:“爸爸装在大红棺材里抬黄岗子去了。” 他不知道为什么把爸爸非得要装在棺材里,他不知道为什么把爸爸非要抬到黄岗子(坟地)去,他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不回来看他,他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不回来抱他,他想他爸爸,他怨他爸爸,别人在跟前一提起他爸爸,他就眼圈发红,他双眼噙着泪水,他为看不到他爸爸而感到委屈,而伤心而难过。 在我不懂事儿的时候一直是这样的,而在懂了事儿的时候,把爸爸真正的忘掉了。 我记得我五岁(虚岁)时头一次住姥姥家,东院一个本家舅妈,听说我们来了,来看我们娘俩。 我小的时候长得非常可爱,方方的脸膛,大洗脸门,大脑袋瓜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我的这个本家舅妈看到我说:“你瞧这个孩子,好亲哪!”又问:“他爸爸没几年了?他找不找他爸爸?”我母亲掉过头悄悄跟她说:“你可别提他爸爸,提起他爸爸,他会哭,会掉眼泪的。” 那时我已能听懂她们说话的意思了,幼时爸爸一慕又一慕给予我的爱,使我得到过的欢愉,在我稚嫩的大脑细胞中,已经慢慢的消逝掉了,爸爸这个活脱脱的实物,在我一周零三个月那阵儿消失后,就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爸爸这个慨念在我大脑皮层中本来就没有真正牢固的建立起来,此时的我,已不懂得何为爸爸了。 但既然我母亲说了,提起爸爸我就要掉眼泪,如果我不掉眼泪,我妈脸上无光,我脸上也无光,我扭过头去,拼命的挤溜着双眼,想挤出眼泪来让她们看看。眼泪挤没挤出来,我忘记了,眼圈肯定是挤红了,当我扭回头来的时候,那个本家舅妈看着我说:“娘唉!这孩子好亲哪!说提起他爸爸他会掉眼泪,他还真掉眼泪了,我们不提你爸爸了,我们不提你爸爸了。” 在后来几年的生活中,我跟街里的小孩子玩,人家经常要提起自己的爸爸,每当此时,我就无话可说,我回来问我母亲:“为什么人家都有爸爸?而我却没有爸爸?我也要爸爸!您也要给我找一个爸爸!您也要给我找一个爸爸!” 我母亲叔叔(小小刘二先生)的儿子在南口工厂上班,他是我叔伯舅舅,比我母亲大三岁。 他有个工友的媳妇死了,他想把我母亲和他撮合在一块过日子,跟我母亲提了一次我母亲没有答应,他又跟我舅妈(他媳妇)说:“你跟三妹子好好说说,这个主儿不错,人老实,家庭人口也轻,嫁过去吧,嫁过去省得大人受罪,孩子也不受罪了。”我舅妈跟我舅舅的观点不一样,当时把我舅舅顶了回去,言道:“哪有你这样的哥哥,不教妹子“学好”,妹子要带三个孩子守着过吗,你却撺掇她嫁人,有你这样当哥哥的吗?” 我舅妈把我舅舅顶了回去,我舅舅再不敢跟我妈提让她改嫁的事了,后来我舅舅把老家一个离婚的当家子老姑儿给这个工友说了过去,我妈和我舅妈本想,“这门亲事说好了,她们要做为这个老姑的娘家人去吃喜酒。”谁料想我舅舅把这个老姑领进了人家家,人家就住在哪儿了,当天就入了洞房,再也不回来了,弄得我妈和我舅妈喜酒没吃成。 这个老姑儿和这个工友结婚后,工友被调去了西安,老姑也跟着去了西安。 在我父亲活着的时候,春天,我父亲找人把地耠上,苗出来了,我父亲带着我两个mama(二妈三妈)去地里薅苗,到了夏天,苗儿长高了,由于锄地是要卖大力气的,老头儿和女人干不了,我父亲用他开回来的那点微薄的退休金去雇人锄地,到了秋天,我父亲再带着我的两个mama去把地里的庄稼收回来。 我父亲有病了,他指点着我大妈和二妈去找亲戚朋友把地耠上了,可是苗出来了,他已卧床不起了,没有能力带着我的两个母亲去地里薅苗了,我的几个母亲由于自己的老头子卧病在床,给他煎汤熬药,也无心思去地里薅苗,地里的苗儿没有定出棵儿来,到了夏天,阴雨绵绵的时候,草和苗一块儿长,到了秋天自然无有收成。 我大妈把自己结婚时娘家陪送的五件瓷器,卖了五斗棒子(玉米)来度时光,可一家七口(算我婶子)五斗棒子能管几天呢?又把我们东院本来属于我叔叔的一块空房宅卖掉了,卖了十石小米,一石大约有一百六七十斤,十石一千六七百斤,我们家有八口人(算我婶子),一个人一个月假如吃三十斤粮食,那么这些小米能管我们一家人五六个月的生活,还是接不上新粮食下来,为了节约粮食,我大妈和我二妈一入冬就住娘家去了。 我妈有三个孩子,家里还有猪、有狗,还有一个一天也离不了的老驴,这些长着嘴的活物都需要人伺候,因此我母亲是离不开这个家的。 为何说那个老驴是一天也离不开哪?因为我们南桃花村没有水井,一家人吃的水要到离我们家二里地远的北桃花村北山根的“后井”去驮,驮水要用这个老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哄着老驴去驮水,是我父亲的事儿,我父亲走了,这个驮水的活儿,理所当然就落在了我母亲身上,因为三个妈她最年轻,他有三个孩子,她的人口最多,这两个理由使她不能不主动的去驮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大人没水喝,渴着可以忍一忍,她不能让她的孩子,没水喝,渴着,她不用人说,不用人管,不管多累也要把水驮回来。 我稍稍长大了以后,看到mama哄着牲口去了一会儿,就能把水驮回来,我问mama:“水是从哪儿驮来的?”她说:“后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