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_第二十五章: 宇衲国和尚衣木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宇衲国和尚衣木呼 (第1/3页)

    边仁花、迟仁花、金豬从卢诚带着粳稻种子回到渤海国的敖东都城。她们首先拜见朗雅公主和胡雅公主,她们见到公主说到:“参见二位公主?”

    “寝宫内不必多礼?”公主直截了当地说到:“三位辛苦了!卢诚之行可有什么收获?”

    见公主问三人同时回答到:“当然有收获!”

    两公主说道:“一个一个说?”见公主这么说,又都相互谦让。

    “你说?”

    “你先说?”

    “还是你先说?”

    “金豬先说?”边仁花、迟仁花住在宫里,一起说花的机会多,而金豬住在宫外,一起说花的机会少。

    “那我先说?”金豬也没谦让,首先说到:“这次卢诚之行收获颇丰。我们见到了粳稻种植的小姑娘叫卢银花?”

    两公主问道:“我们种植的水稻应该叫‘籼稻’?怎么成了‘粳稻’了呢?”

    “我们也以为是叫‘籼稻’可是到了卢城才知道叫‘粳稻’这是那位教书先生告诉我们的”金豬回答后,继续说道:“我们不仅见到了教书先生李先明,而且,还见到了种植粳稻的小女孩。那小女孩长的漂亮!苗条身材、细腻的皮肤、唇红齿白,脸上挂着甜蜜的笑容,不说话不笑,未说花先笑。”

    两公主说道:“有这么漂亮?”

    “您是没见到,这孩子是人见人爱,真是爱死个人?”金豬以羡慕的口吻说道“我们们此行没见到这孩子的父、母什么样?真不知道什么的父、母能生出这么漂亮的孩子?”金豬说话的同时,还沉浸在羡慕的、幸福的回忆之中。

    朗雅公主和胡雅公主问到:“这个种植出粳稻的女孩,叫卢银花的,父、母是否还见在?她父,母是不是她亲生的?”

    迟仁花回答到:“我们跟卢城地方官卢果问过了,这孩子是卢城编户,周岁生日庆典还是他主持的。关于卢银花的父、母,我们还问了学堂的李先明先生、学童、和她本人,没有任何破绽,看来父母是亲生的准确无误”。

    公主问道:“她们家是什么民族?”

    边仁花回答到:“这个卢银花是个高句丽小孩。父母都是高句丽人。真遗憾,不是咱们靺鞨族人?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这孩子长的真像我们靺鞨族人?”边仁花说道:“看见卢银花的一举一动,倒让我又想起一个人?”

    “想起了谁?”

    “她的一局一动”边仁花刚说到这,迟仁花抢先说到:“那仁花!你们的mama?”

    金豬想了想:“你还别说,这孩子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还真像那仁花公主jiejie,只可惜她不是靺鞨族女孩?”

    说道这,五个人谁都不说话了…….

    片刻的寂静之后,公主问到:“半天,我们只说卢银花了,差点忘了正事?”

    “您是说水稻之事吧?”边仁花、迟仁花还沉浸在那仁花那里,所以金豬回答到:“粳稻我们是带回了一些种子,二位公主的封地是足够用”。

    “明天我们一起上朝”公主们说道:“把事情禀报给父王之后,再做定夺?”

    第二天,早朝只上,在渤海过太极殿上,国王大武艺落座中间龙椅之上。

    “启禀国王陛下”王子大钦茂走出班列跪拜、叩首说道:“奉宇衲国天皇旨意,宇衲和尚衣木呼、弟子阳成经渤海国参拜六顶山后,云游大唐帝国之名山名寺庙”。

    宇衲和尚衣木呼来至宇衲国凌宇寺,是其寺院主持,对唐朝的儒家思想、大唐文化、人文历史,特别是唐诗颇有研究。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大唐帝国、渤海国繁荣的经济带动下、儒家思想影响下,对渤海国王族、贵族中产生深刻重大影响。

    衣木呼和尚、弟子阳成此次来大唐、渤海国的目的就是借佛教交流、传播、学习之机,把宇衲国皇太子阳成以弟子身份,带到大唐和渤海国了解其执政理念、治国韬略、繁荣经济之方法…..。

    衣木呼和尚及弟子一进入渤海国耳闻目睹到:如今的渤海国在国王大武艺统治下,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因此渤海国的民俗文化也呈现纷繁复杂的特点。在渤海国范围内因与唐朝、新罗、回鹘、宇衲等周边国家的交往城市经济十分繁荣之外文化交流几乎成为主流。居住于城市内的上层贵族在萨满教的基础上,大多数人已经接受来自大唐帝国中原地区宗教信仰,其中以佛教最为突出。以渤海国首都和敖东六顶山王家寺院为中心及其周围,仅佛寺即不下百所,僧徒众多,佛寺香火长期络绎不绝。

    渤海贵族十分笃信佛教即使死后也要将陵墓模仿佛塔建造希望灵魂转世成佛,甚至有些贵族墓葬佛塔为七层高约二十米,其寺庙布局规整建筑规模宏大。

    在渤海国民间由于民族众多宗教信仰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有逐渐融合的趋势。渤海国疆域主要建立在之前靺鞨各部的基础上,其民众除粟末靺鞨外更多的则是靺鞨其他部落的遗民,部落首领家族接受渤海朝廷任命踏入贵族行列外,绝大多数平民仍然处于氏族体制下从事农猎渔相结合的符合性生产。

    因此,靺鞨族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则更多保留了本民族的原始信仰,即“萨满教”。萨满教是以自然神灵与祖先崇拜为基础兼与原始巫术相结合的多神信仰,属于宗教文化的早期形态。渤海建国后因物质生活的快速丰富使民间萨满教获得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大量的渤海国时期民间萨满教使用的铜制腰牌、腰铃、鼓棒手柄、神服上的铜制镶嵌物、陶制神偶、等各种法器。六顶山王家寺院也是当时渤海国佛教界中心。

    渤海国时期来自中原儒家文化也得到普及与发展。带来儒家文化的除少数汉族臣民外,本土内汉化程度较高的高句丽遗民也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者,而更为主要,影响力更大的则是渤海上流阶层。自高王大祚荣起渤海官方就不断派遣留学生赴唐汲取儒家文化,这些人中大多数出身贵族官僚世家、渤海皇室,他们精通儒家经典汉文造诣极高同时又了解唐朝文化政治,归国后大多跻身政界成为渤海朝廷的重要人物,因此儒家文化对渤海国作用颇巨。

    文化教育也有很大发展。渤海国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学习唐朝,将中原的儒学文化作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渤海不断派遣诸生到长安太学“习识古今制度”,使用汉字。不少人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有的考中进士。他们之中很多人,后来在渤海政府担任要职,大力传播中原文化。

    正在建设中的五京及周围发达区域,以中原教育为模式,自上而下地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体制。儒学、宗教、文学、音乐、歌舞、绘画、雕塑以及科学技术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航海家。

    在渤海国王宫之上,宦官喊道:“宇衲国凌宇寺衣木呼和尚携弟子阳成觐见阿!”

    文武百官,太子、王子、公主们一听有宇衲国和尚觐见渤海国国王大武艺。大家心想:宇衲国来的和尚,看看长什么样?都说:‘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外国来的和尚就更好念经;一看见宇衲国凌宇寺衣木呼和尚协弟子阳成之后,让满朝文武大失所望,这不跟我们长得一模一样吗?见多识广的人就人说道:“宇衲国人其实就是我们中原人,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去找长生不老草,回不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