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九章 争一争 (第1/2页)
一春没下雨,社员们战天斗地,挑水点种,还是把庄稼种上了。砍的没有璇的园,苗没出来那么多,几步远一棵苗,地里的苗儿,稀稀拉拉的,苫不住地皮,从地头可望进地里好远。 天嘎啦啦的干,老爷儿(太阳)烤的石头能烙饼。大旱不过五月十三(阴历),五月十三,是关公老爷磨刀的日子,老天爷不会跟关老爷过不去!怎么着也得给关老爷一点儿面子,下一点儿雨,浇浇官老爷的磨刀石。可都五月十四了,傍晚,只从西北方向的山头上,漂过来一块儿黑云,掉了几点儿,潲院子雨,赚了一些凉快,云彩又散了。 山灰突突的,山上荆条的叶子,大早起的,也缓不过劲来,刚刚支楞起,太阳一冒红,又皮软耷拉了。棒苗子,在极度的干旱下,还是长高了些,叶子也是灰突突的,卷曲打绺了,又过了一晌,连卷曲打绺儿的能耐也没有了。软绵绵的,像柳条子一样垂了下来,庄稼旱秃噜了。叶子的水份已经降到了极点,有的已经变黄干枯啦!点上一根火柴,噗儿的一下就会着起来。 今年,看得出,又是个揪心的年头啦! 知识青年到乡下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晒那雪白的脸蛋;稚嫩的身躯。让他们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许多知识青年,后来成了大事。而城里的各个工作部门,没了接续,城里的部门,到乡下招工,招贫下中农的子女去上班。 城里的各个部门,不管是工厂、学校、机关……都愿意要农村来的孩子,因为他们出身困苦,自然是到了一个地方,知足得很比,会任劳任怨的去工作。 农村的孩子,一拨儿一拨儿的走了,进入了工厂、学校、机关……一步登天啦!没走的孩子们嫉妒着,眼馋着,可那有什么用哪?走的,都是贫下中农推荐出来的。 富兴庄大队党支部,今天召开的是扩大支部委员会,不但来了全体支部委员,还来了八个生产队的正负队长。今天大会的主题是,推荐谁去上大学,这次上头下来的指标,全村只有一个。 革委会主任兼支部书记,第一个讲话,讲道:“上级又下来上大学的指标了,全公社是四个,咱们村大,给了一个,咱们都是这个村的干部,要为国家把好关,让那些德才兼备的青年去上大学!大家积极发言,看看让谁去最合适啊?畅所欲言吧!” 大家沉默了一刻,第八队生产队队长发言了,他慷慨陈词,言道:“从前?走多少拨儿大学生了?走多少拨儿工人啦?可是咱书记家没摊上一个!我看,咱书记竟舍己为人了,自己家里的事儿一点儿也不考虑!是不是咱书记也该考虑考虑自己家的事啦?大家说对不对呀?” 大家齐声应道:“对!” 这第八队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儿子初中毕业二年,虚岁十九,他看着儿子年纪轻轻下地干活,实在心疼,派自己的儿子当了生产队的会计,可当会计,也是挣工分,吃农民粮,到哪儿说也是老农民!他总是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儿子捣固出去,他经常往大队书记那里跑,专拣书记爱听的说,拍书记的马屁,书记媳妇怀孕了,又送鸡蛋又送红糖,极尽殷勤之能事,他看看火候到了,一天,他跟书记说:“我们家你侄儿也老大不小啦!总在家里当老农民,谁瞧得起咱们哪?谁上咱家当媳妇去呀?你看看,上头一拨儿一拨儿来招工人,招大学生,多会儿有机会把你侄儿也推荐出去!你侄儿成了气候,我们一家子还能忘了你!” “你说哪儿去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只要他合格,上大学也好,当工人也好,大家还不推荐他吗?哪个单位不要优秀的哪?你放心吧!下次再来招工人的指标,我提名推荐你的孩子就是了!” 于是乎,招工人的来了,大队例行召开支部扩大会议,讨论推荐哪个青年去当工人,支部书记头一个发言,推荐了第八生产队队长的儿子,哪另七个队的队长和大队支委们看到书记提名,各个举手赞同,于是乎,福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