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多事之秋 (第1/2页)
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萧杀的季节。对于后夷朝廷和商山君来说,8629年的秋天,只有萧杀,没有收获,整个渭州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就连秋风中都带着压抑和萧瑟的气息。 在后夷北部,赤老虢挥师北上,势如破竹,攻城陷地、斩首无数的战报雪花一般飘到商山君的案头,可是商山君心中却提不起丝毫的喜悦,盖因东东儿自知不敌,早已做好了准备,直接放弃了自己的基业,带着接近五十万匪兵分为九路南下避祸。可是隆北起义军放弃了与后夷官军主力硬拼,却不等于他们战斗力低下,对于镇守各地的官军和民团来说,隆北起义军强大无比、不可抵挡,所以看似他们在一路溃逃,实际上他们的地盘从未缩小,只是区域在不断变化,而且随着他们经过的地区越来越多,他们的总兵力像滚雪球一样急速增长,如今业已扫荡过后夷朝廷控制的绝大部分区域,就只差兵临銮京了。另外,隆北起义军所到之处,不遗余力地打土豪、分田地、掠资源、充兵源,在他们走过的地方,地主豪门无不家破人亡,百姓却深受其利,即使赤老虢的军队马不停蹄地赶过去收复了失地,灾难已经造成、祸患已经埋下。 隆北起义军劫掠财物粮食,仅仅是针对那些被他们灭门的地主土豪,对于百姓不但秋毫不犯,而且分粮分地、接济贫苦,尤为难得的是,在仓皇逃窜的前提下,抽出军医给百姓免费治病、调拨士兵给家无壮丁的农家犁地收割,对比赈灾迟缓不力、作风高高在上的后夷官吏,受了隆北起义军好处的百姓都把他们当成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加上隆北起义军着力宣传后夷朝廷的贪腐不公、竭力宣扬推翻旧制建立崭新世界的理想,许多穷苦百姓都被点燃了改天换日获新生的希望,宁愿背井离乡的追随东东儿打天下,更夸张的是,一些未成年的孩童接受了隆北起义军的思想,竟然在一个叫做王小二的放牛娃的组织下,自发的成立了一支少勇军,虽然由于成员年纪幼小,既没有正式加入隆北起义军南征北讨,也没有有效的组织和训练,而且除了协助隆北起义军打天下、解放受苦受难的渭州百姓这一宏伟目标,就连统一的指挥都没有,战斗力极其低下,但是正因为组织松散,这些孩子的主动性被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他们一个个立足乡里,三五成群甚至单独行动,或者偷偷替隆北起义军通风报信,或者蓄意破坏官军需要通行的桥梁道路,或者借口带领官军抄小路将官军带入死路一条的深山老林、沼泽峡谷,或者偷窃、焚烧军粮,或者给官军提供假情报,或者偷袭暗杀官军,手段不一而足,给后夷官军带来了不少困扰。 由于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民间私兵,加上限于年纪,少勇军的生活阅历严重不足,他们的计划最开始还占了后夷官军始料未及的便宜,展开顺利,等到后夷官军警醒过来,加紧防范,少勇军的这些小把戏十有八九都会被及时识破,对官军造成的实质性伤害并不大,但问题是这些孩子年纪太小,出身又低,几乎没有一个读书识字的主儿,既不像成年人瞻前顾后、考虑后果,又严重缺乏冷静的心态和逻辑分析事理的能力,一经蛊惑、认定死理,便满怀热血、激情澎湃、悍不畏死,明知行动九死一生也毫不退缩、前赴后继,而且动不动就选择与敌协亡,弄得追击隆北起义军的后夷官军疲于应付、头大无比,看见小孩子就躲,个别脾气暴躁、屡次吃亏的底层军官甚至私下下令格杀无故接近官军的小孩,商山君闻讯后,第一时间便颁旨严禁各级官军主动攻击百姓、违令者斩,可是搁底层将士那里,上头轻描淡写说两句不得滥杀、亲民爱民就算完了,自己却要拿性命去体验善良和克制的代价,这种屁话左耳进自然右耳就得出去,鉴于不听皇命、阳奉阴违的将士群体庞大,商山君那句“违令者斩”也就成了空谈,严刑酷法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杀百儆一,也没有哪个军官真敢执行杀百儆一的命令,那不得严肃军纪,而是逼迫军人哗变!可是如此一来,军民之间的矛盾就无可避免的激化起来,再胆小怕死、自甘盘剥的老百姓,摊上自家孩子无辜惨死的事儿也无法视若无睹、置若罔闻,就算不敢立即拔刀相向,离家投奔隆北起义军矢志报仇或者暗地里替隆北起义军通风报信的人却是越来越多。过了不久,北方又复传出后夷官军嗜吃童子脑髓的谣言,一时闻者侧目、民怨沸腾,弹劾赤老虢御下不当的奏折日渐增多。 一方是群情激奋的百姓,一方是倚为长城的名将,若是太平岁月,再优秀的将领商山君也能知道取舍,可是如今烽烟四起、将才奇缺,商山军还真不知道是安抚老百姓重要还是维护赤老虢重要? 更糟糕的是,渭州北方诸郡因为隆北起义军的策略出现了大量归属难以确定的土地。隆北起义军每经过一个地方,就杀光当地的地主豪强,重新分配土地,等到后夷官军追上来,立即不战而逃,留下一大片无法归还原主的土地,赤老虢武勇有余,却没有一丝半豪的理政能力,这堆麻烦一股脑儿全部原封不动的扔给了商山君。这些土地放在隆北起义军手里,是收买民心的好东西,可是商山君拿到就头疼了,怎么办? 原主已经死光了,总不能任由良田荒废吧? 收归国有?这些土地现在分散在无数农民手中,一旦强行收归国有,被触犯了切身利益的农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如果现在后夷国力昌盛,朝廷有轻松镇压叛乱的能力、百姓丰衣足食自惜羽毛也就罢了,偏偏如今三大千户已经暗起异心、北地刀兵不绝,以渭州之大,竟是没有一处净土,就算是还在朝廷控制之下的几个郡,刚刚丰收的粮食也因为隆北起义军四处流窜掠夺而损失惨重,原本指望秋收之后可以缓口气的目标顿时化为乌有,百姓饥寒交迫、朝不保夕,奉行安抚救济之策能否稳定民心、防止暴乱都还不知道,还敢与民争利? 默认现状?难道国家土地的分配是东东儿说了算?难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