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三节 河图洛书 上 (第1/6页)
在座的人一时无语。都在思索着心中的故事,以便参加讨论,回答木里王提出的话题。 纪蒲泰:“关于《河图》《洛书》的秘笈,我想再重提。” 喇嘛众臣:“那好哇,我们都希望你再解释这个中华文化的千古之谜?” 喇嘛王:“是啊,有史以来,人们只是传说有《河图》《洛书》流传于世,可既不了解其具体图像,也不清楚基本内涵,更对其原始用意及历史传承的渊源,知之甚微,颇感神秘,而不晓其表述的什么涵义?” 偌尔曼:“正因为河图洛书似天书,它隐讳难懂,那河、洛天书究竟说明了什么?谁能回答得清。” 外交大臣:“解铃还得系铃人,既然蒲泰旧话重题,那还请他解释。” 纪蒲泰:“河图、洛书源之中国文化的古老传说,它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不解之谜,值得人们深思。” 喇嘛王:“我也再补一言,相传,伏羲在世时,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神龟出自洛水负洛书。这传说意指河图、洛书是天,或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 偌尔曼:“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若按人们现代知识的常识,很容易把这一传说当作远古神话,而不去深究细想。” 喇嘛王:“可中国古人却深信不疑。” 喇嘛近臣:“那是何人提及此事,也好让我录记。” 纪蒲泰:“中国古书《易传》,最先论及《河图》《洛书》与《易》的关系,也只有10个字:‘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喇嘛王:“孔子说过:《易经》的起源与河图、洛书有关。但河图、洛书究竟表述了什么,河图、洛书和《易经》有什么联系,恐怕孔老夫子也没说出什么个所以然来。” 纪蒲泰:“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易经》也很神秘,它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政治、宗教、天文、地理、历法、医学、民俗、玄学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河图、洛书与《易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才显示出它的神秘。” 喇嘛王:“所以,我不得不作它想。远古的河图、洛书是谁作的?圣人指谁?” 纪蒲泰:“所谓圣人‘则之‘,是仅以画卦,还是借以系辞?莫所确证。圣人是谁?是伏羲、神农、黄帝、大禹、还是随后的文王?众说纷纭,是指何人,莫是一衷?无人能定。” 偌尔曼:“那河图、洛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图形?” 纪蒲泰:“具有关研究者的成果,大意是说:河图、洛书是一对相关联的图形或数阵。所表示的其结构简捷、精巧。很值得思考,其中蕴藏有宇宙奥妙之大道。” 喇嘛王:“啊,你语出惊人!确实让人难以置信。芸芸众生之中,谁能够有如此高深的智慧,高超的思维,把天下的道理浓缩绘成一对图形。那他可真是天下第一英雄!” 偌尔曼:“这古老的传说,确实给我们留下了不解之谜?” 纪蒲泰:“是啊,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否定这一传说。” 喇嘛众臣:“那你就说说,从古至今人都怎么说?” 纪蒲泰:“汉代名儒刘歆说:‘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孔安国则加以区分说:‘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汉代经师郑玄引用《春秋纬》说:‘河以通乾天苞,洛以流书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随后还有人著书立说,我在此也不一一都说。 喇嘛王:“虽然古人著书多篇,同样未能回答河图、洛书同易理的具体关系。所以,贫民百姓就更不明就里。” 偌尔曼:“看样子,大王还是对此有自己的主意。” 喇嘛众臣:“是啊,请大王明示,也开顿我们之愚?” 喇嘛王:“河图、洛书的出现,古人认为是天赐祥瑞,预示着圣人的出现,国家的兴盛,百姓的福安。我认为就这么简单。往下我要听听蒲泰的意见,好把我的理解补充完。” 纪蒲泰:“在古代,河出图、洛出书被认为是一种祥瑞,如麒麟出,凤鸟现一样。它被视为天下太平,国富民安的治世征兆。” 喇嘛王:“因此,河图、洛书历代皇帝无不大书特书,无不大造此‘祥瑞’赐福,以示天意所归,万民所宗,粉饰盛世太平。” 偌尔曼:“即然它被古人奉为祥瑞不可多得的东西,我还想知道它更多的来历?古人对此都还说了些什么东西?” 纪蒲泰:“古代有许多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早有《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稍晚有《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接下有《墨子非攻下》:‘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还有《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其余有关此书,我还未见到,所以,更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偌尔曼:“先前,我只知道中国人,称《易经》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天地间罕见的奇书’。听了大家的讨论,我也学了。那还有《周易系辞上》:‘河出书、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我已牢记心里。” 扎布:“这家伙真能,还活学活用。” 偌尔曼:“古为今用,中为洋用。你们看我学得中不中?” 外交大臣:“这法国佬真聪明!也算是半个中国通。” 喇嘛众臣:“他是有些本事!不然的话,怎会认得那么多汉字。”。 偌尔曼:“我有几个问题,供大家解析?” 纪蒲泰:“请讲。” 偌尔曼:“从中国这些传说来说,历史上河图、洛书可能不至出现过一次。它究竟是什么,史书上也没有一部能说清楚,甚至连极其粗略的描述也没有?” 纪蒲泰:“‘河图’、‘洛书’的名称,刚才所说的《易经》曾有过提及。《周易系辞上传》,就象现在论文中提及附图一样。古籍《礼记》与《论语》上亦有‘河图’,‘洛书’的名称。但均有文无图。” 偌尔曼:“《易经》我似懂非懂,《周易》,我更是朦朦胧胧。你可否给我指点迷津?” 纪蒲泰:“要说周易,成书还真不容易。” 偌尔曼:“这是何意?” 喇嘛王:“因为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地方,是中国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 偌尔曼:“啊,竟有此事?” 喇嘛王:“文王就关在那里。创立了周朝800年基业的周文王,就是在监狱里面壁7年,演绎出了六十四卦,绵亘了中华民族以后三千年的历史。 纪蒲泰:“我考察过羑里城遗址,那座国家监狱在安阳城南30里,在一片麦田里,突兀地现出一座高处地面的平台。这座高出地面5米的平台,南北长106米,东西宽103米。走过写有‘演易坊’的石牌坊,就是题有‘周文王演易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