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丹青_第二十七章 应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应试 (第2/2页)

青这样,手捏一张礼部或是哪位贵人的举荐信。

    郑丹青手中的举荐信是从礼部买来的,具体花了多少钱他可不知道,自然是阿普拉弄来的好东西。

    里面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门口审查的人连看都懒得看,只应付着瞧了瞧最下面的章,便开门放行。

    为了避免有人夹带,搜身倒是有些严格。

    依照着考试的规矩,考生除了证明身份的关谍路引推荐信之外,其他一切东西都不需要带,考场自行提供。

    郑丹青乐的轻松自在,随着官差们的指引入了座,就开始随意打量起来。

    举行考试的地方是吏部的一个院子,也不知里面有几进,外面这一侧三间却足够宽敞。

    参加明字科考试的约有两百余人,这时候全部在三间院子里铺排开来,倒也不显得拥挤。

    毕竟只是个明字科的考试,考试题目只在于誊抄文字罢了,所以也没有前后左右作弊的可能,故而座位与座位之间的安排并不那样宽阔。

    身旁的几个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一个个都是一副木讷寡言、锋芒消磨殆尽的样子,郑丹青冲着他们友好的笑了笑,却得不到什么回应。

    好在少顷便开始发卷,这种无聊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试题不过就是一张洋洋洒洒的文章,郑丹青浅浅的打量了一下,是《南华经》里的《山木》一篇,外加不知从何处寻来的注解。虽然每一节并不长,可断断续续下来也有近千言了。

    除了试题一张纸之外,另外还有一张空白纸张,就是考生们用来誊抄的地方。

    郑丹青了解过规矩,每位考生有且只有一张纸,不管是纸被弄坏了还是洒上了墨迹,都没有任何更换的可能。

    明字科的考试讲究的就是一气呵成,用字要的是蝇头小楷,力求整洁端正、一目了然,最好是一字不差,没有涂改的地方。

    稍稍打量了一下全篇,郑丹青便开始磨墨提笔,誊抄起来。

    要是想的话,郑丹青绝对可以在这场考试里面力拔头筹。不说别的,只要他拿出几分宋体字的风骨出来,就会给阅卷之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他的目标并不是前三甲,只要取上便可以。

    于是乎,郑丹青本着随波逐流和光同尘的念头,开始态度端正的敷衍起来。

    巡考的官员隶属吏部,这时候百无聊赖,便在考场中穿行查看。

    走到郑丹青身旁的时候,并没有驻足观看。

    郑丹青很满意官员的反应,这说明他的字不出彩也不难看,刚好达到了自己的要求。

    明字科每年能够榜上提名的人数不一,大约在三十在五十人之间。除了前三甲留在宫中备用之外,剩下的都会被打发到地方挂职。

    巡考官员依旧慢吞吞的到处溜达,走到王致和身边时,不由得“咦”了一声,露出几分惊喜的表情来。

    “王致和。”官员看着他考卷上的名字,打量了王致和一番,问道,“泰州王家有一位王乾盛,是你什么人?”

    王致和一脸荣耀,拱手道:“回大人,正是家祖。”

    “原来如此!”官员十分欣慰的点了点头,笑道,“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这一手簪花小楷已有八分境界,难得的是你年纪如此,日后前途自当不可限量。王乾盛有孙如此,幸甚至哉。”

    “不敢,大人谬赞了!”王致和虽然这样回答着,脸上却生出了一片潮红,显得激动不已。

    这句话声音不大,却引起了考场中不小的sao动。

    人们纷纷将眼前这位少年,与方才在门前等待时那位出言不逊的少年联系在了一起,心中虽然有些不愤之感,但又不得不承认,人家确实有这份猖狂的本钱。至此,人们再看向王致和的目光,便有了三分哀怨七分嫉妒。

    这当中自然不包括郑丹青,他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事不关己,继续誊写着。

    他当然不知道,这一份他以为足以让自己去地方做小小刀笔吏的试卷,最终却引领着他,走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

    而他心中所向往的那种中隐隐于市的生活,也在这一步之差中,灰飞烟灭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