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吾辈岂是蓬蒿人 第十八章 大jianian似忠(4) (第1/2页)
过一个山坡,官道由高转低,一眼望去是一片平原。I水一分田,辛勤的劳动人民在山区小盆地,水边,山边开垦了所有能够开垦的农田,然后精耕细作,辛苦终日,再加上这里冷热均匀,水力丰富,土地肥沃,终于让浙江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粮食赋税重地。 只是眼前的情形却让一行人心情沉重,下了山都到平地之上,如今本应该是早稻成熟的时节,田野里本该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可是此时此刻放眼望去,错落的田野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田鼠横行,道路两旁的排水沟还残留着大水带来的泥沙。 李琙眉毛拧成一股绳,大水竟然冲到了这里。此处只隔着一座山就到了杭州府地界,可以想像当日水势之大。李琙注意到,一路走来,荒芜的农田上几乎没有人烟,为什么官府不组织百姓赶紧插下秧苗,如果即使补救,到了九月,至少还能收一茬庄稼,加上赈济的粮食,这个灾年就能挺过去。但如果再晚一些,时间就来不及了。 车辆继续向前,总算看到一些人影,只见三个人正在官道旁的田野里耕种。李琙吩咐二狗停车,和费师爷一起走了下来,两人跨过沟坎,走入田野。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扶着犁,前面一名十几岁的男孩和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用绳子拉着犁艰难前行。铁犁迎面而来,到了田边,两位拉犁的直起腰,看到李琙等几人。小男孩用窃窃的眼光看了他们一眼,随即滑开;那中年人眼睛混浊甚至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只是慢慢地回身,向铁犁走去;白发老人抬眼看看李琙,眼中露出一股不太友善的神色,并不理他们,张嘴招呼着:“小三,莫看了,过来抬犁换垄。” 李琙连忙走上两步,拱手作揖:“这位老伯,晚生有礼了。” 白发老人眼睛瞪了李琙一眼:“走吧走吧,要跟你们说多少次,老汉我的地不卖!” 李琙被顶得一头雾水,与费不疑对望一眼,费不疑走上前去也是恭敬地鞠躬:“老伯,我们不是来新城买地的人,只是路过此地,因看田地荒芜,感到奇怪,所以才下车看看。请老伯不要误会。” 费师爷一脸微笑,他的胖脸总是非常具有亲和力,白发老人的脸色也好看了一些:“哦,是过路的,有何贵干?” 费师爷道:“赶路累了,停下来休息休息,并讨口水喝。” 老人这才停下动作,对着两个儿孙道:“忙活半天了,顺便歇息一会,小三去把水罐拿来,给公子倒水。”小孩显然已经累了,连忙应着,朝另一边跑去。 李琙费师爷坐在田垄上,萧东和陈情将马系在路边交由二狗照看,也一同站在李琙身后护卫。老人扯出褡裢,当作扇子扇风,在李琙身边坐下。 李琙笑笑道:“听说新城发了大水,怎么水退了也没人来种地?晚生这一路而来,只见老伯一人。” 老人拉起褡裢当蒲扇扇着风,脸上黝黑的皮肤泛着古铜一般的颜色,额头上青筋直冒,但仍然显得十分精神,只见他叹了口气:“这边的地大部分都卖了,人们不是拿着钱举家迁移,就是进了城打工。已经没人再种地了。”先给李琙,再给费不疑,然后端给了老人。小男孩将水端给李琙时还冲他笑笑,李琙心中一阵难受,看着小男孩瘦弱的身子,却要拉那沉重的铁犁。 李琙道:“那老伯为何死活不卖地?” 老人道:“我家这十亩瘦田是我爷爷时挣下的,爷爷为了这些地起早贪黑,辛苦耕种,最后吐血累死在田头,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渗着爷爷的血,老汉我哪能将这块地卖了去。我们祖孙三人就算累死了也要守着祖宗的地。”说道最后,语气决绝,斩钉截铁。 这番话沉重地敲击着李琙心头,突然觉得心里堵得慌,喝了口水,舒缓一下才道:“为什么官府不组织百姓补种种子,到了秋天不就能收成了吗,也不需要卖地啊?!” “官府?哼,官府只会和商人勾结,商人看上了新城的地要来种桑树养蚕。官府里的救济只够吃两个月,到了这个月就已经断炊了,不卖地只能饿死。现在的田价已经落得不到三个重宝了,但乡亲们为了吃饭还是只能贱卖。昨日村东孙大头家十二亩好田只卖了三十个重宝,而且还受雇给了买主帮着种桑养蚕,每月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