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文武双全 (第2/2页)
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当即,他便就心生了欢喜之色。 当张贵妃读到第一首情诗的第一句——“花想衣裳云想容”时,便就喜上了眉梢,颇有兴致地默念了起来。大抵用了一刻的功夫,她一口气默念了三四遍,便就爱不释手起来。当下,喜上眉梢、到心底的张贵妃暗自思忖道:我以为只有那曹植能够写出辞藻华丽、意境优美的诗歌来,就连前朝的谢灵运都难以比肩。没有想到的是,在当世的隋朝,竟然还有人能够写出诗情跟曹植比起来都毫不逊色的诗歌来。更为让自己叹为观止的是,这所写的字迹也是奇诡险秀,书法用的是颇为精妙。 站在一旁的隋炀帝见到方才还对他冷眼相对的张贵妃,爱不释手地看了好一番自己递上的那宣纸上所写的三首诗歌时,便就喜形于色。他便趁此时机,向张贵妃说,这三首诗歌,是他前几日为专门为她所写,在润色了好几遍之后,便就让写字体绝佳的“御书房行走”手抄下来的。听到隋炀帝自夸自雷了一番后,被突如其来的这三颗逃逸炮弹给打的冲昏头脑的张贵妃,根本就来不及多想,突然觉得平时日只会与她饮酒作乐的隋炀帝,此时此刻,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起来。此时的冷美人张贵妃,如同花痴一般地端详着隋炀帝。 待还是略感大腿血渍之处有些疼痛的隋炀帝,便坐在对面不远处的一个椅子上,伸手握着自己的大腿来。此时,已经对隋炀帝心生敬佩之情的张贵妃,一改往日对隋炀帝地冷言冷语,立马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娘子。张贵妃赶紧招呼起愣在一旁的两个大电灯泡——秋菊和冬梅找来药匣子,她亲手为隋炀帝大腿被她掐出了血渍自处敷上药物,小心翼翼地包扎起来。隋炀帝见到张贵妃此时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切,激动和感动交加在一起,眼泛泪光。 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于这个往日如同铁杵的张贵妃,此时此刻,被隋炀帝给磨成了一根小巧贴心的绣花针。此时此刻,颇感欣慰的隋炀帝,便暗自对给他出这三首情诗的李世民赞不绝口道:李世民啊,李世民,你果然是个不可多得人才。若是李世民早几年留在自己身边的话,说不定,张贵妃早就跟自己郎情妾意如胶似漆了。朕方才也不用受这个皮rou之苦了。不敢怎样,这次,自己总算是俘获了张贵妃的芳心,这头等功就记给李世民。 待好了伤疤忘了疼的隋炀帝,跟终于被他俘获芳心的张贵妃,从半晌午的烈日骄阳,到傍晚时分的日暮西斜,二人在室内,除了在晌午头上,二人一起用过了一次午膳外,几乎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张贵妃芳香四溢的**榻之上“猜枚”,卿卿我我了一整日。当已经累的是筋疲力尽的隋炀帝,见到窗外已是夜色降临,便这才想起了被他安排在御书房挑拨奏折的李世民来。他也想趁此空当休战片刻,即便他是老当益壮,一直攻城略地的话,恐怕身子骨也是吃不消的。正所谓男人是牛,女人是地,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在地上的牛。对于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共计三千佳丽的隋炀帝来说,他可不就早早就**丝在这一课树上。
于是,早已经是大汗淋漓的隋炀帝,便借故说是处理公务,趁机脱身而去。待他回到了御书房,见到李世民刚好已把早先堆积如山的奏折,给分门别类地摆放成了四摞,整整齐齐,看了起来就觉得让人舒服。当隋炀帝对李世民今日所做之事,毫不吝惜地夸赞了一番。并且,他还大喜过望地用了那三首情诗讨得了张贵妃芳心的喜讯,说于了始作俑者李世民听了一番。欣喜不已的隋炀帝,当下便就向李世民允诺,从今日起,他可以自由出入如意公主的寝宫,不必经过他与皇后的批准。还说近期就找一个黄道吉时,为李世民和如意公主cao办婚事。 听闻此言的李世民自然是暗自狂喜起来,暗自心道:看来,自己选择护送如意公主返回皇宫,是自己做出的正确决定。这不,自己帮助隋炀帝擒获了张丽华,而自己也即将把如意公主纳为自己的妻室。以后,自己可就是令这全天下的青年们羡慕嫉妒恨的驸马爷了。而且,这如意公主也是一个美人胚子,自己长的也是俊朗。等到拜堂成亲以后,在人前人后,都是令人艳羡的一对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而且,自己日后定会加官进爵,前程似锦,一片光明。 仅此一事,疑心颇重的隋炀帝,却秉承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对李世民信赖有加,颇为器重。而当初还是隋炀帝面前的大红人还被封为“天宝大将”的宇文成都,却是备受冷落。原本隋炀帝有意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如意公主许配给了宇文成都,可待李世民进入皇宫之后,非但没有因为引诱如意公主擅自离宫而受到任何的惩罚,反而是受到了隋炀帝极其的器重,一时之间,在满朝的文武百官面前,四品官职的“御书房行走”李世民,风光一时无二。这却让嫉妒心颇强的宇文成都,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不,应该是恨在骨头里才对。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词不当,应该是,一个人好,不如哥俩好。跟随李世民前来都城长安的四弟李元霸,拥有一身的好武艺。在李世民的大力推荐下,隋炀帝听闻李元霸的武艺高强,便就让他跟宇文成都大头一番。几十个回合下来,二人沈使尽浑身会的解数却打了一个平手。于是,这让隋炀帝大喜过望起来,暗自欣喜若狂地揶揄起李渊来:李渊啊,李渊,你真是我的好表兄,你的这两个儿子不好好地待在你的身边,反而跑到朕这里来了。朕见他们个个都是人才呐,你的二儿子李世民,文比曹子建,是一个能文的才干;你的四儿子李元霸,武比关于长,是一个能武的将才。他们一个能文一个能武,二人齐心协力便就是文武双全。我这个做表弟的,改日要感谢一番呐。 当下,隋炀帝便封赏李元霸骁骑校尉,统领内宫的羽林侍卫。这下子,原本统领整个皇宫羽林侍卫的宇文成都,就此便在隋炀帝面前失了势。不仅如意公主被突然杀出来的李世民给抢了过去,就连统领内宫羽林侍卫这个令人艳羡的肥差事,又被跟他打了个平手的李元霸给夺了去。这接踵而来的双重打击,对于宇文成都来说,简直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呐。当对于李世民和李元霸来说,他们哥俩却从离开自己的父亲李渊身边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从官宦之家的公子哥,立马就晋升为有官职官衔的“官二代”了。而且,一时之间,他们都成了隋炀帝跟前的红人。 有句老话说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虽然隋炀帝杨广跟唐国公李渊之间心有芥蒂。但是,自打隋炀帝登基称帝后,每次派遣李渊去四处镇压叛乱,每次俱都是旗开得胜,为他稳定住了这个大好的江山。每每念及至此,隋炀帝还是打心底里把李渊这个表哥视为自己人的。自然,对于李渊的这两个一人能文一个能武的儿子,隋炀帝自然是要比宇文成都高看一眼的。再怎么说,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父子都是秦朝皇族的后裔,即便是后来在他争夺太子之位以及顺利登基称帝,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他的眼里,却是一直被视作“外人”的。在隋炀帝看来,既然“自己人”前来辅佐于他,为何还要继续来依附于“外人”呢?不言自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