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丹青_第二十七章 应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应试 (第1/2页)

    科举自隋朝形成制度以来,到得武周这一代,可谓是形成了一个小高峰。

    唐代科举科目繁多,明摆出一副兼容并蓄的泱泱大国气度,而且对于考生的出身来者不拒,就连外国人都可以在这里一试身手,真有一番“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味道。

    与后世明清相比,这样的恢弘大气、海纳百川的气度,实在是令人折服。

    当然,科目繁多之间自然也会有参差之别。

    如果郑丹青想要考的是进士科、明经科的话,少不得要乡试、州试层层递进,着实费力。

    但明字科就不同了,只要是读书出身的,哪一个希望自己一辈子屈居刀笔吏的?

    读书读书,不说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为了“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要是认定了读书这条路的,心里便都有些浩然大气的想法。

    类似郑丹青这种不思进取,只本着找一个铁饭碗就好的人,实在不多。

    正是因为这一点,明字科历来不大受重视,来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多是穷途末路,身无所长之辈。

    下了马车,郑丹青在考场门口一站,便发觉眼前乌压压一片考生里头,年过半百双鬓斑白的年长者们占了八成,剩下的两成,也多是气度普通无可动人之处的普通人。

    果然,这明字科,只是更多的人走投无路之际,谋个出身的考试罢了。

    淡淡一笑,郑丹青心中也没有什么明珠蒙尘的想法,反而觉得这种和光同尘的感觉很好。

    毕竟随后的那些年,朝中要有大变革的,他一个小人物,还是随波逐流才能比较安全。

    他这样一个气度不俗的年轻人往人堆里一占,多少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感觉。

    好在今日惹眼的那位要比他不俗的多了,这时候,人们的目光都被那位先到一步的王致和吸引了去,打量郑丹青的人便少了很多。

    “哼,一群酒囊饭袋,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活的这么窝囊,真是白活了几十年!”

    王致和仍旧鼻孔朝天,一副遗世独立的做派。说这句话的时候,王致和甚至一点都不避讳,连声音都没有放低的,一时间不知惹得多少人对他怒目而视。

    只是王致和的确气度不俗,身旁还站了几名看起来孔武有力的跟班。

    众人一时间敢怒不敢言,只对他冷眼相向。

    “七郎您也担待些,万一闹出点什么不好的事情来,我们回去之后也不好跟二当家的交代。”身旁的跟班们似乎也有些不习惯王致和的这番做派,这时候好意在一旁低声敲打着。

    “我说的是实话,有什么可担待的?”王致和翻了个白眼,眼睛在人群中一扫,又看到了郑丹青,于是乎伸出手指着后者,不屑的道,“就那个家伙,在客栈住在我隔壁的。连文房笔墨都搭配的一塌糊涂,拿着紫毫的笔,配的却是潭州的焦墨块子。就那样的人竟然也来考试,真是有辱斯文!”

    郑丹青房中的笔墨,是阿普拉逛街的时候为他稍带回来的。

    其实王致和说的不错,的确是对这些一窍不通的阿普拉随意搭配的,入在行家的眼里,自然是贻笑大方了。

    只是如今在大庭广众,王致和这样指名道姓的吆喝着,实在是有些不给面子,猖狂的过了。

    若是换了旁人,这时候恐怕不是要面红耳赤,就要大打出手了。

    偏偏郑丹青只是淡淡一笑,恍若不闻,只安安静静的等待着。

    “七郎君……”王致和身旁的护卫都觉得面上有些挂不住了,却怎么也阻止不了这位二世祖耀武扬威。

    偏头去瞧刚才被自家主子数落的一毛不值的那位,竟然仍是一派云淡风轻的模样,护卫不禁微微怔了怔,心想这一位恐怕不是寻常之辈。正寻思着是不是要上前道个歉,替自家主子结交一番的时候,却听到考场里面“铛铛铛”三声锣响,竟是要放人了。

    王致和性子急,正等的不耐烦那,这时候赶忙就往里头钻。

    护卫无法,只得跟上,郑丹青这档子事情就被他忘在了脑后。

    入门三件事,登记、查身份、搜身。登记这一轮还附带着资格的审查,这些考生里,有一些是通过州试选拔出来的,还有一些,便如同郑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