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典学有成 (第1/2页)
翁同和老师这一讲什么历史上天才少年的小故事,就讲了好几天。 在刘清的感觉中,则是觉得翁老师恨不得像是把我国历史上所有天才少年的故事,都他娘讲完了!但却始终都没有提什么亲政的事。 这当然让刘清听着听着心里就开始禁不住有点小着急。 不过刘清心里也很明白,提前亲政这事?绝不是那什么很容易就能想出什么好招滴!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 是呀!这大这难的事?总得容人家多考虑几天吧? 于是刘清只好继续耐心听讲,心里琢磨着翁老师估计还是在想招,但却还暂时没想出什么好招,或是还没有想成熟。所以才临时改动教学内容先把这些少年天才的历史典故,讲给自己听,以启发自己的智慧,让自己也跟着他一起在这些历史典故中寻找灵感,共同想招。 但是就在刘清又开始沉下心来听这些天才少年的历史典故时,翁老师突然又把教学内容大大一改。 这次翁老师不再讲什么历史上天才少年故事了,而是开始讲什么本朝历任帝王的言行举止,以及那些什么很无聊很无聊的诏书诰命圣旨类知识。 这可就不是什么小故事了,是说明文而不是记叙文,内容枯燥而乏味。 而且翁老师这一讲,就又是老多天!把刘清整得不行,每天都是强打精神听,学习表现直线下降! 不过翁老师对此也不批评,而是就这么不温不火地讲下去,静观其变。像是下定决心现在就要教会刘清怎么写圣旨下诏书以及怎么看折子处理政务一样。 尼玛!不会是翁老师真指望咱以后自己动手写圣旨下诏书吧?这圣旨?不都是那什么有人先写好咱这做皇上的只需要在上面盖个章,就行了吗?哪里需要皇上老人家自己亲自动手来写? 刘清心里很不解,但却也知道这是当皇上的必修课。 因为你可以不自己写圣旨,但却必须得自己看圣旨呀! 就是现在就学这些?是不是稍微早了点? 但就在刘清很坚强很坚强耐着性子听这什么明显有点过早的皇上必修课时,突然有一天,翁老师终于从大清开国第一位皇上**哈赤讲到了刘清这位现任皇上光绪帝。 “皇上,两宫皇太后在您承继大统二度垂帘时,曾发布懿旨,晓谕天下,”翁同合不动声色讲解道:“垂帘之事,乃权宜之计,待嗣皇帝典学有成,即撤帘归政。。。” 翁同合讲解这篇懿旨时,虽然还是像没事人一样按部就班地讲,但是在讲到以上这句话时却貌似有心无心地多瞟了刘清几眼。 嗯!什么?待嗣皇帝典学有成?即撤帘归政?! 尼玛!好一个翁老师!真他娘老jianian巨猾呀! 刘清听到这里,顿时眼睛一亮,那是再也听不进也听不到翁老师后面接着讲了些啥了,而是当即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这两句话中。 等于翁老师接下来的授课,在刘清眼里,与哑剧无异。 待嗣皇帝典学有成?即撤帘归政!待嗣皇帝典学有成?即撤帘归政!哇!哈哈。。。 刘清眼睛越来越亮,神色也越来越兴奋,最后则兴奋得差点没狂笑出声。 但却当然还是很辛苦很辛苦地把笑声给憋在了肚子里,没有从嘴里发出来。 翁同和看着刘清脸上的表情,禁不住暗自在心里点点头,知道自己这位好学生已经完全领悟了自己的意思,一时间心里又是欣慰兴奋,又是有点小紧张。 心说自己皇上学生,还真是少有大志!且聪慧无比!嗯,看来自己这辈子应该也很有希望出头了?不过这以后的路,也会更艰难危险!得好好扶持自己这好学生稳扎稳打争取做到那什么万无一失,才行! 这时候刘清终于从狂喜状态中回过神来,当即又向翁同和提出了这么个小问题。 “翁师傅,”刘清断然打断翁同和授课道:“何为典学有成?” 是呀!何为典学有成?先前自己是不是高兴得有点那个啥?早了点? 刘清问出这一问题时,心里禁不住很有点担忧。 因为典学有成这事?还真不大容易用个啥标准来衡量!是故慈禧姨妈这说法,虽然让自己提前亲政这事有隙可乘,但是人家同样也可以用这说法让自己永远不能亲政。 所以这何为典学有成?当然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也只有先把这典学有成之衡量标准搞清楚了?也才能判断这说法对亲政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天赐良机?还是个大深坑?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 这显然是个极重要极重要问题! 所以刘清这会问出这一问题时,能不悬着颗心吗? “皇上,”翁同和很冷静地望着刘清,这时候这位翁老师对自己这位好学生的“有心”,已经再无怀疑。所以他很冷静很冷静地回答道:“典学有成,放到宫外民间,应以考取功名为标准。” 考取功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