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第一节 传统婚姻 (第4/6页)
12岁太短,咱们何不来个交换,其不两全齐美,你今后也不会受那么长的罪。鸡听了很高兴地说:对,对呀。活得长,多受苦受累,调换岁数少受罪,岂不美哉。可是,我今后住在什么地方?每天还吃草籽吗?” 扎布:“那人咋说?” 老人:“鸡当然没人的点子多。劝说道:小鸡子,这些你都不必多虑,我自有办法安排你。今后我们可以住在一起,从此后,我们都是一家子,不分彼此,我们吃什么,你们也吃什么,多么好呀。再说,一日三餐,你不用发愁,一顿都不会少,这样多好。今后,我们有房子住,也给你们搭个屋,这种事儿,难道你还不知足?” 偌尔曼:“那鸡怎样答复?” 老人:“鸡呀。好糊涂。它听了很高兴,十分满意。于是,与人调换了岁数,和人一起过。” 偌尔曼:“这就是糊涂的结果。” 纪蒲泰:“那不过是个美好的传说?你不必难过。” 偌尔曼:“这还用你来教我?那鸡是自食其果。只有它和人凑和着过。” 扎布:“这也是人的福气,人得回报鸡的痴情才是。” 老人:“你们都说的有理。只有几执迷不悟,这样的事儿,正合它的意。” 扎布:“有人和它作伴儿,又不愁吃的,岂不乐意?” 偌尔曼:“是啊。他们相好,商量定当,鸡要和人住在一起,当然喜气洋洋,那管吃亏上当。他们表面上是好朋友,可背地里,鸡却成了人餐桌上的rou。” 纪蒲泰:“不过,那是鸡接受了人的好意,对人表示的友谊。自动跳到锅里,奉献了自己,可就不是人的事了。” 老人:“你说的还真有道理,是那么一回事儿。这叫两全齐美,所以,鸡是个短命鬼,这怨谁?” 偌尔曼:“这上当受骗,那就当别论了。交友看样子,要冒多大的险。若是我,可不敢那么大胆。” 纪蒲泰:“这你就错了,人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一帆风顺的友情,其实寡味儿。经过烈火的考验,才算定心长远。” 扎布:“所以,你们才能如偿意愿,友谊坚如石磐。” 偌尔曼:“可是说归说,这种事我十认真的。” 纪蒲泰:“所以,我们都是慎重的,交的友才没错。” 老人:“啊。听到这里,我才知道,你们的友谊也就容易建立了。” 扎布:“这就是你说的好事。鸡这短命鬼,自动跑到人那里,好好地开了一个宴会。” 老人:“我说的好故事,叫你给搅得乱七八糟的。” 扎布:“我又不是傻瓜,你说啥是啥?” 老人:“你胡说些什么呀?一位大猎人,竟然拿我开心,你也未免太不顾身份啦?” 扎布:“我不在乎,你好糊涂。我正在兴致淋漓,听你说哩?说些俏皮话,你莫在心里。” 老人:“我也不在意,只不过是逗逗你。惹得你发脾气。” 扎布:“你的话掉弯了,算你聪明之极。你说什么,我也没有不依你。快说,这人是谁?” 老人:“你还是回到正题?” 扎布:“是呀。往下说吧。别让二位着急啦。” 偌尔曼:“我们正听着哩,你们有那么多的俏皮话讲。” 纪蒲泰:“这当然是好事一桩,调解一下气氛,故事会更有啥讲。” 偌尔曼:“是呀。他们很熟,对话就象打赌。弄得听着心里直打鼓。” 老人:“当然啦。不说不笑不热闹。可,下面的事儿,我不说,你们不知道。” 扎布:“唉。我们还是老相识,你当着二位的面,让我几乎下不了台。我得罚你将下面的故事摊牌。” 老人:“我简直不明白你说些什么。不过,我还得接着说。从此以后,人能活120岁,鸡只能活12岁。” 扎布;“人还是比鸡能?” 偌尔曼;“因为人是高等动物,所以,比鸡聪明。” 老人:“说的也是。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乘诺,在猪圈里专门搭了一个竹篾鸡窝,每日三餐喂鸡吃食。” 扎布:“将功补过,因为人曾有错。” 老人:“所以,不管对错,是功还是过,在和谐生活中,人鸡过得其乐融融,都过了自己的一生。” 纪蒲泰:“这就是纳西人为什么要在13岁,举行成年仪式的道理。” 老人:“不错。这仪式就是为了人鸡调换岁数的日子,而保留下来的传说风俗。” 扎布:“那谁还能对此发表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大家听听看?” 偌尔曼首先发言:“我认为,这一传说,尽管保留了人类远古若干生活的影子,但人鸡调换岁数,却好象是虚构的,是后来人们的附会。” 扎布:“蒲泰。你说说。” 老人:“孩子,你说说也不多,说错了,我也不会怪你。” 纪蒲泰:“我知道,你们二老都明白事理。我也就直言不讳了。” 老人:“也好,也好。我也希望你们都发表意见才好。我听听,也是对我的提高。” 扎布:“这话说得也算真好。” 老人:“是呀。他是一位很有身份的贵人。你跟他们很熟悉。”他转身面向纪蒲泰说:“我且不说你说的对不对,但我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领会。所以,你也不要忌讳,尽管说吧?” 扎布:“说呀。说错了也没啥。各人说各人的话,各人有各人的评价。” 纪蒲泰:“那我说啦。若按汉族的说法。它可能是将有关传说,与十二属相混杂在一起了。” 偌尔曼:“那你就说出来呀,因为我可对十二属相不明白呀?” 纪蒲泰:“我知道,我的看法和你的不一样。既然说道这里,我还得说说当地,从老人的一番谈话,我才明白事理,弄清风俗规矩和一些礼仪。这些风俗和汉人差不哩。因为当地以十二属相记年,记岁数,从生到12岁为一个周期,十二属相轮毕,到13岁又重新以十二属相计算。因此,13岁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无论男女,到了13岁以后,生理上发生了不少变化。如身材变高大了,声音变化了,**官日趋成熟,劳动技能也基本掌握了等等。这些都与成年人是一致的。而且,往前追溯历史,尤其是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氏族全凭氏族的力量维持自己的生存,自然迫切需要新成员的增加,所以,在确定成年与少年的分水岭上,也是偏低不偏高。” 老人:“你说得真好,说到点子上了。” 纪蒲泰:“因此,你们纳西族把13岁作为成年的起点,要举行成年仪式。这和汉族把12岁以后作为成熟的标志,也基本上相一致。” 偌尔曼:“是的,印度也有这种成年礼,而且,12岁的少女还要有老辈的亲属妇女带领到寺院里,与神初交破身后,才能算是成熟的标志。一个人经过成年仪式,是从少年变为成年的转折点,并且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享有成年人的义务和权利。” 老人:“言者有理。可是,俄亚纳西族在成年仪式上,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祀祖先,向祖先报告,家庭有增加了成年人。” 扎布:“说得何等好啊。添丁增口,家族兴旺,是每个民族的希望。这种传种接代,培养人才的事儿,那个种族不都在努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