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二十五章、第四节 拉萨禁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第四节 拉萨禁地 (第5/7页)

。”

    老人:“那又怎样?”

    扎布:“是疮总会发!大事不好了。”

    老人:“难到潜在的祸患爆发了?”

    偌尔曼:“不让他们去拉萨,士兵到处搜捕他们。1月13日,探险家们被发现,并遭逮捕。”

    扎布:“他们被带到哪里?”

    偌尔曼:“他们被押往那曲附近的一个阴暗的山沟,被看押了10天。最后到14日,数名官员带着诺加及其妻子来了。”

    扎布:“这个可耻的告密者,难道官员是带他夫妻二人是来对质吗?”

    纪蒲泰:“是的。”

    老人:“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竟然还有脸来告说!”

    纪蒲泰:“诺加向官吏们解释说,他与妻子在路上,遇到了一名英国女子。当他们获悉她将前往拉萨时,便试图说服朋措和本廷让她原路返回,但这两个西藏人都拒绝了。”

    扎布:“那官员们怎样对待二人?”

    偌尔曼:“听说这种事,官员们转向朋措,并粗暴地询问他:他成为英国女子的朋友已有多久?他果真要带她到拉萨吗?”

    扎布:“那朋措是怎样的态度?”

    偌尔曼:“朋措怎见过这样的世面。在官员面前,他战栗不安地苦了起来。安妮泰勒觉得这一切都过分了。她突然间站立起来,高声呼叫:‘难道这就是西藏的法律吗?’。法官们可不吃她这一套,向她投去几束威胁的目光。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下,她也再无其他办法,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让她感到了真正的恐惧。”

    扎布:“一身浩然正气的安妮,退缩了吗?”

    纪蒲泰:“这个小女子,顶天立地,一切都不能阻止她。”

    老人:“在这种时刻,她怎么着?”

    偌尔曼:“看到这个西方女子发脾气,西藏人一直保持沉默。官员们也有顾虑,唯恐触犯了外国人,只得非常惊奇地听这个漂亮的小个子白种女性训斥他们,并巧妙地以指控诺加作为反击。”

    扎布:“她真了不起!她是怎样辩解的?”

    偌尔曼:“她颇有心计,能牙利齿地声称,诺加偷了她的东西,并要求赔偿。”

    老人:“她可真会想!结果如何?”

    偌尔曼:“她虽然取得斗争的胜利,但后果并不如意,她还必须返回中原去。”

    扎布:“可惜!她还是没有达到目的。”

    老人:“那两个随从和诺加,西藏官员怎么处置?”

    纪蒲泰:“那些官员没有采取任何惩罚朋措和本廷的措施。可诺加偷走她的生活必需品,都退还了她,所损失的东西则用其他物品代替,作为补偿。另外,官员们送给她一些马匹,并允许她经由打箭炉地区离开西藏,以避开在黄河上游沿岸土匪们的肆虐的地区。”

    扎布:“这些官员是为了确保她的人身安全。”

    纪蒲泰:“返程的旅程更是艰难,因为当时,正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然而,他们却克服重重困难,在4月初,安妮和朋措到达了能遥望到打箭炉的地方。”

    老人:“那他们的心情,一定舒畅。”

    偌尔曼:“是啊,他们很惬意,那里到处是一片葱绿!”

    扎布:“他们总算是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

    纪蒲泰:“所以,安妮泰勒在日记中的最后一条记载,具有一种禅语般的心醉神迷。她很满意,通过这些新感觉而认为,近几个月的营养不良状况,在这种原始自然环境的天人合一中,反倒使一种普遍和谐变得更为强烈了。她感叹道:‘醋栗树!正在鲜花绽开的野杏树!田地中生长的小麦!青青的草……蚂蟥。’。虽然她没有到达拉萨,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啦!但经过这样一场生死的较量,她总觉得没有白来西藏一趟!”

    扎布:“她也算是探险西藏成功!”

    老人:“那她在西方世界,是否算是功成名就?”

    偌尔曼:“安妮泰勒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独闯西藏的功德很快传遍世界,在英国激起了极其强烈的波动,都把她视为当代探索东方的女英雄。在她返回一年之后,以至于一批青年传教士,在她的率领下立誓:‘为西藏而生死’。”

    扎布:“现在是否还留有那时候的东西?”

    纪蒲泰:“有历史证据。现存一幅她与其同伴们,在大吉岭的一座花园中的照片,其中的10名英国青年带着满足的表情穿着藏族衣袍,其姿态略有一点滑稽可笑。坐在中间的安妮泰勒,似乎对留在那里无法再前进而十分遗憾。”

    扎布:“是啊,在她的记忆之中,拉萨美好的憧憬今生是再难得一见!”

    老人:“那些狂热西藏的英国青年呢,他们到西藏了吗?”

    偌尔曼:“资料上,‘入藏先驱者’的传教区,仅持续了数月,那些青年后来便四散而去。”

    扎布:“他们都到了哪里?”

    偌尔曼:“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各自前往印度和中国的其他传教区去了。”

    扎布:“他们是受不了苦,忘记了西藏。连一个女人都不如,不算是男子汉?”

    纪蒲泰:“事实上,他们也未脚踏那里的土地。安妮泰勒则不会忘记西藏!”

    老人:“她才是英国青年的榜样!”

    偌尔曼:“可敬可喜的是,安妮泰勒与朋措返回了禁地,在春丕谷的亚东,开了一家小商店。”

    老人:“这个小女人胆大过男人,竟然敢返回禁地,也算是个圣女!”

    扎布:“她的小商店开到啥时间?”

    偌尔曼:“1903年12月13****还在那里。当时,有一支庞大的英国军队,和土著人在赴拉萨的途中,经过了则里拉山口。”

    扎布:“或许英国人入侵西藏有借口?”

    纪蒲泰:“这从历史上说,西藏和锡金自1849年起,就被置于英国人的控制之下。”

    偌尔曼:“如果说,俄国人对西藏感兴趣是不开否认的事实,他们首先是希望阻止英国人在西域立足。至于英国人一方,尽管他们通过班智达们搜集到了情报,但他们依然很不了解在喜马拉雅山彼麓所发生的事。随后,他们都有入侵西藏的意图?”

    纪蒲泰:“英国人在阿富汗历尽艰难之后,其排俄罗斯情绪化到一种传播俄国人背信弃义的行为。在那期间,英国人希望在西藏确保一个茶叶销售市场,在大吉岭举行了一系列的谈判。最终,英国人接受了中国人的认为西藏是大清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点,但他们根本瞧不起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团(由****喇嘛的首席噶伦率领)。西藏地方当局甚至未受邀请参加,与清朝谈判的条约签字仪式,该条约中规定了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有限贸易。”

    扎布:“这种歧视,藏人怎能咽下这口气?西藏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老人:“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儿!”

    偌尔曼:“这种谈判条约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西藏人不把这项条约放在眼里。他们阻碍英国人的经商,并拆除了英国人沿锡金和西藏边境一线设立的界桩。”

    扎布:“英国人也真猖狂!竟敢在中国的西藏边境私设立界桩?”

    老人:“他们的手也伸得太长?这事儿,英国人也不会善罢甘休。”

    偌尔曼:“为此,英国向清朝政府施加压力而作出了回答,企图使清政府约束西藏人。但清政府由于与日本的战争而大伤元气,几乎无手段和无能力顾及西藏了。”

    扎布:“那只有西藏人独自抗英了!”

    纪蒲泰:“不错。英王在印度的政府把这一事件,作为维护大英帝国威望的问题,强调必须表现出强硬态度。但伦敦为了不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