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吏_第一卷 吾辈岂是蓬蒿人 第十八章 大jianian似忠(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吾辈岂是蓬蒿人 第十八章 大jianian似忠(4) (第2/2页)


    银元的工资。造孽啊,真是造孽哦!”老人痛心地▋

    李琙一听就明白其中关窍,又问:“老伯,富春江经常发大水吗?”

    老汉一脸不屑道:“什么啊?!富春江的大堤三五年就加固一次,哪里那么容易发大水。老汉我活了半辈子,只记得在洪武年间发过一次大水。听说啊,是上面官府有些黑了心的官员故意掘开的,就为了和商人勾结,收我们百姓的田!”

    李琙心中一震,怎么这个事老汉都知道了?!他瞪大眼睛瞧着老汉:“老伯怎么知道大堤是被人掘开的。”

    老汉低下头小声道:“这事公子千万不要传出去,我们新城十里八乡谁都知道,听说是蓝道人说的。”

    李琙道:“蓝道人是谁?”

    老汉道:“听说就是一个游方道人,他可是活菩萨,在县城里开粥厂救死扶伤,其他老汉我就不清楚了。”

    李琙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重宝塞到老头手里:“老伯,晚生佩服您严守祖业的坚持,这些钱给您,给孩子做学费,他还小应该去上学,不应该在田间累弯了腰。”看着金光灿灿的重宝,小孩张开嘴合不拢,看看爷爷又看看李琙,一脸期盼。

    老汉微笑道:“使不得,使不得,老汉谢谢公子了,我们庄稼人不能随便受人钱财。咱家还有点余粮,加上救济挺到秋后也没问题,这钱不能收。”说着将李琙的手推开,小孩的脑袋渐渐垂了下来。李琙心中一阵堵得慌,百姓就是这样纯朴,虽然被人逼得走投无路,却仍然用最坚强的肩膀将土地担在肩上,对于别人给的不义之财丝毫不动心。

    李琙叹了口气,硬是将钱塞到小孩手里:“老伯,这钱不是给你们渡荒的,是给小三读书的,您一定要收下,我们也算官府里的人,这就算朝廷的救济了,拿着,一定拿着。”小三拿着钱看看老汉,一脸的为难。他眼中期盼的眼神,让老汉叹了口气,连忙把小三摁倒:“给恩公磕头,明天你就收拾东西去上学,学不出来,爷爷打死你。”小三跪在地里磕着头,他爹在一旁也是千恩万谢。

    李琙扶起孩子,顺带向老人告辞,和手下走回马车。蓦然回头,只见祖孙三人又开始了耕耘,父亲和儿子拉着绳索艰难走在前面,老人在后努力地保持着犁的平衡。面朝黄土,背朝天,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写照。

    上得车来,李琙掀起窗帘问萧东:“这个蓝道人是谁?是不是你的江湖同道?”

    萧东想了想道:“回大人,在下从没听说过蓝道人。”李琙一心迷惑地看了看费不疑,胖子也有些莫明其妙,他们要调查的事老百姓竟然都知道了,这个蓝道人到底是谁?难道也是一个和萧东一样知道了内情,向百姓施以援手的江湖中人?

    李琙没有想到答案竟然这么快就能揭晓,当他们车马刚刚进了新城县城,一面硕大的旗子在城里的天空中迎风飘扬,上书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蓝道人”。李琙目瞪口呆地看着旗子下的帐篷,一股炊烟袅袅升起。

    李琙透过车窗向外看着,只见新城县城里仿佛也糟了灾,在房屋墙角有着明显被水浸泡过的痕迹。城中灾民还不少,他们在墙角,空地里三五成群地宿着,不时还看到一两个孩子插着草标,身后躺着一具尸体,也不知道是爹还是娘。李琙心中揪成一股绳,太惨了,这里还是号称天下粮仓的浙江富庶之地,却在受灾之后展现出如此破落的景象。

    此时正好是黄昏时分,不少衣衫褴褛的灾民扶老携幼端着破碗朝蓝道人的大旗走去。李琙下车,问一名正往前赶的灾民:“这位兄弟,你这是去哪里啊?”

    灾民面有菜色翻了翻白眼,不太爱搭理他:“蓝道人分粥了,得赶紧去排队。”说着脚下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匆匆跑着去了。

    李琙走到大旗之下,只见空地里三口大锅翻腾着洁白的粥水,米香扑鼻而来。一名三十多岁道袍高髻,面色清癯的道人站在锅后的平台上,念念有词。刚才哪些赶着分粥的百姓,跪在粥水面前,虔诚祷告。

    一阵风吹过,蓝道人脸上长须和宽大的道袍微微飘扬。李琙与费师爷对望一眼,好家伙,还真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