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第二节 徐霞客传 (第2/6页)
迹。” 偌尔曼:“这话可说到我们的心里。” 老人:“前一些时期,我认识一个考古的,还带了一帮徒弟,研究了许多我们古老的东西。” 纪蒲泰:“那个考古的,叫啥名字?” 老人:“这我还能忘记。高鸿我们也互称兄弟,我大,他是弟。” 扎布:“啊。原来是高鸿兄弟。他去了哪里?” 老人:“啊。你们认识?” 扎布:“岂是认识,我们还结拜了兄弟。我是哥,他是弟。” 老人:“那么说,我们成了三兄弟。我是大哥,你是二个,高鸿是三弟。” 扎布:“这没说的。” 纪蒲泰:“这么说,我们都是一家子。” 偌尔曼:“这没问题。” 老人:“是呀。即然是一家子,你们有啥问题,尽管提。” 偌尔曼:“我只是想知道纳西族的历史?” 扎布:“你是想知道俄亚的历史渊源?” 偌尔曼:“是的。大叔真有远见,我还未说完,您就知道了。” 扎布:“这些我还是门外汉。还是让我大哥跟你们谈一谈。因为他读过不少书,俄亚的先祖就是他的祖先。” 老人:“我也知道的不全面,我老了,有些也记不清楚。不过,我先告诉你一些,不懂的,你尽管提?”他朝扎布看了一眼:“再说,我也是只知道一些皮毛的,而且还是祖上口述笔撰的。俄亚和木里的历史,由于过去木里属于盐源县,其历史是和盐源联系在一起的,但俄亚又与丽江有密切的历史关系。” 偌尔曼:“那怎会是这样的?您又是怎样知道的?” 老人:“我不是告诉过你,是祖上相传的,而且书上也是这样说的。” 纪蒲泰:“你不是见过高教授他们?他们是否对这里进行过田野考古?” 老人:“他们在这里只作暂短的停留。在田野调查中,他曾亲眼目睹过群众,在雨后采集的雷公斧,石锛,石镰,石刀等石器工具。他因此而证实,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了。后来,他带领学生还在老乡家里看见一把龙柄青铜矛头,刃部有脊,柄上有一条盘龙。经他们研究后认定,这可能是当地居民的古代文化遗物。然后就去了木里。” 偌尔曼:“他没说些别的东西?” 老人:“那哪能的。我们谈了许多从前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纪蒲泰:“那都是些啥问题?能引起你的兴趣吗?” 老人:“当然,三句话不离历史?” 扎布:“你是老粗,他是老细,你和他还能谈些啥稀奇古怪的事儿?” 老人:“看看,你还是隔门缝看扁人。我这老粗就不能和他谈论历史,再说,他讲的可都是和这地方有关的事儿。” 扎布:“你先别称能,我得考考你的记性,看看你是否真的记住了高鸿兄弟都给你说的啥?” 老人:“你这是考考我呀?我听的东西也没有白搭,都记在我的脑子里啦。” 扎布:“哎呀。你可走运啦。肚子里也装学问啦。” 老人:“是呀。要是我记不住的话?你先打我一百计耳光?” 扎布:“我怎敢那样呀?那岂不荒唐。这只能证明你人老,可记性不差。” 偌尔曼:“说吧。两位老人就别闲扯啦?” 纪蒲泰:“他们都是明白事理的人,就让他们争论争论。或许,在争论中就显出了许多学问:” 老人:“还是有学问的人,说的多中听。” 纪蒲泰:“你们谈的好好的,我怕吵了你们的兴趣。” 老人:“我不懂文章的好坏,也不懂历史的来源,只知道祖先的祖传。后来,听高教授一番话言,这才真叫我开了眼,原来,这地方的历史还有那么多曲弯。” 扎布:“我对才学这种事,本来就是外行。快说,高鸿怎样对你讲?” 老人:“没关系。你一心一意只在寻找他上下工夫,历史这门学问,难得引起你的热情。再说,回头我还有话对你讲。” 扎布:“照你说,我是个愣头青,可,这回,我偏要听。可,你得说实话,不能把我糊弄。” 老人:“你们就快用心听吧?” 三人异口同声:“那是一定。” 老人:“他语出惊人。给我讲道:据文献记载:秦统一中国后,置蜀守,因取笮。” 扎布:“啥叫笮?” 纪蒲泰:“是地名。” 老人:“看来你懂?” 纪蒲泰:“学过历史,略知一二,谈不上懂。” 老人:“看来,我还是不中。那你就说说清,笮的地名?” 纪蒲泰:“当时的笮包括邛笮(西昌),定笮(盐源)。我这只是补充。还是以你为主,将高教授说的话,原封不动地说给我们听。” 老人:“那我就重复一下高教授的话:汉初部落林立,互不相属。在宁安河流域,以邛都国为大。在雅砻江流域,以笮国为大。” 扎布:“怎么?你就记住这句话?” 老人:“你瞎掺合啥?听我往底下说呀?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凿开灵渠(今小相关),在孙水(泸沽)上架桥,进入笮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越(音‘西’)郡,管辖15个县。自此至南朝时期,定笮县均属越郡。” 扎布:“你还真是个能人。这种事你还记得还真准。” 老人:“我不但记得准,而且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扎布:“好啦,好啦。我不说你人老昏昏,就抬举你啦。实话对你说吧,你的记性才能,还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印象呢?” 老人:“兄弟。古人是古人,我们可是现在的人。那些历史典籍可都是高鸿说的,要理论,你可找他辩论,我可只算是个传话人。” 扎布:“我白费口舌,理论不过你这见过高鸿的人。” 偌尔曼:“这话有道理。因为他原封不动地传达了高教授的口语,没有加进自己意思的成分。” 老人:“说实话,你这么说,我也挺喜欢。谁让我和高鸿见过面?” 纪蒲泰:“不过,老人家对我们讲,我满意,你们也一定满意。” 扎布:“既然你们已经同意了。那也就不妨让他继续讲下去,看看他的本事,能不能还将那些高鸿说过的历史讲下去?” 老人:“我看出你的意思,是在考考我的记忆。” 扎布:“有能耐你就说下去,然这两个学生评判评判是不是真的?” 老人:“既然说到这里,我也就不妨把实情告诉你。不瞒你说,我们有机会相识了五天,时间也不算短。从第一天相识,我们就无话不谈。” 扎布:“他怎么讲,你就怎么学,岂不省事多了。” 纪蒲泰:“老人家若能传高教授之言,也了却了我们一桩心愿。” 偌尔曼:“这话可说到点子上啦。” 老人:“我情愿之极。说错了的地方,还请二位青年学士指正。” 扎布:“还是兄弟没有哥哥能,你往下说就成。事儿不说不明,我不听不懂。” 老人:“那我也不承情。” 扎布:“我话都说到这份上?你真就无动于衷?” 老人:“这哪能呢?”他微微一笑:“你没念过汉书,你的知识就足够渊博啦。” 扎布:“我们中间谁能比上你高明。快说出来,让我们听罢。” 老人:“我就知道,你要多精明就多精明。我还传达高鸿的话,虽不能保证一字不差,但也基本上差不了原意。” 纪蒲泰:“我们愿意听您老人家口述这里的历史。” 老人:“高鸿还说道:魏晋时期的摩沙夷,就是纳西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