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汉之茂才 (第1/2页)
因为士族没有武力,并不是每一个士族都如袁家一般有强大武力的,不然也不会寄希望袁绍了。想要发展,必须要一个统一的政府,而朝廷……呵呵……可都是一直掌握在曹某人的手中啊! 由此,曹cao虽然总是杀人,像孔融、杨修,但那些大家族还一直留在许都! 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这是趋势,我不能使之大踏步,但稍微前进一下还是可以的。 说到这种选拔制度,那不就是高考吗? 但现在显然还不能这么快,可还有另一个极其著名的制度——科举制啊! 隋唐时期开创,打破了魏晋时期世家垄断选官的状态,使朝廷掌握选拔官吏的权利,可谓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啊! 现在,就要如此! “丞相,可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就在我准备先说几句话然后引出我的观点时,荀彧就在这个点开口了。 “嗯?” 我心里有些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还有话要说,不免有些疑惑,于是疑问就从口中表现了出来。 “呵呵!”荀彧自信一笑说道:“丞相先前已在钱粮方面做出改变,应该不会只一处吧!” 停了停,又说道:“这次想必是政务一方面。” 呃…… 荀彧不愧是荀彧啊!难怪被曹cao称为“吾之子房”,每次被荀彧惊叹到,都会不由自主想起。曹cao的见解果然独到。 “不错,我想选拔一些官吏!”我直接说道。 荀彧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满宠问道:“丞相不是已经颁布了‘求贤令’了吗?” 不只满宠由此疑问,其他人也都有。 发现众人误解了我的意思,于是又说道:“我说的是选官的制度。” “嗯?不都是举孝廉吗?”满宠又疑惑道。 “以前的确是。” 以前?众人已经明白了丞相的意思,都不说话了,静待丞相下文。 “举孝廉既有优点,但也有弊端。” “有吗?”有人问道。 “有,而且很大!” “请丞相明言!” “举孝廉本质是好的,但到最后却越来越背道而驰了。察举的权利掌握在少数贵族的手中,导致任人唯亲,很多有才能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 我说着说着都有点感觉不是在说“察举制”了,到像是在说“九品中正制”了。 看来“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是有些联系的。 不过,不管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反正,他们两个在此之后是不会出现了。 “嗯!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听完我的话后,不少人都点头,认为确实如此,但因为以前也没有想到其他什么方法取代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所以我也不好改变他。 又是荀攸来说了:“那不知丞相准备如何做呢?” “像这种权利当然应该掌握在我们手里。”我淡淡的说了一句。 众人也是连连点头。 虽然颁布的“求贤令”,可那只是为丞相自己寻找人才。这个天下名义上还是属于大汉的,所以还是会有许多人支持天子,就如那些士族,他们会举荐一些人都天子那里。 这样,举荐的权利就在了他们手中。 孔融觉得祢衡有才,便直接上书举荐给了天子,连我都不好横加阻拦。 完全不经过我,这种感觉还是很不好的。 而且也说过了,这样是能给天子找到贤人,可也不是每次都是啊! “汉武大帝曾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设立‘太学’,更是选出、、、、五经,作为必读之书。”我想想说道。 说完,又不经想起,不知道有没有,也不知道“焚书坑儒”时,有没有断绝。 “当然,太学乃中央设立,地方也是有类似的教育机制来学习五经,而我,决定选拔那些学习五经最好的人来当官。” 荀攸等人觉得这和“求贤令”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看重其才学。 我又说道:“如何考察他们的才学呢?” 谋士们又集体看向我,等待下文。 “考试!成绩优秀的人便可当官,不必在乎其家世。”我一顿,再说道:“就由你们来出题。” 众人一愣,我们自己出题,不还是可以作弊吗? 看着他们的疑惑,我又说道:“公平,本就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没有实力,谁会理你,所以开始几次当然要多多选拔我们自己的人,然后……出题之人便要圈禁,只待考试结束后才可出来,期间不得与任何人相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