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二十一章、第二节 世外桃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第二节 世外桃源 (第2/4页)

起了她轻飘的衣裳,这就是她的形象。”

    高雅雯:“我感谢您的夸奖,实在不敢当。香格里拉而今在哪里?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状丽的都城。您所描述的景象使我震惊。也许能寻找到它,就是我生命灿烂的黎明。”

    活佛:“你有一颗火热的心,就能弹响你理想的金琴。”

    高雅雯:“如今,我已走向了寻找的大道,多亏老人家您的指引,让我深深地出了神,沉湎于向往的幻想。”

    活佛:“那就是希望。梦幻的青年已弹奏竖琴的金弦,你以急骤的手指,拨着振奋的琴弦,开始歌唱,你就是无数轻年人的榜样。”

    高雅雯:“老人家,不要夸奖了吧。我的青春就是这样,我要以父辈为榜样,驰聘沙场。”

    对活佛来说。逝去岁月此时也会在他眼前,一一掠过。对于这女神般的少女,他不由肃然起敬,赞颂之情也油然而升。

    活佛:“如今,我已是垂暮的老人,虽有壮志雄心,可也渐渐力不从心。也许,今后我会在苍老的普提树下,诵经祷文,在心中永远将那香巴拉找寻。”

    高雅雯:“您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更不是迟暮的旅人,你就是我心目中的神。您会用行路的木棍,砰砰敲着我怠慢的心,指引我不断前进。”

    活佛:“说也惭愧,这么久了,我虽远远地避开喧嚣,可香巴拉究竟在哪里?我如今还不知道。”

    高雅雯:“那是您心中的目标,不必烦恼。只要不懈地努力,终究会知道。”

    活佛:“如是那样,我就有福了。”

    高雅雯:“我看您能够安于淡泊,没有外界烦扰,满脸带笑,还秘密地和我结了友好。对我来说,这真是佛光普照。”

    活佛:“你真象一个哲人,崇高的谈论真妙。使我矛塞顿开的是,你却在我的前面铺了一条金光大道,让我今后寻找的日子自在逍遥。”

    高雅雯:“那就让我们从今欢乐的笑。再不想那悲哀的痛苦,迈开匆忙的脚步。”

    活佛:“幻想的目标,渐渐临近,那神秘的香巴拉,也浮在我的心中。”

    高雅雯:“那就让我们做一个愚夫般的旅人,去把它找寻。”

    活佛:“哪……就让咱们的旅途都随心安排吧。”

    高雅雯:“没人能把我们阻留。我们都是好奇的人。可好奇的人们,不相信香格里拉仅仅是詹姆斯。希尔顿心血来潮,灵感突发的凭空创造。香格里拉一定是一座神圣隐秘的城堡,只是还没有人能把它找到。”

    活佛:“你说得真好。我们还得努力去寻找,直到把它找到。实现我们的目标。”

    高雅雯:“是您把激荡澎湃的巨流,引进我的心潮,点燃了我的希望,催化了我狂热的心灵和青春。让我又一次感到做人的历史责任。”

    活佛:“那么,我们就这个话题再次讨论。香格里拉在中外人的心目中究竟是什么?”

    高雅雯:“好吧。西方对香格里拉永恒的概念,可在詹姆斯所写的《逝去的地平线》中找到共识。”

    活佛:“这就意味着,与香格里拉几乎等义的香巴拉一词,早在詹姆斯。希尔顿的那部小说之前,就已经随着藏传佛教经典的传播,进入了西方的文化视野。逐渐被西方人接受,喜爱,好奇,崇拜,而后开始不断地探寻。并为它树碑立传,写小说得以流传。”

    高雅雯:“这部小说虽在西方流传甚广,但,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不过是西方人依据原有的香巴拉概念,创造的一个神秘而又生动的文学样本。还有些人说,这未必真实可信。或许,这也是一面之词,不必认真计较,只是有些秘密他们未必知道。”

    活佛:“由此看来,所谓香格里拉,既不是从天而降,无中生有的。也不是一个象詹姆斯。希尔顿那样的外国作家所能命名的。它原本就是藏民族的理想之国。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迪庆高原有识之士,不过是借助了那个美好的传说,按照经典中对理想之国的种种描绘,热情积极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这种建筑格局就成为了人们的美谈,以致越传越神,越传越越远……”

    高雅雯:“人类对未来的追寻,由古至今,绵延不绝。”

    活佛:“阿弥陀佛。在人类的童年时期,那种追寻常常与人类知识有关,各种图腾的崇拜,与人类对他们暂时还无法全部理解的宇宙有关。于是,佛祖降临到人间,传播佛教,普渡众生,让信徒信仰佛法无边,世界是轮回的。”

    高雅雯:“无论是西方虚无缥缈的天堂,天国与伊甸园,印度的彼岸理想之国,还是中华本土的世外桃源,玉阙天宫。作为人类为自己创造的幻想,它们除了美丽美好这些共同性之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神秘的,遥远的,虚虚实实的,不确定的,总与某种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被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神话传说。再说,这些传说,它们深藏于某个人迹罕至,常人难以抵达的地方,也未尝不可。”

    活佛:“你是说,那是一幅画,是一幅唐卡,是坛城化在人们心中?”

    高雅雯:“如果那是一幅画,那也属于集体创作。如果那是一部书,那也是集体创作。人们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到处传说。这就是神话与传说。”

    活佛:“我相信,在没文字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会这么作,都会依照自己的愿望与理解,口口相传,从不间断。”

    高雅雯:“那时代,真如一幅画,后人会对它进行新的描摹,真如一部小说,人们会加入新的传说,让它在长期的演变中,逐渐变得丰满充实,完整美好。一句话,所有那些缥缈之国,都融进了整个人类对未来美好的愿望。”

    活佛:“阿弥陀佛。那就是美好的天国,辛福的彼岸。善哉,善哉…”

    “雅雯”听到一声呼唤。两人停止了对话。

    随着话语落音,只见一名男子渐渐走进。

    高雅雯:“啊,林森,是你在叫我?”

    林森:“是啊。是我在叫你。在草原的静谧中,我迷于大自然的万种姿色。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你。”

    高雅雯:“应该怎样解说呢?一个姑娘从你身边跑掉,你竟然不知道?”她没有别的意思,唇边还露着微笑。

    林森:“我叫人把马牵来,准备载着你,向一片辽阔的荒原行进。谁知,您却和活佛来到这里。让我好找。”

    高雅雯:“你不要着急。我在幻想里悠悠畅游,我的心灵充塞着沸腾的火焰,如痴如醉地想要目标实现。”

    林森:“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和活佛的对话正在继续。是我无意打断了你们有趣的谈话。”

    活佛:“多么快意啊。这尊贵的客人及时来临。祝你们友情常在,事业继续。”

    高雅雯:“林森,你有所不知。对于藏闻密史,我开始发生了兴趣。正当这幻象把我悠悠催眠,恰在这时,活佛一番点化,使我茅塞顿开,苏醒过来,受益非浅。”

    活佛:“请原谅。我不必要提起那些秘史,影响了你们的思绪,耽搁了你们的行程,跨进了我的领域……”

    林森:“活佛啊。我们的相遇是巧合的,友谊是真挚的。不然的话,您怎会和她在一起安详的谈话,她会想入非非?”

    活佛:“无论命运使我们怎样相遇。我们的联系都是自由的,无嫌的,长久的,坚定而永恒的。”

    高雅雯:“是啊。这是命运的安排。这是我们的期望和信赖。”

    林森:“正是这样,我们全心全意地结交新朋友。这样,我们的路会好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