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翁同和的决定 (第1/2页)
翁同合家在京城,那绝对是家大业大且又是名门望族的豪门大户,有“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的美誉。 不过**总被雨打风吹去!翁家兴旺发达到现在,已经是那什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也就只剩下翁同合这一位状元帝师在勉为其难地独撑着翁家偌大的门面。 所谓一门四进士,也就是翁家有四位族人考取了京试的功名,其中三位还金榜夺魁,当了状元郎。 但现在翁同和老爹翁心存这位状元,已经那个啥,去了。另外一位状元郎也就是翁同和的叔叔,实际上却是位脑残人士,患有小儿麻痹症这类的病。 是故这位翁大叔,虽高中状元,但却并不能在朝廷供职。因为这位状元郎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不过他金殿会试那天却正好是那什么很清醒很清醒状态,而且还发挥得极好,如有神助,故而高中了状元。 可见老天爷还是很关照翁家的。绝对是老天开眼,才会有此等不可思议大好事落到了翁家身上。 至于翁同合那位巡抚哥哥翁同书,就别提了!这小子在咸丰末年干了件在太平军进攻他所巡抚属地时不战而逃的丑事,丢城失地,丧权辱国,被曾国藩老大狠狠参奏了一把,于同治元年被锁拿回京,判了个斩监侯。 好在那时候翁同和老爹还在,所以这事经翁同合父子二状元拿出吃奶的劲,才总算把这位哥哥的死刑,给免了,改成谪戍新疆,也就是发配流放到刘锦棠那里去了。 后来这位翁同书大哥,虽有重大立功表现,又得封赏,甚至官复原职,但却已经在同治年间就死在了边疆。官复原职云云,只是死后哀荣而已。 是故现在偌大个翁家,等于就只有翁同和这一位状元郎帝师顶着。他这一发神经病,当然把翁家上上下下全都给惊吓着了。 不过也不能怪人家翁老师今天要发神经病。 因为刘清同学今天这石破天惊的一问,太突然!也太震撼这位翁老师的心! 皇上少有大志,且聪慧好学,这对翁同和这位帝师来说,当然是大好事。 但却当然同时也让这位翁同帝师心里有种莫名而巨大的惊恐。 要知道翁同和可不比刘清,他对大清目前的政局,可以说看得很清楚很清楚洞若观火。 翁同和知道,自己这位皇上学生,要想亲政大清真正掌握国家权力?那绝对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关键是太过漫长! 漫长到自己这位好学生只要能循规蹈矩,谨慎小心,在他老爹醇亲王不死的前提下,应该也许还是可以等得到这一天的?但是自己这位帝师在有生之年只怕都不一定可以等得到这一天的到来。 毕竟慈禧现在只有四十岁出头,而已!而翁老师比慈禧的年龄,还要大上五六岁。 所以翁老师对自己这帝师能不能熬出头?能不能等到自己这位好学生真正亲政大清而师凭徒贵在朝中大受重用从而干出一番伟业?心里是持悲观态度的。 因为他还教过一位皇上学生,叫做同治。 同治同学长大后,虽然亲政了那么一两年,但是那所谓的亲政?哎!不提也罢!跟没亲政区别还真不是很大。 而同治同学还是人家慈禧的亲生儿子,比光绪同学可有优势多了。 但同治同学最后都只落得这么个下场亲政等于没亲政,可想而知这位光绪同学将来要想真正亲政大清夺回帝权?不等到慈禧她老人家主动放手或是不得不放手死翘翘后,是绝无可能实现的事。 这当然让翁老师心里时常感到愤懑不平,为学生,也为他自己。 因为学生不能拿回帝权真正亲政,帝师当然也就无法真正得势一展抱负。 第一个学生如此,第二个学生更是如此!帝师心里能不窝火吗?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对此翁老师脑子里还是有很清醒认识滴。 所以他现在只好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慈禧她老人家将来老得无法理政或是那个啥光荣了以后,自己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把。 这希望虽说渺茫,但总比没有希望好吧?再说即便自己这帝师今生不能得势,不能一展胸中所学,但是只要能培养出一个千古圣君?就还是可以那什么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滴! 这当然是翁老师心中那什么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想法。 不过翁老师在今天之前,对这种想法,还真是已经很认命很认命了。 心说就这么招吧,反正自己虽然有可能走在西太后前面,但是自己那位好学生却应该绝不会走在西太后前面!早早晚晚总是可以真正亲政大清滴!到时候只要这位好学生追认一下自己这位帝师的功绩,也就可以了!还是很有面子去见九泉下那些列祖列宗滴! 可刘清今天这石破天惊的一问,无疑把翁老师心中这种已经很认命很认命的心态,给重重地砸了一下。 虽还没有完全砸烂,但却当然也已经砸出了不老少裂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