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义为本 (第1/2页)
公元二零一年,八月夏,秣陵王宫 夏日炎炎,虽然是下午二三点的时刻,太阳已经向西倾斜,但也只有稀疏几只勇敢的鸟雀从天空匆匆飞过,为躲在树荫下的族群寻找傍晚时分觅食的地点。这正是这个季节最残酷、最炎热的时间,即使不是每日正午这最炎热的时分,也依旧炎热的让人和动物退避三分。竹林内,阴凉宜人,一批鸟雀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议论纷纷。根据各自祖上流传下的经验,或是自身往年的经历,相互间争论着这般鬼天气还会有多少天才会休止,重新变得清爽宜人起来。 在这般炎热的天气下,也唯有知了叫的最欢。它们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地看着,往日的天敌,在烈烈日光下耷拉着脑袋,一派萎靡不振的模样。一边痛饮着甘美的树汁,如同欣赏美景般用幸灾乐祸的眼神将一切收在眼底,一边挑衅似的把欢快歌儿嘹亮唱响,勃勃充满生机,好似巴不得太阳再酷日些,最好将天敌们都烤焦才好。 这时,御花园中,一阵琴音悠悠传来。舒缓的音符,带着一股优雅的清香,好似山间淙淙流过的清泉,叮叮咚咚,带着沁人心脾的清凉,让人那颗炎热夏季所带着的燥热内心,渐渐如天际的白云,在清风徐拂下,泡在清凉惬意中,舒卷自如。 正当琴音悠扬自得时,一阵爽朗的声音从凉亭中传来,道:“子布,公瑾,孤这嫩芽炒茶味道如何?” 周瑜仿佛陶醉在琴音之中,一脸的痴醉,道:“好茶!清香四溢,如琴音悠扬,味道甘美,似琴声绵长,这好茶就如好琴,宛转动听,悠远绵长,让人沉迷而不可自拔。” 张昭也中肯的点头称赞道:“清香扑鼻,入口甘美,香而不浓,淡而不薄,义之一道,不过如此,其中禅意,真是深厚。” 孙权抚掌而笑,道:“公等所述,都是精辟之言,虽各自着重不同,却都阐述了此茶的真意。” 说到这儿,孙权却话锋一转,道:“只是公等只论此新艺所制之茶,却未免难逃桎梏。如今孤等三人能在这炎炎夏日中,不为外界纷扬燥热之气所扰,在如初秋般清爽宜人的环境中听琴品茗,一切都离不开这凉亭的功劳。” 周瑜本就是个七窍玲珑心,闻弦知雅意,知道孙权这是话中有话,遂笑道:“大王,有话不妨直说,这里只有我和子布,都不是外人。” 张昭虽没有周瑜那么聪明绝顶,但也绝不是迟钝之人,被周瑜这么一点醒,这才恍然大悟,心道:合着您邀请我们来品茶,不是为了炫耀这新茶艺,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既然如此,那您就不妨直言。于是,张昭也是含笑看向孙权,下颌微点,那意思仿佛就是在对周瑜的话表示赞同。 孙权见周瑜、张昭意见统一,只好直言道:“如今唐国新设的爵位,就好比这茶。而唐国的贵族就好比这品茶的人。茶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茶本身,同样也取决于品茶的环境如何。若是处在这凉亭之中,当然让人感觉到的是清香甘美。可若是处于这凉亭之外,炎炎烈日之下,却不知两位还能否品出清香甘美的味道。是以,如果说孤和你们都是唐国这潭池水中的鱼,那么百姓就是这池中的水。我们的生存取决于池中水的多少,水多才有足够的空间养鱼。同时我们的生存也取决于水的温度是否适宜,若是其中有小部分鱼肆意妄为,把这池水搅得浑浊不堪,那我们中很大一部分将遭受池余殃,窒息而亡。甚至民怨沸腾之下,酿成如同秦末一般的苦果,让这池水沸沸guntang,如同煮开锅的热水,高温之下把自三皇五帝以来一直断断续续传承不绝的各国古老贵族,涤荡得一干二净。孤在想,这样的局面,肯定不是孤想看到的,也不是卿等愿意见到的。所以,孤就在想,孤能否也能如建造这凉亭一般,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依旧能够如春秋一般,品尝到茶的清香甘美。” 张昭见此,就劝孙权道:“大王有此雄心,臣甚是欣慰。盖世间万物,皆不能脱离仁义之本,若大王能修仁慈之心,持大义之本,由己及人,为万民表率,将仁义推行于天下,又如何不能得万世传承。” 周瑜听了,也觉得在理,不由的微微点头。 孙权见此,道:“子布此言在理,人之初,性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