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第四节 纳西史俗 (第1/6页)
三人走进俄亚大村的土房梁巷之中的时候,就好象回到了某个古老的年代。 村子石板铺成的路很窄,窄狭的街道,不时地有几头黄牛,或骡马大摇大摆地走过。古香古色的村子,充满原始的风味儿。房屋不高,墙脚用石块垒成,墙体由泥土堆成。平屋顶上,堆着柴薪,麻秆,南瓜,粮食作物等。错落有致的分散的屋顶上,不时有鸡和鸟儿在上面相争觅食。 俄亚密集的住宅,错落有致,整个村子连在一起。 街道冷清无人,寂静得出奇。这让他们不可思议。 偌尔曼:“啊。这就是朝思暮想的俄亚?它的房屋建筑,真古朴呀?” 纪蒲泰:“这村子风景如画,能见到它,那你还想啥?” 偌尔曼:“秘密从这里涌出。我很知足。真的,我说不出。” 纪蒲泰:“让你所有的感想都舒展开,在你的脚下踏触这个世界。” 偌尔曼:“在我向俄亚的膜拜中,我的心灵早已臣服在每家的门前。它就象回到一个古老的家园。” 扎布一回眸,看见从门板缝中露出有几只孩童的眼睛,水灵灵的挺机警。 目瞪口呆的偌尔曼回国身来。望着向导,好象一个小孩向他最信任的人求助:“我站在这里,顾虑重重不敢提出疑问。” 扎布:“我们既不来得太迟,也不太早。”他向他说道:“你不知道你好象来到天国吗?难道你不知道天国是神圣的?在这里的事情出自于自然的宁静。” 纪蒲泰:“他只是在渴慕中,有寻人的感觉。因为这里太冷清了,冷清得让人恐惧。” 偌尔曼:“这对于我,将不再是惊异的事情。因为我来到这欲望不再受到歪曲的地方。” 扎布站在一旁,和他们稍稍隔开,听到了这话微微一笑:“在人间,尽管感情都是经考验的,可,这里的人,却往往以客人来自我夸耀。” 偌尔曼:“这更让我莫名其妙,这里的人都哪里去了?” 扎布:“若是你再依我的话放眼往去,你必将望到许多新鲜事物。” 偌尔曼:“这话更让我糊涂,这里只见屋,哪见人?” 纪蒲泰脸上露着笑容,沉默不语,放眼望去…… 扎布:“我要说出你想听的话。因为你压抑心中欲望的催促,生怕说话过多,不敢贸然发问。” 纪蒲泰对着他嫣然一笑。只好说道:“使我能够领会这地方的,也只有你。只有你的话能阐明这里的奥秘。” 扎布:“那么,说出来吧。你的目光集中在哪一点。” 纪蒲泰:“我正为我的视力而惊慌失措。这里发出的气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扎布:“孩子。你要确信你的眼力,只是一时迷乱,看到的东西只是暂短。” 纪蒲泰又沉默不语,仔细地观察,试着自己的眼力。 偌尔曼:“因为大叔引导我们走过这神圣的境界,使我消出恐惧不再害怕。可,这街屋中,好象传出有一位母亲,给孩子压惊的声音,让我不安。” 纪蒲泰:“那就赶快援助她喘气的孩子,免得那母亲惊恐不安。” 偌尔曼用他的眼光依他的意思看去,看到有几个小孩聚在一起,以相互透出的目光,显得更机灵:“他们原先过着那么安静,那么美好的生活。因为我们的到来,扰乱了他们平静的日子。” 扎布:“我们看看去。过去,他们的日子就象在天堂里,自由来,自由去。他们曾以此而自豪。可,现在,这些景象,令人疑虑。那个小孩跑回到他的伙伴中去。众机灵的孩童集在一起,那位美丽的农妇,只用一个眼色,那帮灵童就象一阵旋风,向山上飞去,逃得无影无踪。” 纪蒲泰:“这景象让人迷懵。这里的事说不清。” 偌尔曼:“难道这里,如今变成了盗贼横行的匪窝?” 扎布:“在没弄清事情真相以前,也不能这么说。” 偌尔曼:“那为什么,他没一个个惊慌失措?” 纪蒲泰:“这种事儿,让大叔说。在这里,他们自然有自己的法则,用不着我们瞎琢磨。” 扎布:“你们应该使你们的眼睛变得明晰而利锐。然后再说你们的判断对不对?” 偌尔曼:“只从他们离去,我没看到一点人影。” 扎布:“可我却清楚地看到,那女人和孩子之间,他们上山移动的部位在变动。只是愈来愈看不清。” 纪蒲泰:“他们的行动是如何地迅速,与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相距得是如何遥远。” 扎布:“看到他们可怜紧张的模样,我笑了。” 偌尔曼:“为什么?” 扎布:“那么你要了解这个真相?” 偌尔曼:“请你说出真相是什么?他们要逃亡什么地方?” 扎布:“或许,那是他们在加强人间为善,所需要的希望。” 纪蒲泰:“那又为啥?我们得听听你的话。” 扎布:“要知道这点,他们不是为自己。” 偌尔曼:“那为谁?” 他好象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话,唯恐漏掉一句。 扎布:“为我们,为客人。” 纪蒲泰露出急切而喜欢的神色:“为咱们?” 偌尔曼:“这让我的心里开出希望之花。” 扎布:“因为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要去通风报信,让这喜讯尽快地传给他们的亲人,好来迎接我们。” 偌尔曼:“啊。原来他们是热情好客的人。我几乎错看了他们,冤枉了这些人。” 扎布:“也许另有原因。虽事出有因,可,我一时也找不出原因的根本。” 偌尔曼:“那我还得往下问?这里为什么没人?” 扎布:“我先说其中的一条,其余的你再接着问。” 偌尔曼:“一切希望和疑问,永远向你内心深处的秘密探寻。” 纪蒲泰:“我知道这个日子即将来临,也不用我们多问,大叔自然会告诉我们。” 扎布:“我知道,你们追寻想得到的东西。这个村,除了一个是上门的藏族外,全部是纳西族人。” 偌尔曼:“怎么?只有一个是藏族人?” 扎布:“这可是真。俄亚地处一条峡谷中,农田分布在河道两边,最远的天需要走半天,耕田又远又难,出力流汗,粮食来自不易。再说每户都有羊百十来只,四五十头牛,十来匹骡马,需要放牧管理。男人们要赶马运输,长年累月奔波在茶马古道上,养家糊口。女人们则种麻纺线,织布裁衣,养活儿女,制糖煮酒,还要生儿育女,照顾老人。他们那有休息之日?” 偌尔曼:“所以说,这里地广人稀?你说的一切虽都有道理,可,这和这里空无一人可是风马牛不相及?这里的人都去了哪里?” 纪蒲泰:“难道他们都上山去种地?不留一个看门的?” 扎布:“这日子真特殊?他们都去了哪里?” 偌尔曼:“原因不明,需要分析?” 纪蒲泰:“这虽说不是危险之地,可人们都离开家,这恐怕也有啥问题?” 偌尔曼:“这种景况是很稀奇的。” 纪蒲泰:“或许,这正是我们所轻视和忽略的东西?” 扎布:“我也在怀疑,莫非这里出现了什么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