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二节 徐霞客传 (第4/6页)
们一定要研究琢磨,不一定全凭我说。” 纪蒲泰:“远古流传的故事,在没文字出现以前,也都是口口相传。不过,你所讲之事,我们也就是根据常识来判断罢了。” 老人:“这话说得好。咱们接着拉,木土司有一个管家,叫瓦赫嘎加,每能秋收后他都率领猎人,到此狩猎。并在‘艾若阿纳窝’(俄亚石包)上搭窝棚。” 扎布:“话不说不明,我怎么就不知道,过去,还有人在石包上搭窝棚?老兄,对不起,请你讲一讲到底还有啥事务?还有啥花样经念?” 老人:“我还没说完,你就提意见?” 扎布:“那你就说完。” 偌尔曼:“看看,看看。这故事真好玩,老人家可不能成了冤大头。” 纪蒲泰:“哈哈。看看把偌尔曼急得团团转。” 偌尔曼:“你干什么冲着我乐?” 扎布:“你俩都先别说。这个老家伙,你非得告诉我们不可?” 老人:“你们也别斗,也别乐。我呀,那怕你不求我说,我也希望讲给你听。” 扎布:“我就知道。你这个人知道了什么故事,巴不得讲给人家听。” 偌尔曼:“我就求他讲给我们听。老人家,你说中不中?” 老人:“哎呀。求之不得。讲给你们听,对我也无所谓,反正事情早晚也瞒不过你们,因为你们都是研究历史的人?是不是,年轻人?” 纪蒲泰:“我们真走运,恰巧遇上您这个热心人。” 偌尔曼:“有许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得向老人家请教。” 老人:“好,好。你们的心意我领教了。”他接着说:“他们那些人,开春后,又携带猎物返回丽江,算结束狩猎一场。” 偌尔曼:“往后呢?他们是不是每年照旧狩猎?” 老人:“后来,瓦赫嘎加对俄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征得木土司的同意,告别家族,率领其百姓迁往俄亚。跟他来的有巫师东巴多塔,牧羊人渣合迟里,赶马人望莫等户。他们在龙马河北岸的石包上住了下来。安顿后,他们边狩猎,边开荒,幸福安康,其乐融融,生活安宁。” 扎布:“你说得简直神啦?难道几百年来就没有别的变化?” 老人:“你这话几乎把我也弄糊涂啦?事儿那能一程不变呢?” 偌尔曼:“那地方后来还有什么变故不成。” 纪蒲泰只顾埋头记录,也没多插言,只听他们谈。 老人:“人有朝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后来,发生一次洪水,给居民带了了很大损失,淹死了不少人。” 扎布:“千万可不敢得罪神?” 老人:“他们一方面祭天拜神,重建家园,另一方面求助木土司支持,外迁人员。事后又从丽江,大理,中甸,稻城,鹤庆等地前来数十户。” 偌尔曼:“那都是哪些人呢?” 老人:“有纳西族,白族,藏族,汉族。由于纳西族居多,又受丽江木土司统治,上述各民族居民皆变服从俗,都随纳西族了。” 扎布:“妙。真好。我说别的民族真少,原来是这么回事。” 老人:“我不说,有些往事你还是不知道。” 扎布:“你还是说说得好。让大家都知道,不就明白了。” 老人:“但是,俄亚石包过于窄小,于是,人们便向俄亚的后山---男山上发展,久而久之才形成现在的俄亚村。” 偌尔曼:“老人家。我有一事不明啦?” 老人:“说吧?啥事?别闷在心里。” 偌尔曼:“啥叫瓦赫嘎加?” 老人:“我不说,恐怕连扎布老弟也不知道呀?” 扎布:“你是哪壶不热提哪壶。这事我不清楚,怎能不糊涂?我说呀,你就是一个让我当众出丑的活怪物?” 老人:“哈哈。我清楚,你糊涂,不让出洋相,这戏怎好往下唱?” 扎布:“那好。我也不恼,我给你明锣开道,好不好?” 老人:“那我就对着两位学生说啦。所谓瓦赫嘎加,就是现在俄亚木瓜,或木官家的始祖,瓦赫是姓,嘎加是名。” 扎布:“这多容易。我的两个学生,十分聪明,一学就成。” 老人:“我看,你们三人当中,就数你能?” 偌尔曼:“我们呀。离开大叔,一事无成。” 扎布:“我高兴。这真是我的好学生。是我的影子,寸步不离。” 老人:“我的兄弟。我还没说你,你就又吹牛皮?也不尿泡尿,照照自己,就能那模样,还能收这样有学问的弟子?” 偌尔曼:“扎布大叔。你可别生气,我们可没说你?” 扎布:“我那老哥只不过是耍耍嘴皮子。他不过是激将法,我也不在意,我更不会怪你。” 偌尔曼:“我看,他也是这种想法,他也爱慕你,他除了好意,没有别的。” 纪蒲泰:“他们老哥俩,除了斗笑话,都是光明正大,他们之间,谁也没有啥。” 老人:“你这么说,我也只好相信了。我们老哥俩,谁跟谁呢?” 扎布:“咱俩谁也不糊涂。我这个人性子爽朗,一来二去地好搞笑,可是笑归笑,遇事我可不瞎胡闹,有些事我照样认真。” 老人:“正因为你和我有一样的心,友谊就好建立了。” 扎布:“因为你的先见之明比我们多,所以,那些历史你还得接着说?” 老人:“你怎么说也不为过。两个人正正经经要好,都过了一辈子了,谁还不知道谁的脾气?” 扎布:“听你说的历史故事,非常有趣,讲给我们听听吧?” 纪蒲泰:“要研究这里的历史,我们可离不开老人家。老人家,你说说吧?” 老人:“那我可往下说啦。由于瓦赫嘎加,是丽江木土司的管家,是俄亚地区的开拓者,因此被丽江木土司认定为俄亚地方的世袭头人,后来的木里土司也承认这一事实。所以,瓦赫嘎加的头人地位一直延续了下去。从瓦赫嘎加到现在的一任头人,也有十几代了。若以每代20年计算,已有近400年的建寨历史。” 偌尔曼:“你能确定他们的定居年代吗?” 老人:“上述传说的瓦嘎赫加,可能是明代木土司强盛之时,派军队进驻俄亚地区后,而留居下来的,与当地居民结合后,才形成后来的俄亚纳西族。” 纪蒲泰:“那是谁得出这样的结论?” 老人:“我是个没学问的人,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当然是你的恩师高鸿,经多年的潜心研究,才得出这结论。我只不果是把他跟我说的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你们。而且,我保证,这里面没有掺一点水分,都是原汁原味的结论。” 纪蒲泰:“所以,有关木官家的传说是可信的。” 老人:“由于我的记性,我已对你讲过了。你还有啥问的?” 纪蒲泰:“老人家,我万分感激你。没有你,我们怎能知道当地的历史?” 扎布:“啊。那就让他再说说?” 老人:“这事儿,我怎能推托。我们当地还有另一些传说,认为是为了开发俄亚地区的金矿,丽江木土司才派兵进驻俄亚。” 偌尔曼:“那有什么证据,值得考察?” 老人:“你听我说呀。其物证就是在不少山岗上,迄今还还留有木天王时代的烽火台和驻军堡垒。” 扎布:“这我知道,在俄亚西南五里处的一个山头上,就有一个堡垒,山高200米,下面为拖支,克支两个自然村。” 纪蒲泰:“那你就仔细说说,因为我们没有去过?” 扎布:“这还不好说,因为我年轻时曾多次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