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_第二十五章: 宇衲国和尚衣木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宇衲国和尚衣木呼 (第2/3页)

,结果就成了现在的宇衲国,那些人就成了现在的宇衲国人……,他们现在还用汉字呢”。

    有人就问了:“那为什么回不来了?”

    有的官员说:“船撞坏了,修不了了,所以回不来了”。

    “不可能?”另一个官员说道:“是因为:徐福是个道士,他给秦始皇算的挂,说如果吃了这种‘长生不老草’就不会死,并说这种‘长生不老草’远在东方,秦始皇信以为真,就让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到了宇衲国。结果徐福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草’怕秦始皇杀他,所以不敢回来了……”。

    “你说的也不完全对?”另一个人说:“徐福知道,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草’,也不可能有,他东渡宇衲国根本就没打算回来,他是借此机会,摆脱秦始皇的统治……”他本来还想说:“伴君如伴虎”,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又一个官员说道:“是啊!你们看他们的长像和我们一模一样,在宇衲国皇室成员,名流社会、达官贵族、官方文本,和我们渤海国一样也使用汉字,连宇衲国的寺院的经文都使用汉字……,而且他们还会做诗吟词,特别以能吟唐诗为荣”。

    渤海国国王大武艺越听越不像话,说道:“没有用的话你们说的太多了?”国王又问道:“宇衲和尚衣木呼你来自……?”

    “我来自宇衲国凌宇寺,贫道是寺院主持”,宇衲和尚衣木呼把弟子拉到自己的前面介绍说道:“这是我最有前途的弟子”。衣木呼和尚没有说实话,这个小和尚其实是宇衲国的皇太子受宇衲国天皇之托,以衣木呼和尚弟子的身份来大唐和渤海国以宗教的名义来学习。衣木呼和尚继续说道:“这是我们的通关文件……,这是我们宇衲国给贵国的‘国书’……”。

    “你们为衣木呼和尚办好去大唐的通关文件”,渤海国国王接过通关文本,即是想考考他,更主要的是与其交流如何化解矛盾,于是问道:“我们渤海国也好、你们宇衲国也罢,大唐帝国也是一样,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事务与事务之间,总之人世间矛盾重重,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宇衲国和尚衣木呼说道:“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而其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有矛盾,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五曰土。其用于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为生,而阙其一不可,是以圣王重焉。夫所谓五物者,其见象于天也为五星,分位于地也为五方,行于四时也为五德,禀于人也为五常,播于音律为五声,发于文章为五色,而总其精气之用谓之五行。”

    渤海国国王大武艺说:“《五行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jianian谋,则木不曲直。”谓生不畅茂,多折槁,及为变怪而失其性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凶。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痾,时则有青眚青祥、鼠妖,惟金沴木。’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

    宇衲和尚衣木呼回答道:“正是此意”。

    渤海国国王大武艺一听,其见解正合我意,看来这个宇衲国和尚不白给,肚子里有“玩应”......。

    少做切戳之后,宇衲和尚衣木呼说道:“国王大武艺陛下,国事繁忙,贫僧就不打扰?”

    渤海国国王大武艺明白,宇衲和尚衣木呼想要休息,于是说道:“悉听尊便!”

    “贫僧告退!”

    渤海国国王大武艺说道:“王子大钦茂?”

    行礼之后说道:“儿臣在!”

    “宇衲和尚衣木呼及弟子需要休息”渤海国国王大武艺说道:“你去安排渤海国王宫之驿站,好声歇息?”

    “儿臣谆旨!”

    王子大钦茂与宇衲和尚衣木呼及弟子走下大殿去歇息。

    宦官说道:“有本快奏,无本退朝?”

    “臣有本奏?”郎雅公主、胡雅公主出班列,跪拜、叩首禀报到:“边仁花、迟仁花、金豬卢城之行已经回到本朝,他们有本禀报父王?”

    “边仁花、迟仁花、金豬?”国王大武艺问道:“你们卢城之行已经回到本朝有何收获?”

    边仁花、迟仁花、金豬出班列,跪拜、叩首,边仁花禀报到:“启禀国王陛下!我们三人受国王陛下之口喻,卢城之行收获颇丰”。

    “有什么收获?”

    迟仁花禀报到:“启禀国王陛下!卢城学童小编户卢银花确实种植出水稻,不过,他们不叫籼稻”。

    “那叫什么?”

    “他们叫它粳稻”

    “粳稻与籼稻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迟仁花禀报到:“粳稻与籼稻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区别,但不大”。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

    迟仁花继续禀报到:“从外形来看,粳稻之粒型小而圆;籼稻粒型较大而长”。

    国王陛下说道:“粳稻之粒型小而圆,产量低?籼稻粒型较大而长,其产量必然高?”

    金豬禀报到:“有些差别,但并不大。粳稻之粒型小而圆,接果的粒数多,其产量低也低不到哪去。籼稻粒型较大而长,粒数少,不实成,所以,其产量未必高”。

    重大臣们频频点头,示意这种分析非常有道理。同时,也获得国王大武艺的首肯。

    “郎雅、胡雅小公主”国王陛下说道:“既然,水稻种子已经拿到手,你们几个还是在公主的封地里先种植粳稻,等技能成熟之后,再在渤海国大面积推广”。

    郎雅、胡雅两公主:“儿臣谆旨!”

    边仁花、迟仁花、金豬出也说到:“臣谆旨!”

    这时,一位大人大琳,他是亲王大野勃之子,渤海国之公子走出班列跪拜、叩首说到:“启禀国王陛下!按大唐之法典,一般编户百姓是不许食用籼稻大米的。渤海国由于没有稻米,所以没有此项法典。如今我们已经有了粳稻,是否应该制定法典,填补我国法典中的此项空白?”

    太子都利行行礼后说到:“启禀父王陛下!关于粳稻法典之事依儿臣之见,先放一放,待水稻种植形成规模之后再做打算。如果,现在就制定粳稻法,势必影响到粳稻种植之推广?”

    迟仁花也同时出班列,行礼之后说到:“启禀国王陛下!正如太子陛下所说,关于粳稻法典之事不宜现在制定。首先,现在的粳稻种植方法、技术还没有稳固,不宜限制其发展;其次,大唐制定的籼稻法典不适合我们渤海国,最起码现在还不适合;再次,编户百姓对大唐的这项法典有抵触。我们这次卢城之行看出,无论是粳稻的首先种植成功者卢银花,还是参与者李先明老先生和那些学童们对此项法典都有抵触情绪。我们不仅要耕者有其田,更要耕者有其食,这样他们种植粳稻才有积极性”。

    “其实,‘粳稻’这种稻米并非真的叫粳稻,只是卢城教书的李先明为了开拓冒犯此项法典的罪责而杜撰出来的”边仁花补充说道:“正如太子所说,现在制定此项法典不是适宜?望请国王陛下三思,取消或暂缓制定该项法典?”

    渤海国太极殿上文武百官纷纷表示赞许。认为太子之提议十分有理。都利行太子心里高兴,这是他当太子以来的奏本第一次得到大家的认可。

    渤海国国王大武艺看见太子的提议首次获得大家一致赞扬,他心里也十分高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