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汉之茂才 (第2/2页)
听完,众人又是点头又是疑惑,点头是因为丞相说的极有道理,而疑惑则是因为,丞相似乎想到了很多可能,不对,应该说是想到了事情的发展之后。 荀彧此时又笑了,然后说道:“此,亦是已天下为基。” 看到荀彧笑时,我就知道他又要说话了,而他一说话又必是直指核心。 果然! 我说的这个,当然是在整个天下实行了,可现在只能在北方看看效果如何了。 “放心吧!你们的任务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现在只是在北方实行罢了,就算真的在整个天下实行,也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多人的。” 我说道:“既然每个地方都有类似于太学……嗯,就叫做学校吧,那当然每个地方也都有考试了,等能进入到你们的视线之中时,想必已经很少了,不过亦必然是精英中的精英了。这样说来,你们出的题还不能过于简单了,不然可能还会让他们看不上了。” 谋士们被丞相最后的调侃,都给逗笑了。 “每次考试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即可重用。” 我其实还准备设立童生、秀才、举人等,但这些并不是一日就可讨论结束还需要很繁琐的详细制定,比如什么时候考试,在那里考等等。 而且,“秀才”这个称呼在汉朝就已经有了,而且非常难以取得,与后世不一样,可谓含金量极高,然后因为要避汉光武帝刘秀的讳,改为“茂才”,现在重新设定等级,还是比较麻烦的。
之后,再慢慢解决吧! 选拔的制度算是把大方向给定下来了,还剩下什么吗? 哦!对了!虽然说了不能大踏步,那就先完善吧! 先前说了,自秦朝建立,就进入了封建制度,便确立了君主****中央集权制度。 那就先来完善一下这个吧! 君主****主要是皇帝和丞相的关系,秦始皇建立帝国后,也设立了“三公九卿”,其中就有丞相,而其就是替皇上处理政务,管理百官,所以才叫“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啊!除了皇上就是他最大了。 而人一旦权利太大,心总是会变的,总是还想往上升。 可你都是丞相了,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要是还上升的话……你说你到底想干嘛! 所以,自从有了丞相后,皇帝和丞相的争权就不曾停歇,毕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镇住丞相的,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后才没有了这个问题了。 关键是,现在我是丞相啊!我要怎么办!想想,这个暂且还是不能急,要等我不是丞相的时候再说。 不过,皇帝和丞相的争锋中,倒是出现了很多产物。 如本朝,汉武帝时期,重用身边的人,近侍来削弱丞相等的权利,出现了“内外朝”,而卫青和霍去病就是如此被发现的。 而到了唐朝,一个更为著名的体制诞生了,那就是“三省六部制”,分别是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以及吏户礼兵邢工六部,来分散丞相的权利。 分散我的权利…… 而明朝废除了丞相,却也导致朱元璋“日理万机”,吃不消,于是便出现了“内阁”。而清朝也出现了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直至军机处的出现算是君主****发展到了顶峰。 因为一切事物皆由皇帝一人决断,至于其他人……跪着听着就好。 而中央集权则是由中央和地方的争权。因为皇帝在的地方就那么大,而其他地方有些官员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皇帝。 所以,就又有一句话了,叫做“天高皇帝远”。于是,很多官员眼中没有皇帝,只有自己的顶头上司。 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秦朝虽然实行“郡县制”,但到了汉朝是改成了“郡县并行制”,分封和郡县并行,最后出现了“八王之乱”,要不是有周亚夫……唐朝的节度使,出现的“安史之乱”的…… 算了,对我还是不适合,我现在连地方都没有平定,还想要收他们的权利……这正是我现在要干的啊! 中央集权是在一统的前提之下啊! 看来即使我想完善都没有机会啊! 罢了,罢了啊! “看来丞相对南图之事可谓志得意满啊!” “不对,是对天下一统信心十足。” “然也,不然何谓以天下为基!” 对于,丞相的建议,众人现在也没有讨论了,反正之后肯定会有更为激烈的细节探讨。现在,他们反而对丞相的志向开始说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