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二十三章、第四节 诗谜之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第四节 诗谜之地 (第4/4页)

北走向,在其间的峡谷中,有三条大河,像银蛇一样纵贯木里全境。一条是雅砻江,又名大金河。一条是木里河,上有称理塘河,下游小金河。一条是冲天河,又名无量河,永济河。于云南丽江于木里县交界的三江口汇入金沙江。三条江河把木里分成四大块,其间又有许多河流,形成许多峡谷,山河相间,地形复杂。要了解那地方,说说也不多。”

    扎布:“要说到这儿,我还是知道一些。木里藏族县管辖一,二,三区。俄亚又位于一区的最西南端。俄亚依山面水,建筑在山坡上。在村南端有一个拔地而起的石山,俗称俄亚石包。”

    偌尔曼:“好,好。有名就好。还有些啥?我可不知道?”

    扎布:“当地有一首民歌:俄亚象一只雄鹰,一只翅膀飞向西,一只翅膀飞向东,鹰头就在村南头,鹰嘴扎在河里头,涛涛河水喝不够。”

    偌尔曼:“那鹰头是个啥?”

    扎布坦然一笑:“哈,哈。那鹰头就是村南的石山。村南有一条龙打河,石包下有一座别具特色的木桥。是该村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俄亚村分三个自然村,俄亚大村,克之村和拖之村。俄亚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该村又因与云南丽江接壤,两地纳西族有历史的联系,俄亚纳西族对木里大寺有传统的离心力。木里土司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俄亚纳西族采取笼络手段,授予俄亚村贵族土瓜为‘古檫’职务,子孙世袭此职。”

    偌尔曼:“说到这里,此地很神秘,洛克的亲身经历,值得一提。他写下了《中国****喇嘛木里王国》,以生动的经历介绍了自古以来木里王国的富庶神秘。”

    扎布:“啊。你还真知木里,那你说说书中怎样写的?看看与我的亲身经历是否吻合?”

    偌尔曼:“我不瞎说,完全照本念经,不对之处,你更正。”

    扎布:“行,行。你说得有道理,那我得先听听,看看他写得有没有漏洞。”

    纪蒲泰只顾观风景,站着不动,心里在听。

    偌尔曼:“当时,洛克第一次由萨当[即丽江]经云南泸沽湖进入木里俄亚纳西族乡,后沿金沙江进入木里时,木里便属于那个木里王国的,一个世袭的********的封闭小王国。木里王与木里活佛一同每隔数年,便在当地三座著名的寺庙轮流居住,以施行他的权力。”

    扎布:“那是什么时候?”

    偌尔曼:“1925年秋。洛克通过几次求见以后,终于获准进入木里。他在向木里王讲述了大量外面世界后,得到木里王的帮助,获准从木里穿越至稻城。”

    扎布:“那家伙还真能,竟说动木里王。别人可连想也不敢想,那他还写有啥文章?”

    偌尔曼:“文章中说他在稻城亚丁看到了世界最美丽的三座雪峰。他把此行称为最具神秘色彩和探险价值的旅程。”

    扎布:“就这一句话。这没啥。这老外我看也写不出啥。”

    偌尔曼:“我这是总结地说,下面的事儿还很多,不便一一述说。那文章中还说:那天晚上,他在帐篷里,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他又回到了被高山环抱的童话般的木里。它是如此的安详与美丽。他还梦见中世纪的黄金与富庶。梦见涂着黄油的羊rou和松枝火把。一切都是那么安逸,舒适与美好。这是20世纪初洛克探访木里地区,所写日记的最后一页。神秘的木里,是他记忆中的那个香格里拉吗?”

    纪蒲泰终于说话了:“在藏传佛教中,香巴拉王国的所在始终是个谜。数百年来,西藏的喇嘛故意将此王国隐藏在迷雾里。”

    扎布:“这真是个好主意。只有他们知,外人不晓底。”

    偌尔曼:“香巴拉王国到底存在于否?喇嘛对外界的始终保密,就是有人问起,也是胡言乱语,蒙蔽众生。谁也说不清,他们的说法好象香巴拉悬在半空中,是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到底有没有?你连谁能给我说个名堂,也免得我始终迷茫。”

    纪蒲泰:“我可不搞一言堂,所说之事仅供参考。”

    扎布:“也好,也好。只要你能知道,大家听听很有必要。”

    纪蒲泰:“说来话长,我也是看过资料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偌尔曼:“道路还很长,说说无妨。”

    纪蒲泰:“香格里拉传说的源头是《时轮经》中的香巴拉。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传授给香巴拉国王的。《时轮经》原文有1200首歌谣。但原文已经遗失,流传下来的是一个精简本。”

    扎布:“我唱过很多歌谣,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哩。”

    偌尔曼:“可惜,可惜。你知道多少,没人怪你。”

    扎布:“不要跑题,说下去,我还想听哩。”

    纪蒲泰:“好。继续。”他稍回了一下神,说:“公元前878年,释迦牟尼与该国王会面,地点在南印度的秃鹫山。当国王请求佛祖传授时,释迦牟尼化身为时间之神,由众菩萨环绕着,坐在狮子宝座上讲经。”

    扎布:“那经讲得一定好听,是真经。若经佛祖亲手灌顶,那真是人生一大万幸,佛光附体,终身好运。”

    偌尔曼:“那是个怎样的过程,可有人记录得清?”

    纪蒲泰:“相传,香巴拉国王带着96个将领和官员,来朝见佛祖。他授密宗灌顶后回到王国,将藏传佛教定位国教。国王根据自己的记忆,将佛祖的传授写成《时轮经》,并根据原文加上很多注释。”

    偌尔曼:“这就是知识,今后我还得很向你学习。”

    扎布:“孩子,东“懂”的本质已平静了人们的意志,使我们只是循规人们已取得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学“西”呢?”

    偌尔曼忍住笑,勉强说:“对。那东西是我们恋慕的渴望。有哪些地方你还未说出,想一想,再说。”

    纪蒲泰:“假使我们自己想望能达到,更崇高的地方,就得附和我们在此的佛祖的意志。”

    扎布:“不但如此,佛祖还要求我们完全服从他神圣的意志。”

    偌尔曼:“好。我们一定服从。蒲泰,继续说下去,让我们听听那《时轮经》传授的过程。”

    纪蒲泰:“行。我知多少,说多少。说错了你们不要见笑。”

    偌尔曼:“我们都不知道,怎能见笑?”

    扎布:“等他的话说完了之后,我们不就知道了吗?”

    二人望着扎布,相对一笑。扎布莫名其妙,偌尔曼示意不言。

    纪蒲泰继续说道:“国王的继承者将《时轮经》的原文精简,包括里面的1000首歌谣,完整无缺地流传下来。此后,香巴拉的继任国王著作了《无暇的光》。这两篇的经文在10世纪由一位法师带回印度,百余年后,又由印度传回了西藏。但,还有一些陆续的《时轮经》原文经保留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有该法师的注解。”

    偌尔曼:“从地图上看,香巴拉的地形就象一个坛城。你是否知道什么叫坛城?”

    纪蒲泰:“你不用着急,我先说说它的意义。按照藏传佛教的教义,香巴拉首先是一个精神领域的王国,只有授过《时轮经》灌顶的人才能到达那里。香巴拉准确地址只有一个:在sitna河的那边。但此河在任何地图上都找不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