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第四节 拉萨禁地 (第4/7页)
安可召请,诺加和朋措为他作了仪轨性的净礼。安妮泰勒写道:‘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似乎很结实,身穿羊皮短袄。’。” 老人:“事情有时竟是不可思议。仁慈的主将最强壮者提前送上了天堂,而让最衰弱者继续赶往上天之路!” 纪蒲泰:“是啊!他们留不住脚步,弱者为了到达目的地,卧雪踏冰,在荒野中还在继续赶路。上天正在给安妮泰勒严重的考验。现在这个探险队共有4个人,安妮泰勒、朋措、诺加及其妻子,他们一路缺吃少喝,食物不多,草料稀缺,连藏矮种马也被饿得半死,气候越来越恶劣,但这支探险队没有停下来。” 扎布:“他们到了哪里?” 偌尔曼:“他们顶风冒雪,勇往直前。11月4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石头建成的村子。在雪域高原探险,能见到这样的村子,无疑是对这有行人最大的安慰。他们在那里雇佣了新向导。” 扎布:“有向导就好。” 老人:“向导叫啥?” 偌尔曼:“那个藏族人叫本廷,带领他们于10日重新登程,两天后,才经过玉树附近。他们认为在险恶之地旅行,最谨慎的做法是不要停止。所以,他们赶上了一支向拉萨沿途的许多寺庙,提供茶包的汉族沙漠商队。于是,这支小小的探险队与这支商队,穿过了玉树和扎曲河流域的一片危险领土。” 扎布:“那些时候,这支探险队肯定行进艰难,因为已经到了雪天,但他们还是不畏艰难,继续往前。真算是难不倒的英雄汉!” 纪蒲泰:“您说的不错,山口和山谷的厚雪再加上道路的泥泞,时时都阻止着他们前行,因此,这支探险队前进的速度放慢。还有更不幸的事情,有3匹马被累死了,其中包括安妮泰勒的那匹小个头白马。而安妮泰勒也由于疲劳或高海拔缺氧又患上了心脏杂音病。” 老人:“死了马匹,头领又患病,这可是不幸中之不幸?” 偌尔曼:“出现了这种状况,又是在雪山,有些人开始表现得暴躁不安。特别是诺加的任性脾气成了这种不安的根源。” 扎布:“那可会产生祸患危险?” 纪蒲泰:“17日,诺加又因一阵嫉妒心情,不顾一切地用一把刀威胁安妮泰勒和朋措。” 老人:“他要闯下大祸?” 偌尔曼:“但本廷成功地制止了他。次日,本廷单独向安妮泰勒提出了一项她并不乐意的可怕建议,从而使她感到失望了。” 扎布:“本廷提的什么建议,让安妮顾虑重重,犹豫不定?” 偌尔曼:“本廷声称诺加是个危险分子,他们若继续留下此人,就会冒很大的危险。但如果断地把他辞退,那么他就会怀恨在心,昧着良心出卖他们,剩余的人也会因违禁而被投入监狱,或遭处决。因此,本廷建议杀死他。” 老人:“安妮泰勒怎么决定呀?” 偌尔曼:“但安妮泰勒是个信徒,善良的她根本不听:‘我告诉他说,我绝不会同意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所以,这支探险队处于危险之中。” 扎布:“他们是否还在旅行?” 偌尔曼:“他们的探险活动不会由此而停。11月26日,探险队到达了札锡寺。在此,我需要说明,那里在两年前拒绝向吕推提供食物。” 老人:“那这支人数不多的队伍,遇到的情景与他是不是相同?” 纪蒲泰:“我说一下他们当时所处的处境。安顿下后,安妮泰勒与朋措居住在寺院附近的一个窑洞中,她在8天间,与3名西藏尼姑共同分享这间窑洞。她决定暂时不再行动,希望诺加与其妻子在等得不耐烦时,能独自继续前往拉萨。” 扎布:“他们就这样不走啦。突然停下,会不会发生难易预料的事情?” 偌尔曼:“是有事情发生。本廷与汉族茶叶商人,一起住在帐篷中,在相隔适当距离的地方,等待事件的发展。” 扎布:“这俩人很精明,能看透事情。暗中观察诺加的行动,以防不测。” 偌尔曼:“霸道的诺加,将其帐篷支在正对窑洞的下方,他掌握着驮畜和这支探险队的几乎所有储蓄。他在那里停留了两个星期,幸灾乐祸地看着朋措,又瞧着安妮泰勒失望的沮丧。后来,安妮泰勒被迫用他们所剩下的很少一点东西,用来交换糌粑和茶叶。” 老人:“诺加这个狐狸般的豺狼同意吗?” 偌尔曼:“所幸的是,诺加最终对这种游戏厌倦了,于是,他便于12月14日,偕其妻扬长而去。” 扎布:“这可是个好事情?潜在的隐患终于有终。” 纪蒲泰:“诺加一走,第二天,安妮泰勒、朋措和本廷也开始行动,他们上路走完他们的最后一程。这支队伍再没有帐篷,没有东西。他们仅有3床被子和一口锅,几乎没有草料喂马,糌粑也勉强够15天食用。” 老人:“这就是他们艰辛的处境!他们是在玩命?” 偌尔曼:“当时的地面几乎完全结冰,夜间十分寒冷,以致于一杯guntang的茶,在不到30秒钟就会结上一层薄冰。在冰天雪地中,安妮泰勒于12月16日写道:‘这是我首次在夜间以地为床和以天为幕而睡,我睡得很香,但我很难保护自己的头部不被风吹。’。他们就是一支这样的探险队,以简略的装备对付恶劣的环境。” 纪蒲泰:“他们被彻底暴露于大自然中,这样的情形面对自然的力量,就如同一叶轻舟在汪洋大海中一样无能为力。” 扎布:“一叶扁舟在海中荡游,这由不得他们自己。只有随遇在天地里,苦熬挣扎。” 老人:“这个女人带着这支队伍,是否还能出发?” 纪蒲泰:“有着坚强意志的安妮,却始终保持不可动摇的信心,想到达目的地。” 老人:“那女人就是有一股牛脾气!” 扎布:“这就是上帝派往西藏的安妮!在这样的险境绝地,在恶劣的天气中,她是怎样解决吃食?” 纪蒲泰:“西藏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这个上帝之女。12月20日,她用从一个游牧家庭乞讨到的几枚茶蔗子,很少一点面粉和油脂烹制了一个圣诞节布丁,以便在圣诞节那天把它奉献给两个男子。她在日记中写道:‘布丁被煮了两个小时,但其中间部分尚未熟。这里的气候真奇怪。’。她又补充道:‘圣诞节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阳光灿烂,我们与耶稣同样安全。’。这或许就是她的信念?” 老人:“这支多苦多难的队伍,还在往前探险吗?” 扎布:“我看,他们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偌尔曼:“这就是他们动力的理由。12月29日,朋措剃了头,决心继续往前走。” 老人:“茫茫的雪域高原,到处潜藏着危险,他们会到哪里去?” 偌尔曼:“因为他们已到达了一个距拉萨不远的,有人居住的地区。为了融入藏族世俗,他们的行为保密,又敦促安妮装扮成一名藏族女尼。” 扎布:“那安妮可是欧洲白人,怎能装扮成女藏人?” 纪蒲泰:“这种事儿,在外人看来,的确是个问题。但是,这是个特殊例外,本来她那由于在高海拔地区生活,而变成棕褐色的面容,褴褛的衣衫,以及当时所处的穷困状态,足以使她改变了欧洲贵族妇女原有的模样。” 扎布:“所以,她才能磨磨难难地进入西藏。” 老人:“这也可能是感动了上天,才随了她的心愿。” 偌尔曼:“有了这样的装扮,看起来,这一切都使她稳cao胜券。” 纪蒲泰:“但一切努力实际上,都是徒劳无效的。” 扎布:“莫非她们走不了?” 纪蒲泰:“他们的处境非常可怕,诺加已经把他们告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