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圣旨到(二) (第2/2页)
下如此功劳,可皇上只传你口谕,而不升你的官加你的职,你可知皇上的深意?”王承恩笑着问道。 “微臣本是布衣出身,蒙皇上不弃,擢恩录取,微臣已经不胜感激,而我身为蒙城知县,守土有责,抵御闯贼乃是微臣本分,皇上亲自降下圣谕,对微臣来说已经是滔天之恩,微臣若是再奢望那高官厚禄,岂不辜负皇上一片厚望。”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只有好好享受,皇权高于一切,莫说给了一句口头嘉奖,就算啥都没有,李奕也得老老实实的谢恩。 “李大人说得好,此次闯贼南下,沿途无不糜烂,所破州县数不胜数,唯有你这个蒙城知县,不光守住了城池,还擒获了敌酋,最难得是你雪夜奔袭,烧了闯贼的粮草,乃唯一之亮点,只是眼下皇陵被烧,举国悲痛,这个时候厚赏于你难免不合时宜,只要安心办事,皇上自然会记在心里。”王承恩笑着解释道。 “皇上的一片苦心,微臣无以为报,只有奋勇杀敌以报皇恩。”王承恩的话在李奕看来就是说,老子祖坟被刨了,心里很不爽,这个时候还想要升官,脑袋被驴踢了吧。 “好,咱们不能让洪大人久等,随我一起进去吧。”王承恩见李奕如此上道,心里自然很满意,欣慰的说道。 花厅之内,洪承畴已经备下了酒席,见王承恩进来赶紧迎了上去说道:“王公公,匆忙之间我只能备下薄酒,望王公公不要见怪。” “中都被占,皇陵被烧,皇上已经愁得几天没好好吃过饭,咱们做臣子的若是大吃大喝,那置君父于何地,尽量从简吧。”王承恩沉声说道。
“臣子们无能让皇上费心了,不过王公公身负皇命远道而来,一杯薄酒还是当得起的,快请入席吧。”洪承畴请道。 王承恩虽得崇祯皇帝宠幸,可在洪承畴面前自然不敢太过尊大,推辞一番后才和洪承畴坐了首席。 “闯贼侵犯祖宗陵寝,罪不容诛,望诸君激励将士,在阵前奋勇杀贼,勿使一贼漏网。我辈报君恩,救黎民,光前裕后,在此一战。尤望将巨贼高迎祥与张献忠等生擒,献俘阙下。纵万一不能生擒,也须将他们杀死,传首京师。”王承恩来离京之前曹化淳特意交代过,此战不仅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最好是能把高迎祥和张献忠活捉了,献俘阙下,千刀万剐之后才能挽回朝廷一点脸面。 要在几十万闯军之中把这连个巨寇给活捉了,这难度可就太大了,崇祯皇帝对大臣向来苛刻,万一这任务完不成,那谁来承受皇帝的怒火,众人心里忐忑,虽然心中觉得这事太难了,可在这个时候哪里还敢当面提出来,不禁偷偷地向洪承畴的脸上瞟了一眼,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话。 洪承畴的脸色变得十分严峻,从蒙着椅上站起来,坐着的文武大员也赶快站了起来。他望着全体将领,说道:“请王公公放心,也请皇上放心,微臣必定竭尽全力,不使逆贼漏网。” “好,有洪总督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我敬大家一杯,祝各位马到功成,我也好向皇上回去复命。”王承恩闻言端起酒杯向众将贺道。 在座的总兵、副将和参将齐声答道:“谨遵钧命!” 众人心中都揣着事,这酒喝的难免就不尽兴,草草结束之后,王承恩就起身告辞,众人也就没有多加挽留。 待王承恩离去之后,洪承畴命人撤掉酒席,赶紧又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如今看这样子,王承恩不光是来送圣旨,还有来督战之意。按明朝旧制,大将统兵在外,军中必有一个太监作为监军,而崇祯皇帝登记之初,受到大太监魏忠贤掣肘,对于太监把持朝政是深恶痛绝,后来把魏忠贤赶出朝廷之后开始锐意改革,将各地的镇守太监尤其是军中的太监都召回宫中。但臣子再好用终究是外人,哪里比得上自己的贴心人用起来舒服,况且此次事关朝廷脸面,崇祯皇帝派出了自己的贴身太监,就是想督促洪承畴早日平定匪患,献俘阙下。 洪承畴召开完会议,布置完任务之后,一人端坐在堂前久久不语,他拈着胡须,态度又变得雍容沉静,寓紧张于悠闲。虽然他尚未入阁,但他早已在涵养所谓宰相风度。此刻他的心中可不像刚才酒桌上那样坚定,想在数十万贼军中生擒贼首,这难度太打了,不过刚才他不能把这种担心向将领们流露出来,否则不但惹恼了王承恩,也打击了军心,只希望接下来战事顺利,能早日擒获贼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