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美好的生活 (第1/2页)
经过了严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温暖,“春”在人们的热盼中来到了。谁知道在北方什么花儿先开吗?是那榆树花。榆树的枝条柔软了,尖尖上冒出了一个个小小的黑骨朵,黑骨朵大了,蓬松了,张开了,招来了先睡醒了的蜜蜂,蜜蜂搧动着翅膀,嗡嗡着,飞来了,又飞走了。榆树花只有蜜蜂发现了,看到了,其它谁还没有看到,就不知不觉的没了,榆树花虽然没看到,但是榆树花结出的果实,“榆钱儿”却让人看到了,黄绿的榆钱儿从榆树花中脱颖而出,像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铜钱,圆圆的。但中国古代的铜钱,中间是四方且是空的,可“榆钱儿”中间是实的,而且是圆的,往出鼓突着,榆钱儿中间的鼓肚儿越来越大,慢慢的,慢慢的,由鲜嫩变得壮实了,而又苍老了…… 冬日里,杨树尖尖上就冒出了大骨朵,先出来的是杨树“狗儿”,杨树“狗儿”只有北京“杨”有,外来的钻天“杨”没有。杨树“狗儿”一串一串,是古铜色的,杨树“狗儿”几天里长大,长长了,完成了它的使命后,危了。像雪花一样飘了下来, 杨树叶儿长大了长园了,槐树叶儿也长大了长园了,北京人爱吃的“香春”也冒出来了嫩芽芽儿,香春叶儿出来了,臭春叶儿也出来了,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丝绸”之“母亲”,“蚕娘”的食粮——“桑树叶儿”眨眼之间也长了出来,乍出来的桑树叶儿娇黄褶皱。桑树有公桑和母桑,公桑虽然也开花但不结果实,只有母桑,花儿不知不觉变成了果实,桑椹的雏行显现了出来。 漫天里飞起了白绒绒,白绒绒是柳絮,它飘啊、飘啊……也不知它要飘到哪里去,淘气的孩子想捉住它看个究竟,可是一挥手一抬腿就会把那将要落地的白绒绒招惹得又飞了起来,它飘轻飘轻,轻得似乎没有质量。 早晨,太阳毒毒的,转瞬间,太阳逝去了,天变得灰蒙蒙的了,天黑了下来,近处的山漆黑漆黑,远处的山浅淡了,更远处的山更浅淡了,山川、天地像一幅水墨画。夜里,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白绒绒没有了,空气变得清新了。抬头向北山望去,苍茫的北山染上了绿色。昨天洋槐树还是甘枯的枝头,一宿的工夫,枯树枝上吐出了含苞待放的花儿;干吧吧的酸枣枝头上也吐出了晶亮的叶子;洋槐树花儿越长越大,变成了一串串皇后头上的璎珞,花儿一嘎瘩一块,镶嵌在树冠上,压弯了枝头,白色的花儿使树变成了一座白色的花塔,又似冬日里雪后松柏树上的“树挂”。数不清的蜜蜂凝聚在花塔上,发出了沉浑的嗡嗡声。 山喜雀喳!喳!的叫着,飞来了,又飞走了,雀儿啾、啾,的叫着,飞走了,又飞来了。随着山喜雀“喳……”一声悠长的叫声,山喜雀飞离了洋槐树,登上了皂角树,那棵皂角树虽然又高又大,但树尖上的枝条被山喜雀一登,登得还是晃来晃去。皂角树上那硕大的皂角,在一冬的大风中早已被摇在了地上,皂角刺也散落在地上,老的生命终结了,新的生命又开始了。娇嫩的皂角叶在太阳下闪着光亮,不知何时,繁密的皂角叶丛中伸出了一嘟噜一嘟噜嫩绿的米粒一样的东西,那是皂角的花蕾,秋日里挂得哩哩啰啰一搾多长的皂角就是在这里孕育成的…… 春天,又一个美好的春天来到了! 八十年代,就像是春天,欣欣向荣,是人民欢欣鼓舞的年代,是春意盎然的年代!是全国人民好事连台的年代,也是我的好事一个跟着一个接踵而来的时候。 一九八五年,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毕业证下来了,全公社拿到毕业证的人就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我,这个毕业证,虽然对于我这个身在农村干活的人来说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它对于我精神上的慰藉是很大的,我终于能够和许多人平等的去竞争了,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事。 在那时,如我四处托人以此毕业证为依托找个工作,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是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可干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在生产队的时候,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如果能让我自己自由自在的做些事情该有多好啊!可是当这一天到来了的时候,自己为什么?非要再去找个婆婆来管自己哪! 况且,这年自己已经是三十七(虚岁)奔四十的人了,如果按正常发展的话,自己应该是管别人的人了。 我不想让别人去管自己,想自己左右自己的那块儿天地。 我可以包一片土地生产粮食;自己配饲料来养猪;我可以盖大棚生产食用菌…… 原先想做的事情好多好多,可我都没有去做,因为当时另一项事儿吸引着我。 我在一九八二年当了几个月“队办企业”的厂长,后来厂子承包给了别人,别人转产,闲置了几台生产原来产品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