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_第九十三章 围三阙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围三阙一 (第1/2页)

    PS:甲鱼这几天从成都至长沙来回四千多公里,而且坐的都是绿皮车,只能在火车上码字,凌晨三点给大家送上一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五天以来,颖州城内军马川流不息,探马从四个城门进进出出,把城外的消息络绎不绝的传到洪承畴手里。从前几日洪承畴的人马开到了颖州以后,每个城门都派一个千总亲率兵士多人把守,严查出入。从西往东的行人都得经过层层盘诘和留难,从北往南的旅客一概不许通行。

    洪承畴已经在颖州等了五天,五天之内各路大军按洪承畴的命令依次到达指定地点,直隶巡抚杨一鹏听闻凤阳失守,顿时吓到肝胆欲裂,凤阳乃是自己辖区,一旦有失,崇祯皇帝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自己。自从接到消息之后立即整兵南下,行至半路接到洪承畴军令,叫他在灵璧待命,虽然他心中万分急迫,恨不得早日带兵南下与闯贼决战,可洪承畴不光是五省总督,还是兵部尚书和钦差大臣,要是自己敢抗命,不等崇祯皇帝的圣旨下来,洪承畴手里的尚方宝剑就能斩了自己。

    说完了北面还有东面,东面的领头人正是漕运总督朱大典,一条大运河不光养活了北京城也养活了了沿途的百姓,整个大明王朝的赋税七成出自于江南,源源不断的粮食、布匹以及银子靠这条大运河运往北京,数百万人靠着这条大运河养家糊口,光运粮的脚夫就不下三十万人。为了维护这条大运河的安稳,朝廷特意组建了漕兵,漕兵都是从脚夫里面选拔而来,常年的体力劳动让他们个个身强体壮,最重要的是漕兵基本都是乡里乡亲,战场之上抱团的厉害,算是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而漕运总督朱大典乃是洪承畴同榜进士,此人为人刚正心怀忠义,早年间就因直谏魏忠贤而遭贬,后因平定山东孔有德之乱而升任山东巡抚,漕运总督。朱大典听闻凤阳之变,不等朝廷下令立即组织自己手底下的漕兵南下杀贼。朱大典离洪承畴所在的颖州最远,接到命令时刚好已经赶到了洪承畴指定地点重镇淮安,朱大典安排手底下的部队原地修整,以待来日协同作战。

    最后还有南边,南边共有两支部队,一支都督佥事,援剿总兵左良玉带队,左良玉为人骄横自恣,非大才者不能用之,早年间左良玉在怀庆时与当地督抚意见不一,便不听督抚指令,上了战场也是出工不出力,最为恶劣的是此人养寇自重,手底下收留了太多投降过来的贼军将领,吸心大法自然是厉害,可要是自身不能消化吸过来的内力,最后终将是引火自焚。当然此时的左良玉年轻力壮,手底下的将领和士兵都服他,更为关键的是他的顶头上司乃是当朝一品的洪承畴,论谋略论军功论资历都甩左良玉几条街,故而左良玉在洪承畴手底下也还算作战勇猛,而且多有斩获数次击溃贼军,也因为军功多次得到朝廷提拔,洪承畴此次命他赶往寿春待命,堵住流民军逃亡湖广的道路。

    南边还有一支部队则是由右都督邓玘领衔,邓玘的一生就是一部明朝版的rou丝逆袭,邓玘出身贫寒,早年间以帮抬轿为生,后因剿灭流民军一步步从最基层的小兵升任至如今的右都督,邓玘勇冠三军,每次杀敌必身先士卒,令敌胆寒。但是一个优秀的士兵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将军,就好比篮球之神乔丹不是一个优秀的教练一样,不是每一个底层小兵都有邓玘这样的天赋异禀,邓玘以自己的条件去衡量部下,那他的部下都是一群水货,况且邓玘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治军多以严科峻法,底层士兵多有不服,况且此人出身贫寒,为了升官不择手段,多有杀良冒功纵兵劫掠的恶迹,只是邓玘与大学士王应熊乃是同乡,王应熊以乡里庇之才保的周全,不过这也更加助长了邓玘的肆无忌惮之风。洪承畴为了防止流民军沿长江而上,特意命邓玘把守安庆,安庆乃是长江门户,前有王阳明安庆大败宁王后有曾国藩安庆大败太平天国,可以说只要守住了安庆,长江无忧矣。

    五路大军俱已到位,整个包围圈已经基本成行,不过此时颖州城内的洪承畴可丝毫没有一丝松懈,因为他最希望看到的一个人还没有来,那就是山西总兵曹文诏。

    颖州府衙内的花厅之中气氛肃穆,总督行管辕内的数十位幕僚和参赞正在紧张的分析军情,只要有探马来报立即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身穿便服的洪承畴正盯着地图上的变化,李奕和尹梦鳌在一旁则沉默不语。

    “禀报大都督,山西急报。”一位幕僚手捧文书来到花厅之中说道。

    “念。”洪承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