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第二次日俄战争六 (第1/3页)
在俄国军队听到了地下有开挖坑道的声音时,日军已经开挖十几天,并且从其阵地隐蔽处向前挖掘了四百多米。然而,从日军攻击阵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最近的直线距离有两千米。 按照直线距离只有最短距离的四分之一,而且在地下开挖地道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埋藏在地下的巨大岩石。在地下并不能够走直线到要塞的下面,而是要绕很多个弯,经历无数的曲折才能够最终到达要塞的下面。 而这个时候,日军的坑道行动却被俄国人察觉了。 坑道爆破这种作战手段,俄国人在旅顺要塞是深有体会的。 对付坑道爆破,唯一能够使用的方法就是防御方也挖坑道,等挖到敌人的坑道旁边,再用炸药爆破,将敌人的坑道和挖掘的工兵一同埋葬在地下。 这一次,日本军队总共挖掘了十六条地道,多头同时开工,准备了一千吨炸药,意欲将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直接炸成一片白地。如果乃木希典的作战计划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这一次坑道爆破就会成为世界第一,远远超过后世仍然排行第一的一战梅西纳大爆破。 梅西纳战役是一战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组成部分。伊普尔地区位于比利时西部,易守难攻的独特地形使其不断成为英德双方的突出部,所以交战双方你争我夺,共经历了三次你死我活的战役,累积伤亡八十多万人。 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中,双方都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提起伊普尔,相当多的人会因为化学武器的使用而想起这里。 在该战役爆发的时候,背景是一战进入1917年,俄国因为爆发革命而退出一战,这导致了德军集中力量对付西线。由此协约国决定在伊普尔地区先发制人,采取发起进攻的形式来吸引德军的兵力。 而伊普尔东南部有个叫梅西纳的小镇,德军在村北的梅西纳山脊上建立了极为坚固的防线,其上有不可计数的地雷、铁丝网、蜿蜒密布的堑壕和大量的坚固的碉堡,再加上居高临下的地形,当真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进攻方是英国第二集团军,下辖3个军、12个师,约21.6万人。而防御方是德军第四集团的约12.6万人。按照一战的那种惨烈的堑壕战来推断,如果硬攻,至少会让英军搭上几万条性命,而就算是这样,该阵地也有可能抢夺不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决定改变思路,从强攻变为巧取。在聘请而来的地质学家的详细考察后,英国人决定采取坑道爆破的战术。 经过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工兵们四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一共挖了5454米长的隧洞,挖出了通往德军阵地下的22个爆炸室。这些隧道大多在地下20-30米之深,这些爆炸室的位置正好位于德军主工事下或地质构造最脆弱的要害处。 德军对此不是没有警觉,他们派遣工兵进行了反坑道作业,只是德国做梦都没有想法这次英国人搞的爆破规模如此宏大、又如此的丧心病狂。所以在临战之前,德军只发现了一个爆炸室并予以破坏。 1917年6月7日,英军万事俱备,共在剩下的21个爆炸室里埋藏了445吨高~爆~炸~药。其中最大的一个爆炸室竟然直径80米,高12米,距离上面的德军阵地有27米深,里面一气塞进了41吨炸药,这堪称史上最大的一枚地雷了。 英国人为了达到最大杀伤效果,在坑道爆破之前,英军先期对德军梅西纳防线进行了猛烈而持久的炮击,炮击至7日凌晨2:50分,炮击突然停止,躲在后面的德军便按常规思维,纷纷涌上前线阵地准备迎战,而这正是英军期待的。 3:10,英国引爆了炸药,21个爆炸室共有19个成功起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居然最远在伦敦和都柏林都能听到! 据战后估计,这次突然爆炸造成了约1万人德军士兵当场死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一些人不是被炸死而被下陷的泥砂埋死的。德军的坚固工事绝大多数灰飞烟灭,同时飞上天的还有整个倒霉的梅西纳小镇。于是,英军蜂拥而上几乎无人防守的阵地,只付出了轻微的代价。 但随后德军其它部队还是组织的强有力反攻,梅西纳战役一直打了一个星期,最终德军伤亡25000人,而英军伤亡近24000人。而整个第三次伊普尔战役,德军共伤亡27万人,而英军伤亡达到30万人。 梅西纳大爆破是一次战术上的巨大成功,但战略上并没有多大意义,反正梅西纳山脊最终还是被德国人夺回去了。一战都成为过眼云烟了,但那两个剩下没炸的“超级地雷”却还存在着。 几十年后的1955年7月17日,一道闪电奇迹般地引爆了其中一个爆炸室里的炸药,但是还好那地方早已荒无人烟了,巨大的爆炸只炸死了一头倒霉的老牛。 但是,这巨大的爆炸室毕竟还剩下一个。而现在,就连原本搞了这些爆炸室的英国人,也是搞不清那最后的“第21枚地雷”在哪里。 据说德国的工兵曾经探测到过它,估计仍然有约20吨的炸药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导线现在仍然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它孤独地躺在地底,只是等待着某一天的一道“奇迹”闪电,甚至是一个手机信号。 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