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三节 河图洛书 上 (第2/6页)
’横额的文王庙大门。面前各有一通石碑,东侧是‘禹碑’,又称‘岣嵝碑’,西侧为‘周文王羑里城’石碑。原建有文王庙,毁于兵乱,现在只剩了破壁残垣。令人心酸!” 喇嘛王:“可叹,可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竟能度过七年的牢狱之灾,囚禁岁月,他又是何等大度与超脱。他以坚强的韧性,身体力行,广阔的睿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忙里偷闲,与外星人交谈,与狱卒扯片,与百姓沟通,思路日渐清醒……胸有成竹后,埋首蓍草,推演六十四卦。他的思想被天地含括,又与宇宙相交融。” 喇嘛众臣:“周文王演周易,周易是否也象古籍所记,有文无图呢?” 喇嘛王:“古籍所记均有文无图,古籍没有原图,现人要想画出洛书、河图谈何容易!” 偌尔曼:“有文无图,那是何因?” 纪蒲泰:“也只能这样猜测,试想,秦始皇坑儒焚书,将先秦古籍的附图一并烧毁……此举罄竹难书!后世难以弥补?” 喇嘛王:“看来,《史记》上说种树卜筮之书不烧,未必可信。” 纪蒲泰:“历史记载也有疑问。此事,也只能这样推测,汉初,刘邦和萧何在入关之前,又把阿房宫里的藏书烧了一些。” 喇嘛王:“刘邦是个粗人,萧何是个书生,他怎会帮住刘邦干出这种焚书灭籍的事情?” 纪蒲泰:“那萧何也不情愿。据说烧之前,由萧何亲自拣了一遍,保留的残卷也主要是文字。后来,他觉得可惜,才凭老儒生的记忆,文字恢复了一些,图则很难再现。” 喇嘛王:“看来,刘邦也是个混蛋,造成了历史文献的缺憾,这种天大的遗憾!萧何也无力回天。” 纪蒲泰:“所以,先秦之前的‘河图’、‘洛书’是什么面目,历史的资料或图件是什么样子,也很难臆测。” 偌尔曼:“那‘河图’、‘洛书’是什么?” 纪蒲泰:“我的理解回答很简单。‘河图’是气象图,‘洛书’是判定方位的罗盘。” 偌尔曼:“你的推理有些过于简单。可《周易》为什么将‘河图’与‘洛书’编纂在里边?” 纪蒲泰:“古人作《周易》,把宇宙看着是大天地,把气象图看作小天地,为演绎大天地,故需‘河图’;占卜需要‘洛书’。” 偌尔曼:“问题是,‘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龙马负图出于河’,该怎样解释?” 纪蒲泰:“问题落实,所指为洛书刻石,与河图刻石之意。” 偌尔曼:“这不过是小意思,最重要的是,‘河图’、‘洛书’的总价值是什么?我得搞清楚呀。” 纪蒲泰:“这是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中国文化有记录的历史远在甲骨文之前的口耳相传,至少应从伏羲时代算起,估计距今约有八千至一万年左右;‘河图’、‘洛书’极有可能是伏羲时代创造的。” 喇嘛众臣:“有何根据?让我们信服这议题。” 纪蒲泰:“我的依据有道理,因为,伏羲时代的特征是,以记号作为记录的工具。” 偌尔曼:“那么说,中国的自然科学史,应从8000年前的伏羲时代算起。” 喇嘛王:“‘河图’、‘洛书’至少证明了这事情,远在四大发明之前,中国就有了两大发明,它们是气象和罗盘。这就是中华最早的文化?” 纪蒲泰:“大王的推断不简单!正因为有了文化,才产生了文字。” 扎布:“啥是文化?” 纪蒲泰:“我简单地说吧。所谓文化,就是来自人们平常的问话。一问一答就产生了知识,而知识的口耳相传,就是文化。” 扎布:“文化就这么简单易学呀?文字是什么?” 纪蒲泰:“文字就是远古人们心中想说的话,画成了图画,又逐步演变成文字,直至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文字。而在伏羲氏时期,那是就统一了记号,‘河图’与‘洛书’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偌尔曼:“有何根据?” 纪蒲泰:“我说服你的是,因为所用的记号是统一的。”他又讲道:“纵观中国历史,远古时期是古代记号时代,中古时期是文字时代,一直延伸到现在。而后现代,我预言将是新记号时代。” 喇嘛王:“今天我们看到的‘汉易’,已经是清人的辑录。这在流传期间,也是一桩公案。我特别指出,宋易的第一大发明则是‘河图’与‘洛书’的复出。” 纪蒲泰:“是啊,秦始皇将先秦古籍的附图一并烧毁了,‘河图’与‘洛书’是什么样子,后朝无人能拿出。谁料,一千余年后,北宋的郃雍却拿出来了‘河图’、‘洛书’的图件。据传此图件传自陈博之手。” 喇嘛众臣:“那‘河图’、‘洛书’可真有研究头!” 喇嘛王:“是得找出‘河图’、‘洛书’的源头。后来,经过了南宋大儒朱熹的认可,收入了他的易学专著《周易本义》。所以,后人今天才看到‘河图’、‘洛书’图。当然,北宋公诸于世的‘河图’、‘洛书’的真伪,颇有争议。” 纪蒲泰:“清代对《易经》的研究只是一时之盛,而且著作甚丰。有人收集解易之书达1700多卷。但清人主要是对‘汉易’、‘宋易’的整理、校勘与考据。” 偌尔曼:“这就让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题。那易经究竟是啥意思?” 纪蒲泰:“我现笼统地告诉你。《易经》是什么?在众家之说中,有两家最具有代表性。自然科学家说《易经》讲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家说《易经》讲的是社会科学;这两种科学家有都视为《易经》为哲学。古代,儒学特别是宋代的程朱理学以《易经》为范本。老庄为鼻祖的道家以《易经》为源头。佛家的大多数主张能从《易经》中找到根据。” 偌尔曼:“任何一种学说道理都会有依据》” 纪蒲泰:“所以,在中国,今天的人们中有人称《易经》,为应用学、预测学、决策学等等不同论点。” 偌尔曼:“这样看来,《易经》真是yin涩难懂,它似乎什么都是,包罗万象,解开其中秘密,可又什么都不是,似乎不是说一个专题,未说明什么问题?它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值得那么多人研究阅读!” 纪蒲泰:“要说《易经》这部书,它是由不同时代的多个作者逐步完成的书。” 喇嘛近臣:“你具体说明,它最早产生于什么时代?” 纪蒲泰:“大家都想知道呀?据传,最早由伏羲氏创立了先天八卦,后来由距今三千多年的周文王(西伯候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并推演出六十四卦。还写出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因此,《周易》一书至此初成,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喇嘛王:“我研究《易经》得出经验。汉代以前,此书只称为《周易》,一直流传到了西汉,儒学家才将《周易》与《诗经》、《书》、《礼》、《乐》、《春秋》等奉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