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零回:与己利否论好恶;相生相克用制衡 (第1/2页)
话说,御军台议事,代主座一职的妘洛依据战情而初步部署了全盘之后,甲字战区都督、太阁刘秀遂令御军台诸阁台商议,各述其见。 御军台原本有九人,而今汉中王被罢免,而改任乙字战区都督。 邓禹以阁台身份任乙字战区御史,并兼乙字战区直属支援部队主将。 另一阁台来歙任午时军团监军,并在邓禹外出之时临时代战区御史一职。 且说,御军台在甲字战区辖地,两者议事帷帐常相邻,故而兼任乙字战区都督、子时军团上将等职的诸位阁台可两边兼顾。 而乙字战区却是不然,传送消息尚且不易,更休说同帐议事,因此凡是调入乙字战区的阁台实则已不再出席御军台帷帐议事,御军台决策自然亦是未曾参与。 如此说,御军台实际入帐阁台为六人,分别是刘秀、妘洛、冯异、岑彭。 代渔阳郡守彭宠成为幽州代阁台的吴汉。 代真定国真定王刘杨成为冀州代阁台的耿纯 当下情况是,邓禹、来歙尚在名列,且不去论,而刘嘉已被罢免,因此至少得另进来一人补缺。 槃凰阁乃是战时最高决策机构。 时至今日,有刘秀、妘洛、邓禹、吴汉、耿纯、冯异、岑彭、刘嘉、贾复、来歙、朱佑、陈俊、鄧奉、贾览、任光、邳彤、臧宫、王霸、祭遵、铫期、马成、傅俊、李忠、万脩、坚镡、刘植、彭宠、严宣、盖延、王梁、耿况、耿弇、寇恂、景丹等三十四名阁员,可谓是重要人物皆入阁。 且说,槃凰阁阁员众多,各司其职,难以常聚,而战情瞬息万变,故而槃凰阁特设御军台,代之统御军政民,专司决策,行使最高之权,因此说来槃凰阁虽不常聚首议事,实际上却是最高决策之处,而以御军台代之。 且说,阁台人选事关重大,故而槃凰阁太阁刘秀召集槃凰阁全体议事,阁员能到者皆到场。 且说,槃凰阁阁员以河北之冀幽二州与中原之荆豫二州人氏为多,几番博弈之后,终是未能达成一致,只得暂且空缺御军台这一此名额,且不去提。 却说,此次御军台议事毋须多言,依旧是六位阁台入席。 议论之后,诸阁台对乙字战区并无甚分歧,此战区一则有名无实,所辖地域皆在他方势力之内,因而此战区必须真刀真枪一尺一寸夺占敌土。 二则是辖下军团乃是以汉中军为主体,而御军台直属支援部队是刘秀麾下精锐组成,故刘秀以全局为重,一言即出,其帐下将领无论是荆豫旧部,或是入河北之后相投者,皆无异议,而冀、幽二州割据,也即是现归刘秀的河北实权者刘杨、彭宠其部见刘秀分兵到乙字战区,如此则冀、幽二州兵马在河北更有利,何乐而不为,故而赞成之。 且说,幽州渔阳郡吴汉、上谷郡耿弇分别任子时军团上将军与监军,而冀州却无人出任军职。 真定王刘杨闻报,甚是不满,幽州小小郡守的部下尚且有如此礼遇,而自己堂堂汉室宗亲、刘姓藩王的外甥却无带领兵马之权,甚觉屈辱,遂遣使飞马入邯郸拜见刘秀。 刘秀本是考虑自己迎娶了真定王外甥女郭圣通,为了避嫌,故而做出如此决定,原想真定王乃定然明白此中道理,且做为一方藩王必然大开大合不计较,却不曾料生出这般事来。 且说,灭王郎、击谢躬,冀、幽二州出兵相助之外,冀州真定王供应兵器战甲,幽州彭宠、耿况二郡支援粮草马匹,皆是鼎力相助,为平定河北立下汗马功劳,或许真的是考虑不周。 就在刘秀为难之时,冯异请命辞去甲字战区御史。 说起冯异,其性宽厚谦恭,每每得胜回来,诸将多有表功,而其则是独坐大树之下默默不语,故而将士们称其为‘大树将军’。 这时见冯异诚恳让官,刘秀甚是动容,本欲封侯以弥补之。 冯异却言封侯拜将当用来表彰战功者,如此神器不可轻易授予,否则便失去份量。 刘秀闻言作罢,从此更加礼遇这位爱将。 甲字战区御史遂改由耿纯担任。 却说,御军台议罢乙字战区之事,接着议甲字战区战略部署,此时出现分歧。 荆豫阁台支持以抚剿并行,战术以武力打击为主,战略以降服招抚为主,收编流亡军精锐,裁撤余部,改兵为民,分地耕荒。 冀幽阁台坚持让流亡军离开河北,即日起切断流亡军粮草来源,分割其兵马,严密监视,限时撤离,未按时出境着以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